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帮助子敬“偷瓜”:余英时何许人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帮助子敬“偷瓜”:余英时何许人也   
所跟贴 中国人不知道余英时的,子敬恐怕是个异数!再给点“瓜”去偷 -- 幽灵 - (12828 Byte) 2004-10-17 周日, 下午5:22 (141 reads)
幽灵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6051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介绍余英时先生的《历史与思想》 (389 reads)      时间: 2004-10-17 周日, 下午5:27

作者:幽灵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批评的,还是玄想的——介绍余英时先生的《历史与思想》

文章作者:[符号]

对于来自大陆的我,1993年,余英时的名字还是完全陌生的。一位台湾新闻界的朋友来德国旅行,看见我喜欢看史书,就把箧中的一本名为《历史与思想》的书送给了我。并对我说,作者余英时是当今的大史家、大思想家。

浏览这本书的目录,17篇文章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智识主义”与“反智论”两个概念为尺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流派。第二部分是史学史论文,重点介绍George Collingwood的史学理念,并拿中国史学大家张学诚(实斋)的史学理念来作比较。第三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史学对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的思想背景的评价。第四部分是红学史论文。

记得当时给我震动最大是那篇题为“关于中国历史特质的一些看法”一文开头的一番话。那时的我自以为既熟悉中国文化,又在德国生活,常常给别人吹牛谈论中西文化的区别、中国文化的特点等等。看了余英时这篇论文,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惭愧”。那是1973年他在新亚书院的一个演讲。英时先生说:

(引文起)今天,同学们要我讲“中国历史的特质”一题目。如果由我选择题目,我想改为另一题目的。因为这题目假定了许多东西:假定了我们已经很清楚中国历史的特质,并且已有很深入的研究,同时跟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如西方)作了大体的比较。倘若没有做这些基础工作,贸贸然说中国历史的特质,是很困难的。(引文止)

从此之后,我就闭口不谈“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思想的特点”一类的话题了,因为我自知远远没有做完英时先生所说的那些基础工作。进而,我也开始避免谈“儒家思想的特点”一类的话题,其原因是一样的。我只能知一说一,不自欺欺人。前不久,咱们读书论坛还进行了有关中国传统的讨论,很多网友都对千百年、千万人的中国思想作了总结性的评价,并得出了其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精华”,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糟粕”的结论,呼吁大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当时对我个人影响深刻的还有英时先生对所谓“历史哲学”的阐述。英时先生在“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一文的引言中说:

(引文起)“历史哲学”一词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之久,但一般智识界对它的了解似乎还是很模糊。中国谈这门学问的人主要都是受了黑格尔那部《历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的影响,它如马克斯、斯宾格勒等也都是黑氏一派的后起之秀。这一类的历史哲学的最大特色在于强调历史上这样或那样现象的重要性,并依之建立一整套哲学系统,以解释全部历史过程。这种历史哲学自亦有其价值,但是中国人对它的推崇却似乎超过了它本身应有的限度。过分强调史学的哲学性最后必然使史学流于空疏,失去任何客观的标准。于是哲学家就可以把历史家看作他的奴仆,而历史家的任务也就限于如何为哲学家提供“建造系统”的材料了!把历史哲学推展到这一步田地,它对于人类知识的增加,不但没有帮助,而且还极端有害,这是喜欢谈“历史哲学”的人所不能不没有的警觉。

……英美的哲学家现在已将历史哲学分为两个主要派别,一是黑格尔一系的“玄想的历史哲学”(Speculative philosophy of history);另一则是由英、美经验论一派哲学中所发展出来的“批评的历史哲学”(critical philosophy of history)。就玄想派而言,往前追溯我们可以提到圣奥古斯汀(St.Augustine),在近代我们应当注意康德与赫德尔(Herder),黑格尔以下则马克斯、斯宾格勒为后起健者,至于当代则以汤因比(Toynbee)为最显著之代表。……我们只要一读他(Toynbee)自己叙述他预定撰书计划之经过的短文,即可了然他是如何先玄想了一套理论架子,谈后再动手找材料的。……玄想的历史哲学发展到汤因比也许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目前历史哲学界似乎已渐渐厌弃这种路数,向这一方面用心的人也日少一日。至少我们暂时还看不出这一路历史哲学可能有什么更高的发展。

……批评派历史哲学不同于玄想的历史哲学之处最根本的在于前者所注重的乃在于历史知识之成立如何可能,换言之,即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过去所发生过的实事为真实不虚,而后者则注重历史事件之本身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何种意义,并如何能解释全部历史进程为一必然之归趋。在两派哲学中“解释”虽同样存在,但却具有极大的差异,不可不辨。玄想派的“解释”一词我以为在英文中是interpretation,而批评派则当是explanation。Explanation(亦可译作“解说”或“说明”)的作用是将许多孤立的史实的真正关系寻找出来,使历史事件成为可以理解的。这种解释乃是历史事实的一部分,绝不容分割。离开了这种解释则历史学根本不能成立,而史籍也只能流为一种流水账了。Interpretation则是人所加予历史事实的一种主观看法,如黑格尔在历史上看出了“世界精神”、“理性”、“自由”等是也。这种解释很难说有什么客观性,因之也是因人而异的。……(引文止)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对黑格尔、马克斯的“历史哲学”及其“特点”就有了更确切的了解。把个别的历史事件看作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从而得出一个亘古不忒、放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规律,无非是一种玄想。这种玄想史学的思路实际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犯的一种的错误。把自己所见到的、所体会到的、所理解的东西看作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普遍性的理解,这就是我们常常笑话的“土气”。一个乡下来的人,没见过世面,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必然与他家乡小村的相同,或者至少有着同样的规律。这就是儒家所批评的“以一贼道”。考察最近几十年中国绝大多数史家所做的“工作”,无非都是给马克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寻找其所以成立的证据,是在作一种玄想的奴仆。

总之,《历史与思想》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极端有意思、有启发的文章,实在是我个人所读到的、还活着的人所写的最好的一部书,我无保留地向大家推荐。

但是,这本书似乎在国内买不到。原因可能是书中多处出现的、对中国政治敏锐、中肯的批评。但是,至少其中的一个部分,即用“智识主义”和“反智论”分析古代与现代中国思想的部分1998年以《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为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中最精彩的话有如:

中国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者:幽灵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幽灵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002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