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人鬼天地是非多:谈“痴情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邓稼先与杨振宁的“鬼话”不断 |
 |
花田八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按,
本文原是对“独立评论”两位网友的答复。
■◆■◆■◆■◆■◆■◆■◆■◆■◆■◆■◆■◆■
一直想续写【士说新语】或【道听涂说闲扯淡斋随笔】,继续谈谈国共易代前后的“知识分子”,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写篇出彩的,可惜一直无状态。不想,因谈杨振宁旧事而引发诸多关注,再次回复中也就顺便在头脑里原准备用于【士说新语】的邓稼先遗事素材中,择与杨振宁相关的某些内容先写出来献丑,以免以后因写作计划中辍而遗憾。同时,附上特别配以鄙人以往收集杨振宁与邓稼先的老照片。
言归正传,先答看兄:
看兄“杨家亲戚是历史反革命,李家是台湾的现行反革命,问题还不大?”之论,窃意以为颇不中肯綮。因为不管是“历史反革命”,还是“现行反革命”,“问题” 大不大,鄙意以为不是由阁下或鄙人所能论定,如鄙人前一贴回复所言,乃是由中共有关当局而定。我前此所云杨振宁及其亲戚之受当局重视非李政道及其亲戚可比,完全是以中共历史上对杨、李在统战等方面之重视程度不同的历史事实为根据,而阁下此论不免主观判断多于尊重客观事实,似为不妥。
另外,涉及具体的政治迫害而言,杜聿明亲属之受难多于李政道亲属,中共建政后,广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毛泽东选集》特别是第四卷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使杜聿明亲属在毛时代麻烦不断的关键原因之一,而李政道亲属是何许人也,当年绝大多数“革命群众”是根本不知道的,而“杜聿明”这个名字则不然,当年以读《毛选》为时尚的时候,不知道“杜聿明”的人可不多。这也是我早前说阁下举李政道亲属来作比较殊为不当的原因之一。
而中共之所以对杨、李在统战、外事方面之重视程度不同,其中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共军工要人邓嫁先等与杨是多年好友,通过邓嫁先这类人,中共有关方面领导可以充分了解、评估与统战杨振宁,而事后证明,“统战”杨振宁成功的关键人物除了杨振宁生父之外,杨振宁的世交好友邓嫁先也的确发挥了关键影响——当年杨回中国大陆最想见的几人中,列第一位的就是邓嫁先。而中共兵工要人里地位类似邓嫁先、能直接与周恩来沟通者,并没有李政道的早年好友,这也是中共重视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阁下所指出的杨的言论“问题”,如以70年代为例——我早前谈杨时并未涉及改革开放以后,我觉得有相当大的程度是因为中共安排杨参观时,经过刻意安排一系列活动给杨造成了假象——比如邓稼先,杨的早年密友,邓的亲姐姐在“文革”中因邓稼先被挨整死,即使在此情况下,邓在和杨当年的若干次会面时,依然对杨鼓吹“新中国”就是好来就是好——使杨产生了错觉,说杨本来就有“亲共”之倾向才如此,恐怕过于武断——鄙人与杨早年留美求学时的某友人曾是近邻(此公今仍健在),当年如杨象他这位友人及邓嫁先那样 “热爱新中国”,早就会和他这位友人及邓嫁先一样,50年代就“毅然”“投奔祖国的怀抱”,离美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然而杨没有,杨对共产党政权持一种留有距离的观望态度。
至于杨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言行,我认为在本质上和毛周时代还是有些差别的。邓小平时代杨振宁的弟弟被委以美缺,不可否认是有“收买”之嫌了,但我认为不能以此种种后来的情况作逆向推理,认为杨振宁一向“亲共”,所以才会先回大陆、而后赞美中共治下的大陆乃至邓时代、江时代赞不绝口且变本加厉。总之,我认为,70年代改革开放前杨确实讲了不少“鬼话”,但有些话在一定程度上,一是出于被误导的错觉(若说其“瞎说”,我并无异意,但为何“瞎说”呢?我关心的是原因。),一是有不得已,绝非全然是“一心向共”的表现,不可与后来邓时代以来的言行一概而论。
答耕夫:
首先谢谢您的文献钩沉,两段英文报道我确实没看过。但杨振宁用中文在70年代表达的类似意思,我是了解的。
台端写道:
Since everyone is required to do it (to go to may 7 school), it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a form of punishment. The scientists take it in stride. Some of them get so interested in the farms that they even go back on Sundays to check on the crops.
人们心甘情愿地工作,科学家们痴情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斯大林时代的童话,老杨竟然也相信?
我在前面再答看兄时已提过邓嫁先与杨振宁的关系。“The scientists take it in stride.”中的“The scientists”,我想应该就包括邓嫁先、张文裕这些人。当年,杨振宁的中国大陆之行,要见谁、能否见和行程都是由中共要人周恩来最后批准的——这不是我乱讲,而是有历史见证人的。对杨振宁能接触的人是严格控制的。而杨振宁能接触到的邓稼先等有限的若干位scientists,虽然“文革”被整得很惨,但就我所知,在杨面前都是众口一词夸中共的领导还是好的,完全不敢谈自己在中共政权下如何被中共整得家破人亡。再加以当时中共又不让杨随便接触大陆社会(在北京他只能闷在友谊宾馆里,他要见的人只能由“组织上”安排去看他,他不能去看他想看的人),他又不能随便出去走走,听邓嫁先这几位那么“挺共”,见闻有限,我想有“错觉”是免不了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连邓嫁先这位杨在大陆最好的朋友都如此恭维“这种斯大林时代的童话”,老杨就算存疑,又能如何?“科学家们痴情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绝对不假,老杨回大陆能接触到那若干位“科学家们”,在老杨面前当年就是这样讲述在中共下工作的,特别是邓稼先。我想老杨当年在海外讲“人们心甘情愿地工作,科学家们痴情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恐怕不可完全以“为匪张目”概之,他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把邓稼先他们跟他说的再侃一遍罢了。
至于:
I went to a country I find very exciting. There is a need of many material things. But what I found to be very moving is a spirit. I wondered, looking back at thsi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f there was not too much of the material here and not enough spirit.
