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邻家的惊天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新卖点的冷血央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邻家的惊天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新卖点的冷血央视   
根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17
文章: 522

经验值: 52


文章标题: 以邻家的惊天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新卖点的冷血央视 (878 reads)      时间: 2004-9-07 周二, 下午8:43

作者:根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邻家的惊天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新卖点的冷血央视


因为对央视的无耻早已见惯不怪,所以刚开始看到凯迪论坛里贴出《谁看到无耻的CCTV4这个画面?》的贴子标题时,我并没有打算点开来看——即使留意到其后面已经跟了许多页的贴。待将其他想看的贴都点完看过一遍,将想回复的贴都回复完之后,再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点开这个贴时,尽管对央视炮制出来的东西之恶劣程度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我却仍然在很长的时间段内不敢相信,这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那间官方电视台干出来的好事——

这个央视,在其第四套节目中播放俄罗斯北奥塞梯学校人质事件时,竟在其屏幕下端的滚动字幕条上打出这样冷血的字样来:

“有奖问答: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答题请直接回答至:移动用户发答案至8003111;联通用户发答案至9850111。”

我开始时也跟论坛上不少的朋友一样,对揭露这条消息的贴存在着莫大的疑问,因为这种做法的无耻程度,早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些自以为清楚了解这家官方电视台的无耻程度的人,在心目中为其所设定的最低那根无耻底线。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图像链接和截屏画面,我还跟许多朋友一样,真以为有人打算“抹黑”这家官方电视台呢。

有关的截屏图如下:










无耻竟到了这种令人不敢相信的程度,冷血竟到了如此教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这在我们那间最大的官方电视台的这个“有奖竞猜”中,有了个淋漓尽致的展现。这种无耻,这种冷血,实在是不知该用什么来类比才好了。

这种以邻家的惊天不幸作为题材的“有奖问答”,就等于在殡仪馆的正门口摆个摊设个赌局,专门以“现在殡仪馆里头正在举行多少场追悼会”作为“路边赌局”的下注内容一样令人发指,就等于欣欣然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围聚观赏女性被凌辱之现场实况时,还用该女性“最终将会被凌辱多少人次数”来互相竞赌一样丧尽天良。

试想,如果俄罗斯的全国性电视台,反过来也以“截止到×月×日,中国四川特大水灾死亡人数已经达到:A.×人;B.×人;……”,或者“截止到×月×日,中国山西省的‘×·×’特大煤矿瓦斯爆炸死亡人数已经达到:A.×人;B.×人;……”作为游戏竞猜题目,我们又会怎样一种感受?!


我本人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从来没有丝毫好感,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对中国伤害实在太深。但是,冤有头债有主,历史必须清算,但对象绝不会是这些无辜的学生。这,就是正常的人跟恐怖畜牲的一个最粗浅的划分界线。

我这几天接触到的朋友、同事,谈到这件骇人听闻的惨剧时,无不义愤填膺,绝无谁将这种话题作为欢呼的内容、“幽默”的笑料,更遑论作为“竞猜”的题材了。

看到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这等惨绝人寰的人质大惨剧,看到那些人质中有那么多未成年的儿童、少年,看到那帮丧心病狂的恐怖畜牲竟一连几天拒绝接纳外界提供给这些孩子们食物和水,看到这些孩子们逃出来时写在脸上的那种极度恐惧、饥渴、疲乏的表情,我想只要还是人,都会给予同情和声援,都不会忍心再向饱受惊恐的他们,以及他们国家那些正在沉浸于没顶之悲痛中的老百姓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象央视那个“有奖竞猜”,对那些正处于愁云惨雾中的老百姓所造成的伤害,又何止是“在伤口上撒一把盐”?对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又何异于“落井下石”?


