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腐败 |
 |
所跟贴 |
[Z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腐败 -- 草虾 - (2536 Byte) 2003-7-06 周日, 上午8:48 (901 reads) |
daja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海交大教授倪侃对北航剽窃抄袭“教授”熊峻江诬蔑的郑重声明
--------------------------------------------------------------------------------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学术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2.pl
--------------------------------------------------------------------------------
送交者: nikan 于 October 07, 2003 03:48:49:
今天看到熊峻江对本人的诬蔑。特此郑重声明。
本人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结构疲劳可靠性二维概率MINER准则及其应用》。其实也有一章是概率断裂力学和损伤容限的内容。
本人的博士论文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大致经过是,在本人博士论文之前,北航固体所的疲劳可靠性课题研究及其总结报告主要采用的是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本人的导师高镇同在他的《疲劳统计学》(1986)p372式(17-8)有一个考虑存活率的块谱加载下的Miner公式,就是用Np 代替Ni. 但他本人在书中仅是列出此公式,没有理论说明、成立假设、试验验证、文献来源。因此从1986年该书出版,长期没人引用和应用此公式。包括他本人,仍采用的是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
那么,我进入博士论文阶段后,导师给我提出了这个任务:能不能在理论上证明他书中的这个公式,我记得很清楚,他说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有疲劳专家问他,你的论文全是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可你书上为什么有这个公式。因此,他说,一句话,为什么用等幅p-s-n 曲线加上miner 准则,预测出来的变幅疲劳寿命对应的可靠性也是p值。
非常巧合的,本人当时在博士学习过程中,恰恰认真读过weibull的原著,Weibull在他书中提出了关于等幅个体s-n曲线单调降不相交两个假设,由此Weibull提出他的著名假设:由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可推出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前面已毕业的博士生傅惠民用集合论,重新论证了一遍Weibull的上述结论。
本人当时发现,其实Weibull的假设仅是说由等幅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能推出等幅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而当时正流行的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犯一个概念上毛病,就是用变幅疲劳载荷去和等幅疲劳强度干涉了。这是没有力学意义的。也就是说,当时变幅加载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在理论上根本没有很好解决。
本人在Weibull的两个假设基础上,提出了随机疲劳损伤的四个基本假设或前提,单调增、无耦合、可分离、不相交。由此推导出“概率Miner准则”,圆满回答了导师高镇同的问题,即:用等幅p-s-n 曲线加上miner 准则,预测出来的变幅疲劳寿命对应的可靠性也是p值。
再进一步,考虑二维(Sa,Sm)疲劳加载,又得到了“二维概率Miner准则”。“概率Miner”这个名词也是本人起的。这个工作是在1993年完成的。
接下来,本人又采用国内外当时在文献上能查到的样本容量较大的变幅疲劳试验数据,对概率Miner准则进行了四十多组试验数据验证,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的出奇的好。哈哈,找到规律啦,在科学研究上,凡是试验验证呈现规律,就说明理论上是正确的!这一工作是在1993.11-1994.9完成的。
本人在导师高镇同指导下完成的这一工作,我自己认为主要就是,给他书中的公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给出了理论上成立的前提并进行曲了论证,给出了大量多组较大子样的试验数据验证,并成功地应用在国产80坦克的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中,由本人执笔完成了疲劳可靠性分析报告一份。该课题得了部级二等奖。(但我后来才知道,得奖名单上竟没有本人名字,本人执笔的课题报告也没有本人名字!)
本人的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职称申报材料,都曾送呈东北大学徐灏先生评阅,得到他相当高的评价,且他的评阅信至今有案可查。至于熊峻江提到的胡俏论文,是在1995年发表的,我的博士论文是在1994年答辩的。我的博士论文当时共送呈了国内近三十位著名的疲劳断裂可靠性专家的评阅,不少人的评价为“这是一篇优秀博士论文”,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也是优秀博士论文。
本人博士毕业后,导师高镇同亲笔写了推荐信,本人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做博士后,后来出站留校任教,于2000年评上教授。
那么,围绕概率Miner准则,本人发表了多篇论文。有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综述,有概率Miner准则、其试验验证、变幅加载下的具体应用、由概率miner准则还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统计miner准则”、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可靠性wrischimg模型,等等等等。
如果说我这些论文是一稿多投,真是笑话。可以这样说,凡是本人亲自执笔所写的学术期刊论文,没有两篇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一个公式不是自己推导的。
反观我这个同门师弟熊峻江,由于他本人是单位代培研究生,学术基础太差。只好当文抄公了。他的期刊论文,大部分在公式上、方法上都是直接搬用高镇同其他研究生已发表有论文,而且故意不引用别人的论文。例如本人的概率miner准则,就被他在他的博士后报告中采用、在《应力数学与力学》发表了不下三次。而且他的论文中只说他建立了“二维疲劳可靠性miner公式”, 没有理论前提、没有试验验证。
Kan Ni, et al. ‘Constant amplitude fatigue strength and P-Sa-Sm-N surface family’.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English Edition, 1996, 9(1): 28-37
倪侃等,疲劳可靠性二维概率Miner准则,固体力学学报,1996, 17(4): 365-371
------------------------------------------------------------------------------------------------------------------------------
能峻江,等,P-Sa-Sm-N 曲面及二维疲劳可靠性Miner公式,应用数学与力学,1999,20(7):757-763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