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又见方市民弱智逻辑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又见方市民弱智逻辑
李本承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ZT 又见方市民弱智逻辑
(578 reads)
时间:
2004-11-23 周二, 上午6:5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又见方市民弱智逻辑
所有跟贴·加跟贴·虹桥科教论坛
http://s109196612.onlinehome.us/cgi-bin/edu/mainpage.pl
百字秀才 于 November 23, 2004 06:57:30:
方市民式弱智逻辑是除了方自己外“网人皆知”的。方市民的弱智逻
辑一般平时看不到,一到他要和别人辩论时,就暴露无遗,就如同母
猴子的红屁股,一到发情,必然昭然天下。以前,刘华杰说方市民在
辩论时总先把“A”和“非A”占为己有,然后立于永远不败。最有趣
的是方市民在和野鹤的官司中,他说即使他先用野鹤骂他的话骂了别
人,野鹤也不能用他骂别人的话来骂他,否则就要被起诉。方市民以
为法律是专门针对除他外的其他人的。这个一直自称是留学美国十几
年的博士,竟然不知道法律的最基本基础就是“人人平等”。最能代
表方市民式弱智逻辑的是最近他评论上海某研究人员的一席话,大意
是:某个人在某件事情上有撒谎的行为,所以他(方市民)认定这个
人“肯定在其他许多事情上撒谎”。比文革中的红卫兵厉害多了。
最新的是方市民在为鲁迅辩护并“驳斥”一个叫云儿的帖子里面,无
知和弱智表现得实在不像话。鲁迅在《文学与楚汉》一文中批驳梁实
秋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普遍的人性之基础”的观点。鲁迅的杂文
有战斗力,有时缺乏逻辑,毫不奇怪。方市民既然自封为鲁迅余孽,
视鲁迅为“偶像”,当然是要辩驳一番的。鲁迅和方市民要批驳的梁
实秋的原文是:
〖“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
遍的,文学的品位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
域的试验。依里亚特在今天尚有人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现在还有
人演,因为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所以文学作品的伟
大,无论其属于什么时代或什么国土,完全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标准之
下衡量起来。”(梁实秋《文学批评辩》,
见黎照编《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华龄出版社)〗
而方市民根据上面的这段简单的梁文,竟然得出如下的论点:
【梁实秋说话有些颠三倒四,不过他想要表述的意思还是清楚,即:
一、伟大的作品等价于得以流传的作品。(所以鲁迅后面还讽刺他:“只
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
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二、描写普遍的人性是衡量文学作品是否伟大的固定标准。
由这两点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描写普遍人性的文学作品才是伟大的文学
作品,才能流传。
由这个结论又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有许多文学作品由于没有描写普遍人性,
因此消灭了。】
梁实秋先生如果地下有灵的话,恐怕要被这个方市民给再次气死了。
简单的梁文并不“颠三倒四”,倒是方市民他自己的大脑“满脑子浆
糊”。梁文说“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间和地域的试验”,方市
民和它的偶像就理解成“伟大的作品等价于得以流传的作品”。能从
上面梁文看出“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
也算天才了。在上面的几句话里,只有有点基本汉语常识的人,就能
理解梁所说的意思“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文学作品的基础,所以伟
大的文学作品能够得以流传。文学作品是否伟大,完全可以在是否描
写普遍的人性这个基础上来衡量”。前面一句是客观描写,后面一句
是梁基于前一句的主观推论。在这里,梁只谈论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
以及这样作品的基本特征:普遍的人性是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注意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梁根本就没有谈论那些不伟大的
作品以及没有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什么特征。方市民自己的两个推论,
完全是“脑袋灌浆糊”,更有甚者,方还得出从梁的上面讲话,“必
然可以推导出“许多作品消灭都是因为没有描写永久人性”这个推
论”并说“鲁迅讽刺的正是这个推论”。其实正是云儿批驳鲁迅错误
和缺乏逻辑的地方,而方市民不过把这个错误重复一下而已。
如果某人说“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的名字都会被
人长久记得”,这个命题基本是正确的。但按方市民以及它的“偶
像”鲁迅的逻辑,这句话的结论和推论就是“得诺贝尔奖等价于名字
会被人长久记得;没有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不聪明;那些名字没有
被长久记得的科学家都是因为不聪明”。只要脑袋不像方市民那样灌
满了浆糊的正常人,就知道上面的推论都是错误的。许多科学家很聪
明,但他们么有得诺贝尔奖,有许多人的名字被记得,但他们没有得
诺贝尔奖。由有许多人名字没有被记得,原因多样。
梁文基本在阐述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时,基本就是这个逻辑。至于
那些非伟大文学作品的特征,以及那些被人遗忘的文学作品的特征,
是不能从梁文来推论出来的。其实云儿说得很有力,要批驳梁文,就
找个反例。比如上句,只要找个得诺贝尔奖的人是不聪明的,或他的
名字很开就被人遗忘。只要找个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描写是没有普
遍的人性即可。方市民狡辩说〖岂不知这种简单的证伪法只适用于检
验自然科学的定律(对此科学哲学界也有争议),并不适用于人文
学、社会科学的命题。因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的命题(甚至生物学的
规律)是允许有例外的,举一两个反例并不足以将之推翻。更何况,
要去具体分析哪一部长久流传的文学作品没有写普遍人性,岂是一篇
小随笔做得到的?〗。他不懂逻辑,以为别人也不懂。谁让你去分析
某部作品有没有普遍的人性了?你只有有个例子,一句话就可以了。
你在随笔里面写地球是圆的,是不是你也要去成分地证明?自己无法
完成,却要找什么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小随笔来做“遮羞布”。人文和
社会科学就不讲逻辑和论证了吗?
方市民又说“因为生物进化,所以不存在普遍的人性”。也只有它和
它的偶像去偷偷地自娱自乐这个观点吧。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哈哈,真好玩!这中国人的口水官司,真是千年也是打不完呀。不过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
--
叶酸酸
- (0 Byte) 2004-11-23 周二, 上午7:11
(214 reads)
miss the point
--
dejavu
- (0 Byte) 2004-11-23 周二, 上午7:10
(235 reads)
没有MISS啊。我觉得这篇写得少好。
--
叶酸酸
- (0 Byte) 2004-11-23 周二, 上午7:30
(21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80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