物质的匮乏是不可抵赖的事实,老杨也自知无力掩盖,可是精神上的优越,是看不见的软标准,这老杨玩理论的,他太老道了.
我认为是老杨在与邓稼先他们接触的基础之上,再“升华”一下的结果,未必是存心为党国宣传,但确实是轻信人言了。如果耕兄能搞明白老杨在大陆所接触的邓稼先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我想你应该认为老杨说的也没错——他应该是以他接触到的邓稼先等人和经过组织上特别安排他参观的人民群众的表现态度来说的。这方面不必过于苛求彼时初来大陆没几次的老杨,当年美军派驻延安联络组的谢伟士之流,不也是向美国政府报告中大赞这些“土地改革者”们吗?难道老杨的政治嗅觉比谢伟士这些职业情报人员还灵敏?别忘了,中共擅长制造“错觉”。
我几次写文,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评价老杨与中共关系时,不应感情用事而作不当的推理,我觉得若以老杨最早回大陆那几次后在海外的若干讲话,结合后来邓、江时代老杨的言过其实,就判定他“为匪张目”是由来有自,这与当年的历史真相多少是存在差距。老杨在邓、江时代言过其实的不当言论甚至信口开河与毛周时代多少还是不同的,后者被蒙蔽的程度比前者大很多,我们不应一概而论。当时邓稼先对老杨回大陆后的价值判断有特别大的影响,这不应忽视。
另外,老杨回国拯救的不止是他岳父家族外,邓稼先一家也视老杨为 “救命恩人”,不是老杨强烈要求见邓稼先,周恩来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过问濒临被整死的邓稼先,这与后来党国对邓稼先的吹捧有多么大的反差!而且邓稼先也留下了见杨振宁前的“文革”初期、60年代末经历的文字文献:
“当时我体弱的妻子受到残酷迫害,几乎致死,一个姐姐被造反派逼死,那时确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拨乱反正,平凡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的家庭也重新感到党的温暖。”(录自邓稼先1985年《本人在整党中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 手稿摄影件)
所谓“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拨乱反正,平凡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的家庭也重新感到党的温暖。”当然是套话,对于邓家来说,杨振宁才是他们危难之际出他们于水火之中的人,邓太许鹿希女士回忆当年就是这么讲的。
最后,我想提醒兄弟的是,讨论历史问题要尊重历史事实,尽量避免感情用事,随意类比。比如,“如果杜聿明这样成天吞咽人民大会堂大对虾的食客也算受迫害,那么众多无名无姓的地富反坏国军团营连排长们又当如何呢?” 杜聿明终其在中共政权下的一生,出席人民大会堂宴请的次数屈指可数,倒是参加全国政协礼堂宴请的次数多一些,后者几乎年年有确是事实。而杜聿明等释放“战犯”的平时饮食起居,也绝非兄弟所说是“成天吞咽人民大会堂大对虾的食客”级别,凡接触过全国政协这些“战犯”名人的生活者,绝不会如此论,台端此言绝对言过其实。
另外,“我不信老杨这样的人可以为岳父的兄弟大动干戈的”也过太主观了吧?我只是告诉各位我所知道的杜聿明弟弟子女讲述的有关史实,除非能证实杜聿明弟弟子女在说谎,逐步停止对他们迫害
是“组织上”的恩赐,与杨某人完全无关,只是时间偶合。再说,也不需要“大动干戈”,杜聿明家族也好,邓嫁先家族也好,凡老杨在和中共统战、外事等方面负责人接洽中表示过关注的人事(如老杨说到北京后要先见邓稼先等等), 中共大都使他们的处境得到了改善,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我向壁虚构,除非阁下能证明这些人境遇的改善时间和杨回大陆、后为大陆美言的时间只是偶合。
总之,说到底,鄙人几次就杨振宁只是想提醒各位评价老杨政治见解时,涉及早期时,应充分考虑他亲属特别是岳父方面的处境与他对大陆社会的错觉,如是而已。耕夫兄弟言及“众多无名无姓的地富反坏国军团营连排长们”云云,似与话题去之千里了——而且顺便说一句:全国政协里的那些现大多已故的高级“战犯”,从“镇反”、“土改”而“文革”,他们在大陆的亲属不断被整死,家族因其本人而死5、6个甚至更多的很多,甚至就是因为同乡关系,在他们麾下打过杂的普通人也被中共在几次运动中处决,他们亲人受株连的惨境决不比“众多无名无姓的地富反坏国军团营连排长们”好到哪里去,认为他们的在中共眼里的地位高就太平了完全是不了解实情的主观臆断。至于杨振宁在邓、江时代的言论,我并没有说还是基于他对大陆社会的错觉,更没有说那都是金玉良言,过于夺人之意了吧?!
最后,耕兄和此前安魂兄均对兄弟谈及老杨的再婚问题,我得声明,鄙人对杨振宁教授的性生活无性趣也无意置评,呵呵。
[作揖,高悬免战牌后下。]
■◆■◆■◆■◆■◆■◆■◆■◆■◆■◆■◆■◆■
人鬼天地是非多图片集合见鄙人附贴。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