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回国交通有感 |
 |
东京博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01 文章: 2957
经验值: 1232
|
|
|
作者:东京博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开场白]
每次回国感觉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国内的交通状况,总体说是一年比一年好,当然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多的差距。除了感觉到在车辆,道路,各种交通设施方面国家作了大量的社会
投资以外,相比硬件的发展,软件的服务之类的进步速度还是相对较缓慢。
本次旅途7月24日从东京飞往北京,停留4天,7月28日傍晚7点多坐新空快软卧于29日
早上7点多到达上海,在上海停留了10天,8月8日上午离开上海回到了东京。在国内停留的
2个星期里几乎每天离不开与各种交通工具打交道,以下谈谈对国内的各种交通工具的真实感受。
[地铁]
北京和上海都坐了地铁,两个城市的地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车辆设备因为北京
较上海开通得早 ,显得有些陈旧,可见油漆剥落之处,北京的车辆内广告较少,也没有预告显示屏,
上海的地铁不仅各站台,车厢里每个门口都有液晶显示屏。上下车的秩序差不多,地铁的秩序似乎
明显优于公交巴士,不过终点站抢座位现象相差无几。因为一直在日本生活因此坐国内地铁
首先感觉硬面塑料做比较贫弱的感觉,扶手也不是日本那种吊环,而是不锈钢铁棒,可抓的
区域覆盖率也比日本少,最感到不方便的是所持行李,手提包之类的没有行李架可放,据说
这是欧洲人的习惯,没有考虑到人口众多的交通工具拎包拿在手上会增加拥挤,不过我觉得
长距离坐地铁没有行李架还是很累的,当然还必须考虑放上行李架的包是否安全,这取决于
社会整体的治安状况,不然有了行李架乘客宁肯累点也不愿意拎包离手的。至于距离嘛,
国内目前的地铁似乎都不算太长。没有坐过全程,看站数估计都在1小时以内的。
坐地铁北京买票检票均为人工,上海有自动售票机但是数量极少,一个站只有2,3个,而且
只能用1元的硬币,如果只有纸币,那要去人工售票处换硬币,不过人工的窗口很少,经常
是2个窗口一个没人,2个排长队,好不容易排到了也就不必换币,直接买票更好。不知道何时采用
日本那种可以对应任何硬币纸币的自动售票机。另外我们1次5人买票,在自动售票机居然要
分5次投币,好在我掌握了只能用1元硬币的习性早就准备了大量的硬币,可是买5张票只能
分次购买,一下子投了6次,不得已苦笑着再去窗口排队退票一张。
上海的地铁严格地说也不是自动,只能称为半自动,投入磁卡(是一种反复回收使用的,这一点
比日本的一次性票来的温柔地球吧),上海的半自动检票口与早年在香港时一样,3根铁棒的旋转式
插入卡放行的话乘客自己推转进入,而日本是插入车票全自动开闭式的左右2片门,在上海10天
坐过5天地铁,故障被阻拦3次,半自动的机器信赖度这么低,估计在中国自动设备将在很长
时期遭到人们的心理抵制,特别是还有那么多的下岗工人。
说到电视显示屏,那就说点交通的题外话,国内的家庭电视还是以显像管为主,一些比较豪华的
公共场所有大屏幕的等离子电视,韩国的三星居多,小屏幕的似乎是国产的,大屏幕的液晶几乎
没有看到,但是在北京的西单商场看到了日本夏普的20-37英寸的液晶电视,37寸的价格4万
人民币缺1元,还有就是在日本几乎销声匿迹的大屏幕背投电视,这种占地面积,耗电和视角
不够理想的电视在日本几乎没有怎么流行就被过渡掉了。
[公交巴士]
虽然这是比较差劲,很不舒适的传统交通工具,加上地面交通车辆的日益增多,公交堵车是
家常便饭,但是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每次回国我总要坐坐公交车,车辆已经换代,
车票还是传统的那种票夹上撕下的薄薄的纸片,但是坐车人,一路可以领略这个城市的风景却
永远是地铁无法取代的,地铁带给了人们方便,却并没有超越日本的地铁,无论是设备,还是
行驶速度,而且在封闭的黑暗中根本无法获取城市变化的微妙细节,因此我还是很愿意选择巴士,
听着启步时的躁动,开着车窗街风呼呼吹乱我的头发,与穿着不太干净的上下车的乘客的肌肤
碰撞,看着售票员每到一站都机智异常地清点是否有人逃票,并想象着他是否是当地人,如何以
这个职业在现在的中国维持生活的,是啊,或许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都很少去关心这些小人物,
因为中国太大了,人们都在忙着自己,很少还有闲心关心这些事,不会是我太空了吧?当然作为回国
度假的我,观察社会这些其实也是度假的内容,因为真正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很难会想到去观察
某些太平常的事了。
巴士,特别是北京的巴士,为什么2004年了,屁股后面还在冒黑烟?车身广告上却印着绿色燃料车,
真看不懂。
[私家汽车]
从东京飞往北京的飞机顺利地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坐直达机场巴士进入北京市区,一路上觉得
北京的马路宽敞,绿化也比想象的要好,不过后来听知情者说北京也就是从机场到天安门这条道
最拿得出手,第二天步行至前门一带果然如此,也没办法资金有限,亚运会后如今要是再举办个
奥运会以后一定会更为改观,更主要的是总体感觉北方人比较粗矿,因此一些细部也就比南方
更粗糙了,按理说首都动用了全国人民的税金塑造国家形象无可厚非,但是似乎应该建设的更好
