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好文)二十年前,政治謀殺了一家報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好文)二十年前,政治謀殺了一家報紙   
端木丁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好文)二十年前,政治謀殺了一家報紙 (305 reads)      时间: 2004-11-12 周五, 下午1: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十年前,政治謀殺了一家報紙

【周天瑞】
編者按:今天為美洲中國時報停刊二十周年,當時擔任總編輯的周天瑞,特撰發本文,回顧當年刻骨銘心的辦報經驗,凸顯了新聞自由在政治干擾下的堅持與難為。
二十年前的十一月十一日,發生了一件令許多人惋惜,也令許多人傷心的事,那就是,在美加地區發行了才兩年兩個月又十一天的美洲中國時報宣布停刊。許多人稱之為「雙十一事件」。
一九八二年美洲中時誕生
美洲中時是中國時報的姊妹報,比聯合報在美加發行的世界日報晚了六年,但憑著余紀忠先生標舉的「開明、理性、求進步;自由、民主、愛國家」十四字箴言,號召了時報本身及海內外各陣營的好手,用最符合新聞專業經營的概念,及掌握海外左中右獨最大公約數的價值觀,從事言論、編輯、業務與服務工作。因此從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創刊起,既廣受期待,亦深符海外中間立場的心理需求。
許多讀者認為,過去若要把一個新聞事件,特別是與政治相關的新聞事件搞清楚,需要買好幾份華文報,才能比對、判讀、琢磨出一個大致不離譜的真相,但是自從美洲中時開報以後,越來越發現,只要擁有一份美洲中時就已足夠,因為美洲中時已做了完整、公道與周延的處理。
因此美洲中時停刊的消息一出,各方震驚,讀者愕然,連紐約時報都做了深入報導。猶憶當天在紐約一場華人座談會上,當消息傳抵現場,便有人連聲高呼:「打倒國民黨!」座談會竟擱下原來的主題不談,轉而大談美洲中時及痛批國民黨,認定這是政治壓力之下的結果。僅此一例,足以反映當時的人心。
美洲中時關報原因不祇一端,但主要的原因與一般的判斷相差無幾:政治!
一九七○年代初期,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以後,因感於爭取海外人心的重要,乃希望余紀忠與王惕吾兩位報老闆,能夠用民間的力量與身分在海外辦報。但余先生深覺海外與國內的環境不同,如果也用同一種尺度去辦,恐怕海外不能接受;如用不同尺度去辦,則顯得一份報紙兩種立場,似非報人之風,因此他遲疑未行。聯合報乃以世界日報的面目先走了一步。
十四字箴言辦報愛國為念
但這件事並沒有從他的腦子裡逝去,越到了接近七○年代末期,他越覺得在越走越肅殺的國內政治氣氛,及越來越強烈的民間改革訴求之下,或許海外是個間接影響的途徑,也是報人追求自由報業的階段性空間,他經過了相當地困思衡慮,終於因發想出那十四字箴言而解了套。也即是說,無論如何求開明、理性,求自由、民主,無論如何求進步,都必須落在「愛國家」這個立場上,以此來表明他的終極心跡,並抵擋任何可能的中傷。美洲中時便由是誕生。
我當時才三十郎當歲,自從一九七七年元月一日蒙他不次拔擢為中時採訪主任之後,即置身於時報最大的世代交替的核心,繼而面對台灣政治轉型期的風風雨雨,歷經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美麗島大審等紛至沓來的敏感新聞的處理,成為情治單位目之為「來歷不明」的眼中釘。一九八○年六月,余先生深感壓力難擋,為免我繼續「闖禍」,乃命我赴美,並破例全額資助我攻讀學位。隨後,我即奉召參與了美洲中時的籌辦工作。
美洲中時開辦了,儘管余先生苦心孤詣以「愛國家」為金鐘罩,但愛國也者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愛法,美洲中時的愛法絕對與世界日報的愛法不一樣,倒是自由、民主、開明、理性,確實成為美洲中時的主要空氣。因而報面上的表現令人喜愛,但也當然地為另一群人十分嫉視。海外的黨政工作者竟以美洲中時的內容為情資,打回國內的小報告滿天飛,連帶也使有關方面刁難中時外匯出境的小動作不斷。余先生在備受屈辱的情況下出資辦報,內心有著不為人知的深切苦楚。
打破大框框竟陷孤立無援
由於美洲中國時報天生與當時的政治主流價值存在著牴觸,重大的衝擊終於接踵而至。
