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茉莉:王友琴的名单和我母亲脖子上的那条疤痕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茉莉:王友琴的名单和我母亲脖子上的那条疤痕   
准确无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茉莉:王友琴的名单和我母亲脖子上的那条疤痕 (171 reads)      时间: 2004-10-09 周六, 上午3:3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茉莉:王友琴的名单和我母亲脖子上的那条疤痕

送交者: 茉莉

翻开王友琴博士的《文革受难者──关于迫害、监禁与杀戮的寻访实
录》,一连串黑框白字的死难者名字迎面扑来。

不久前,在纪念去世的波兰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时
,我提到他的一首诗,--《一个可怜的基督徒对犹太人区的看法》。在
这首挽歌式的作品里,米沃什描写一个基督徒在华沙的废墟上,清点大屠
杀的死亡人数:

“他碰到埋葬的尸体,数一数,继续推进,/ 他辨别人的骨灰,以其
发亮的气氲,/ 辨别每一个人的骨灰,以不同部分的光谱。”

几十年来,中国文革遗留下来的遍地冤坟,至今暗影憧憧。一位不是
基督徒却深具宗教精神的女性,二十余年如一日,付出大量心血,忍受着
孤独和误解,坚持不懈地清点那些被人遗忘的冤死者人数,贡献给我们这
样一份凝重的名单。

就像一曲遥远的挽歌,这份名单让我们追怀死者、思考今天。打开这
本厚重的书,仿佛回到少年时代,我的目光忽然盯住了一张张女性的照片
--一个个死于文革的女教师、女医生、女干部、……。

--那不是我的母亲吗那六十年代朴素的穿着,那六十年代简单的发
型,以及那六十年代无辜者淳厚的眼神。

我想起了我母亲脖子上的那条疤痕。和友琴名单中的女性命运相似,
我的母亲--一位中学教师,在1968年那个血腥的时代,因为刻钢板写错
了一个字,把“毛主席万寿无疆”写成“无寿无疆”,自知再也经受不起
无休无止的残酷批斗,她选择了上吊自杀。

她是怎么被人救下来的在做出自杀的决定之前,她经历过什么样的折
磨和心灵痛苦这些我至今仍一无所知。我只知道,当时父母在学校遭批斗
,把我送到大哥下放的农场躲避,有一天,大哥突然匆匆外出,因为我还
小,他什么也不肯对我说。我从农场其他知青的闲谈中得知,母亲因写错
字对毛主席不敬,畏罪自杀未遂,正在医院里急救。

以后我见到母亲,发现她的脖子上多了一条疤痕。我没有问,她也从
不告诉我那条疤痕的来历。我们只知道她活下来就好,父母兄妹之间忌讳
谈这件事,于是,大家假装什么也不曾发生。

侥幸逃出王友琴搜集的名单,我的母亲今天在安享晚年。她儿孙满堂
,我们正在准备祝贺她八十大寿生日。而王友琴书中的那些女性--我母
亲的同命运者,却没有这份幸运,她们不是被人活活打死,就是被逼得堕
楼、跳水、上吊而死。

她们--那个年代的牺牲者,在照片里微笑着、沉默着,专注地凝视
着我们,遥远而又亲近。作为历史的义工,一字一句,王友琴写出她们的
悲惨遭遇,唤醒了我少年时代的记忆--我其实无权忘记的母亲文革自杀
事件。

一晃三十六年过去,时间无情流失,那么多美好而有价值的生命逝去
了,而王友琴的名单,却使逝去的一切重现,并使她们获得永生。

王友琴的名单是一曲挽歌,却又不仅仅是悲恸死者的挽歌,它更是一
个民族苏醒的序曲。

对于我们这些存心忘却的人,我们这些冷漠而麻木的人,王友琴的名
单具有精神拯救的意义。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168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