我可以预见,还是会有些“人”公然跳出来为央视辩护的。它们可能会辩解说,央视此举,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更加关注人质危机”,“本意是好的”。这种诡辩显然实在不值一驳。“有奖竞猜”的对象就是正在看着央视四套节目,关心着人质事件的观众,本来大家在那个时候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四套的这个节目,大体就是为了关注这起人质事件的,又何需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如此做作,恐怕还会弄巧成拙,将人家的吸引力吸引走的——吸引到屏幕下面的滚动条那里去了,吸引到手机短信的收发那里去了。

民众普遍关注这起人质危机,是因为他们出于对恐怖畜牲灭绝人性的手段的震怒,出于对那些遭遇天降煞星的无辜孩童之同情和怜悯,出于希望人质事件能够尽量减少流血和平解决,这些关注的出发点,体现出来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善良、人性的一面。而如果央视竟以这种“有奖竞猜”作为噱头来“吸引观众关注”,那本身绝对就已经是对老百姓善良动机的一种严重亵渎和冒犯。


这些卫道士们也可能这样去替央视辩解:搞跟人质死亡数目的“有奖竞猜”,目的是为了赚钱;但电视台争着发布关于人质危机的即时新闻,也是为了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从而招揽到更多的电视广告,其终极目的,其实同样也是为了赚钱。同样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为什么后一种赚钱方式可以接受,而前一种赚钱方式就不能容忍呢?

这更是似是而非的诡辩之辞。媒体发布各类新闻,是因为这类新闻存在着某种广义的“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价值”;媒体通过发布这些被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披露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的同时,对各种权力进行新闻监督、舆论监督。所谓的“有奖竞猜”能有这种功能吗?!

何况,媒体要提高收视率,光靠对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重点报道,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其他媒体也都在做同样的事。媒体要从中脱颖而出,除了让自己的报道和评论达到其他同行所未能企及的深度和广度之外,最起码同时也是最应具备的一点是,必须让报道的内容做到客观和公正,让报道的态度做到端正和得体——至少得要让观众留下这种感觉。

如果片面地为了追求收视率,将所谓的报道和评论人为地搞得哗众取宠、偏颇失实、污烟瘴气、大失公允,那么收视率恐怕不仅上不去,还极可能会大幅跳水的。这样一来,钱不仅不能哗哗地涌来,还极可能哗哗地流走的。如果为了“搏出位”,对不幸的新闻事件幸灾乐祸,或者用极夸张和猎奇的手法,大肆渲染其中的血腥、残暴、有逆人伦的内容,或者以别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卖点”的话,那可能还会引发众怒。

这就是传媒从业者必须恪守的专业操守,其中包括道德方面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传媒界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如果用俗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诠释的话,其实就是其中的“道”。

而以俄罗斯人质事件的死亡人数作为“竞猜内容”,就是以别人的惊天不幸作为自己的闪亮卖点,斥之“小人嗜财,取之无道”,也实在是太便宜它们了。


其实,只要追溯一下过去就会发现,在央视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这种“有奖竞猜”仿佛已经进化为一种“纯商业的运作模式”了——有的“人”亦以此为由为央视辩护的——这次恶性事件,只是一种积弊的间歇性爆发而已。

这种看上去是不受任何道德规范之约束的“纯商业的运作”,看来已经为央视一棵能哗啦哗啦“下钱”的摇钱树了;不然设计者和审核者们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观念来个集体大摒弃。

老马曾讲过这样一句名言:“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这真是这伙利欲熏心的组织策划者的传神写照。

我们都知道,某次商业运作如果能够为抓住了商机的商人带去丰厚利润的话,那么这个商人肯定会衷心期望这种商机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的;“纯商业的运作”则更应如是。那么,既然这种“有奖竞猜”属于“纯商业的运作”,我们也可以通过有关方面对这种“有奖竞猜”乐此不疲,就可以想像这样的“有奖竞猜”,曾为组织策划者带去过多少暴利;象俄罗斯人质事件这种“爆炸性的题材”,又为“有奖竞猜”提供过多少丰富多彩的“竞猜”内容。

于是,我们可以轻易地揣摸得到,央视这些“有奖竞猜”的组织、策划者们,出于对“大好商机”的无限渴求,心底里对于俄罗斯人质事件所持的到底是什么一种态度:

“一次实在太少了!”

“再来一次!”

“再来N次!”

……

作者:根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根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8978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