一些,不仅仅是长安街。
从机场至长安街中心部沿途不少看似豪华的汽车奔驰而过,因为在日本对汽车就比较感兴趣,
粗看了一下,以奥迪的1。8,上海的别克和大众帕萨特最多,BMW只看到1台,不过是旧型530。
另有2台奔驰,似乎是重量级的S600。私家车大多外表比较干净,以黑色居多。1。8升车的
外形都类似高档车,而且大多数人选择黑色。一般来说在日本黑色车不是上了年纪的老头,
就是一些公司车或黑社会之类的,问北京人原因,答曰[黑色大气,而且耐脏],后者容易理解,
不过自家私车如此多的选择黑色,真怀疑是否彩色油漆不过关,或者是人们对流行中的个性
尚未形成?大凡黑色车都是高级车,高级车都在一定的排气量以上,虽然也看到有2。5的黑色车(GM别克),
1.8的车都选择黑色似乎有点太追求表面的异样感觉。
看车不仅看外表,还要看内部,不过大多数私家车都把玻璃贴上了很深的滤光膜,估计一个
原因是国内的车窗玻璃还没有类似日本那样普及地采用UV玻璃,要不就是特别讲究私车内部的
空间隐私。基本上没有发现车内装有早在10年前日本大众型私车就普及的GPS,也少见车载电视,
出租车无论哪个牌子几乎是100%的手动排档车型。据说北京的私车拥有率远远高于上海,因为
北京的牌照几乎不花钱,而上海一个牌照4万曾一度跌至2万多,最近又上涨到3万以上了。
本次回国没有机会坐私车,因此对国内私车的舒适性,行驶性能无法评价。
[出租汽车]
每次回国最多使用的交通工具非出租莫属了。因此出租汽车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城市,
甚至整个国家的变化的脉搏。出租汽车的服务已经完全不是昔日可比,可圈可点之处也是最为
丰富多彩的。
首先招手即停,规范服务,没有拒绝载客,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可以给个[满意]分。
最为不满的正如楼上已经提到的驾驶方法,当然这不是某个司机的问题,可以说是国内整个
交通状况亟待改变的国民整体的素质问题。
在日本16岁可以考2轮,18岁可以考4轮机动车执照,围绕着考执照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安全确认,
获取执照驾驶技术是次要的,是否按规定进行各个繁琐的安全确认是考试通过的关键。
另外现代社会是汽车社会,驾驶就是进入汽车社会,必须考虑别人考虑整个汽车社会的秩序一直
是驾校的入门教育。因此在日本驾驶无论公车私车还是出租车,大家都是在反复接受这种教育下
形成的驾驶风格,在国内几乎每天坐出租,国内的司机改变车道(有些根本是不必要的)时几乎
没有一个人是大方向灯给后续车示意的,甚至有些司机连转弯时都省去了打方向灯。大多数司机
肆意任性,为了方便自己不断改变车道,长时间跨在车道中间行驶,这种行为在日本不仅是违反
交通规则的,也是一种驾驶人格低下的表现。
与北京出租相比,上海的出租更正规些,没有发现赤裸的座椅,一律有白色座椅套,司机100%
身着白衬衫,50%带白手套驾驶,30%的司机对上车乘客说[您好],而北京司服装随便,离开北京的
当天,民族饭店大门口的boy给安排的出租因为后面的乘客去机场,我们是去火车站,该司机
表示不满,结果到达火车站还有几百米就借口前面无法停车让我们带着很多行李下车,无奈再花
30元让人力车给送到车站,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那个早上也在民族饭店的出租车站被拒载,
说太早了,
还没睡醒,不过他的车辆着空车灯,在上海也遇上打着空车灯不理睬招手,飞驰而过的出租,
既然不载客,关掉空车灯如何?
尽管不大想用日本标准来衡量国内的出租,比如日本是自动开门,司机坐位没有那个透明
塑料的[牢笼],
但是就驾驶本身而言,国内司机乱变车道,乱按喇叭(在我看来没有一次是必要的),回东京跟
家人说起噪声,戏言道自从在日本考出执照这么多年还没有按过一次喇叭,我说[你不会不知道咱家的
汽车喇叭是按哪个地方的吧?]
总之观察出租司机的驾驶,很少有人考虑他是载客,没有日本司机那种尽量不颠簸,尽量不让
乘客有危险的感受,当然也就达到了尽量舒适的效果。这就如开赛车一样,开车人的愉快感
对乘车人是一种痛苦,真想对国内的司机说出租车不是赛车,真正的好出租不是看你能超几辆车,
能闯几次惊险的红灯,而是安全舒适地把客人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最后就是车辆的车距问题,大多数车距都违反最低距离,一般认为与前车的最低车距等于时速,
即40公里的时速的安全车距为40米,100公里时速的安全车距是100米,大多数司机对插档
而来的汽车并不减速,而是几乎要撞上了才刹车,不知道这种表现算驾驶高超还是显示自己不甘示弱,
驾驶的心态反映了一种人格,这是驾校经常提醒的,一个成人即使有短浅的脾气,驾驶可以磨练
一个人的心胸的度量,看来国内不仅这样的教育颇为缺乏,整个汽车世界的呼吸感也不是很健康,
随着汽车不断增加,事故也大量发生,一个健康的汽车社会秩序的形成,看来在中国还有很长的
道路要走。日本标准虽然不是国际标准,但是汽车社会的4轮机动让2轮机动,2轮机动让自行车,
自行车让行人这种绝对的谦让弱者的无形规则实在是值得中国人早日引进。
[结束语]
我不知道如此率直地叙述自己的感受算不算有些人说的[你怎么老是说中国坏话],
说实在的,我已经很难,也无需考虑是好话还是坏话,只要是真话。我希望我的祖国越来越好,
人民越来越聪明,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看到什么感觉什么就如实表达。
作者:东京博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