一九八四年七、八月,第廿三屆奧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那是中共掌政後中國大陸的第一次參賽,而且好手如雲,可望奪牌無數。但那也是兩岸對峙、毫無來往的時代,任何有關大陸的正面消息,對台灣報紙而言都是禁忌。
美洲中時基於新聞原則,乃打破意識形態框框,本「同為中國人」的立場,把這個既發生於辦報地又有大量華人受眾的連續新聞,做了最具專業性的報導,一時洛陽紙貴,報份天天售罄,在眾報林立、各種政治立場撐持的美國華文報界,美洲中時的這種表現,全然以後起之秀的姿態,攘奪了海外的人心與市場。在海外的宣傳戰場上,它是台灣空前的成就,日後可以發揮的影響力無可限量。
然而經過了約莫一個月相當詭異的沉靜,終於在九月中旬爆發了強烈的反彈。國民黨中常會上,幾位同樣有海外辦報背景的中常委連番砲轟美洲中時,直指美洲中時的作法是「為匪張目」,呼籲中央要「整理海外文宣隊伍」。任憑余紀忠先生如何說明,都得不到積極回應,美洲中時頓時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九月中旬,美洲中時刊出了一篇社論,批評當時正在競選連任的雷根總統,這在素以言論自由著稱的美國是一件極為稀鬆平常的事,且多為美國主流報紙的共同觀點,以一份少數民族的報紙刊出這樣的社論,其於選情的影響根本微乎其微。
社論評雷根被指危害國安
然而也就在有心人的操弄下,誇大成這篇社論會影響選情,說雷根為之大怒,不但嚴重破壞台美關係,甚至將使爭取多年的軍事採購發生變化,危害到國家安全。在國民黨高層向中時表達強烈不滿後,余紀忠先生突然飛到紐約總部,面容嚴肅地表示,奧運新聞的處理合乎新聞原則,他還能承受,但這篇社論確實超乎他所能承受的範圍,乃即將總主筆俞國基解了職。
屋漏偏逢連夜雨。十月十五日,以撰寫《蔣經國傳》聞名的華人作家江南(劉宜良)遇刺身亡。在前述的氣氛下,以及在同一天稍早才與同仁們溝通「暫時收縮政治新聞尺度以度過報社難關」的當口,對於此一極可能深具政治意涵的命案新聞應放在哪一版?登多大?如何登?使我面臨空前的掙扎。
我當然意識到不能為余先生再添麻煩,但我也不能不顧到這份已經建立起公信力的報紙,在江南命案這個新聞的處理上如何對今天、對明天有所交代。我也知道,不管我怎麼處理,都一定不可能令有關方面滿意,那就是我做為總編輯的人應有的承擔了,沒有人該為我分擔。
我乃沒有與任何人商量地,逐漸定下心來,請東岸的胡鴻仁、西岸的卜大中分訪江南的生前好友陸鏗與阮大方,並叮囑他們,務必以原汁原味的方式記錄陸、阮的談話,然後由我來做斟酌、刪節。
這則新聞第二天刊登在美洲中時的第一版頭條!雖然刪除了陸鏗他們指稱的(其實也是一般人必有的看法):國民黨幹的政治謀殺,但在標題上則以排除法明白表示:「不可能死於財殺或情殺」。在我認為,這已經是美洲中時所能做的最低度的歷史覆按了。
報導江南案「雙十一」關報
儘管如此,卻仍不能見容於當時,有關的反應可想而知,余先生又承受了一個新的壓力,心情十分沈重。不到一個月,十一月十一日,他以高度保密的方式做出了驚天動地的決定:關報!在萬般無奈當中,他自斷一臂,向當時的環境提出無言的抗議,以圖維護報人最後的尊嚴。
沒有多久,江南案偵破,的確是情報單位派人到美國殺了江南,但美洲中時已經停刊。因江南案震動美國,在美國的壓力下,蔣經國不得不讓保守力量退出歷史舞台,開啟了之後台灣政治改革的一連串發展,從此沒有人能再打壓美洲中時了,但美洲中時已經停刊。
這是余先生一生中最大的痛,多年後我親眼看到他老人家在一群同儕朋友面前還為此涕泗縱橫。他對美洲中時的同仁情有獨鍾,紛紛予以重用,以致形成日後主要骨幹中所謂的「美洲幫」。
我在內有「周天瑞搞垮了美洲中時!」的指責,外有「必須去周天瑞而後快」的政治氣氛下,婉謝了余先生再一次出資讓我避處校園的美意,毅然離開投注了十四年「青年新聞人」歲月的中時報系。
美洲中時是一份優質的報紙,她若沒有停刊,早已是足可媲美紐約時報的一張質報。關報後,每到十一月十一日,我會全天禁食,靜靜地為她悼念,如此持續了七、八年。二十年後的今天,歷史已經翻了好幾頁,我仍十分珍惜與懷念她,也感謝余先生充實了我的報業人生,感謝那一群曾與我休戚與共的好伙伴。但更由衷地希望,美洲中時的故事,千萬不要以任何形式重演於今日。(本文轉載自本期新新聞周報)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877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