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闲话中国人的“自我憎恨”情结──兼论鲁迅的“深刻思想”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闲话中国人的“自我憎恨”情结
──兼论鲁迅的“深刻思想”
芦笛
最近小安子似乎又和袁红冰卯上了劲,昨天说人家跑的方式不对,今天又贴出袁作为“中国法西斯”证据。当然,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如果袁真是弄了个旅游团,自己作团长,到了外国后自己跑掉了,那确实有点那个。这年头出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对异议人士,中共的国策是把他们流放出去而不是留在国内,有什么必要搞得惊天动地的,还把无辜人等连累进去?连人家老幽也没这么跑,是不是?(老幽,你那巴西冒险怎么就没了?我还等着鳄鱼把你吃了呢!)
我对这些烂事没什么兴趣,不过那帖子倒是仔细看了一番,觉得有点意思。其中介绍了某位汉学家白杰明对中国现时所谓“民族主义”的评论,现将有关段落录在这里:
“白杰明的解释是富有启发性的,他专辟了一节,标题为‘自我憎恶
和自我赞许’(self-hate and self-approbation)。他认为,中国有着自
我厌憎(self-loathing)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晚明。自19世纪
中期起,这种冲动再次浮现出来,从谭嗣同到鲁迅到李宗吾到李敖到
柏杨到孙隆基到龙应台到刘晓波。
白杰明认为:‘自我厌憎不仅满足了解释可悲的中国现代史的需要,
而且强化了被普遍接受的民族独特感。羞耻、积弱和民族受辱感常常
被宣传家和政客们用来灌输爱国主义愤怒。’换言之,自我厌憎照白
杰明看来也可用为民族主义添柴加火。
Hannth Arendt将这种态度与一个民族新近受到过的极权主义伤害相联
系,她在分析德国1950年的情况时,勾画出一种在中国城市精英中随
处可见的态度:‘Schadenfrende,对毁坏有着一种恶毒的快感。好像
德国人,在被剥夺了统治世界的权力后,乾脆就高兴地躺在地上不起
来了,就旁观国际紧张局势和统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来取乐,根
本不管这些事件可能对他们自己产生的后果。’”
那位白公据说在中国呆了20多年,而且在三教九流里都混过,按理说应该是个中国通了。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他这些话是屁话。国人的普遍的自我厌憎情怀,在他看来倒成了民族主义的兴奋剂,可以“被宣传家和政客们用来灌输爱国主义愤怒”,当真是屁话之极致。
那跟德国人在战后流露出来的自暴自弃心理相比附就更是胡说八道了,咱们什么时候统治过世界?哪儿来的“被剥夺了统治世界的权力”?
不过,应该承认的是,中国人确实普遍存在着这种自我憎厌感。我过去早就发现了这问题,命名为“同族互憎感”。只是他说这起源于晚明,我不知道有什么根据。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本坛的偷笑网友,此公活跃在本坛以及天坛的目的,就是故意以糟蹋中国人来恶心大家的。
在“对着干”这点上,他倒颇像我那马师弟。其实我恨老马,就是因为他跑去作人家的对立面,形成一种刺激源。幸亏人家耐受力太低,暗杀了他,就此变成清一色的党天下,于是彼此相得,普天同庆。只是害得老马从此失去了生活目标,了无生趣,郁郁而终,不亦悲哉。所以希望小偷吸取教训,不要犯规,给锯了脑袋,还是尽可能久地呆在这儿,充当咱们的刺激源,保持本坛的勃勃生机,功莫大焉!
扯远了,再扯回来吧。我脚得,世上大概再没哪个民族像敝民族一样,出了这么多批判自身的大作家。记得80年代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他开头就说什么美国人写了本《丑陋的美国人》,那作家就出了大名,日本有人效法,却倒了霉,那意思是中国人要这么干就更会倒霉了,云云。
那阵没出国,不免被这老小子哄得一愣一愣的,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日本人我不知道,美国人可没哪个不是信心满满,认定世界起于美国东海岸、止于西海岸。您要去跟美国人讲他们如何丑陋,只怕要让人家两记倪乖打特侬金星乱冒哉。
真正出这种好事的,还是在咱们中国神州赤县九州震旦华夏。老白上面举的那些例子,“从谭嗣同到鲁迅到李宗吾到李敖到柏杨到孙隆基到龙应台到刘晓波”,除了谭嗣同我不知道之外,哪一个不是因为骂了中国人而名利双收的?我看以后咱们可以开个职业学校,只教一门新学科,便是“骂国人学”,由老芦去作校长兼主要教授,专教学生如何刻薄中国人,一定会财源广进。
这种怪现像到底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历时这么长,一代代传下去,至今尚无结束模样?
鬼子们对此早就有过种种解释,上面那白不通先生提供的就是一种。所谓心理学专家们更是屁话连篇,弄些什么“弑父”“弑母”的“高深理论”出来耸人听闻。其实在我看来,这原因是多种的,未可一概而论,只能说说普遍的情形。
例如倒共派的这种自憎情结最突出、最明显,这其实也就是他们当初看了我的《丑陋的大陆人》,引我为知己的根本原因。恐怕到死那天,鲁迅也是他们的偶像祖师爷,因为世上再没谁比那糟老头子糟蹋起中国人来更得心应手、更出神入化的了。
这一点都不奇怪。这些人无非是把对我党的仇恨泛化到全民头上去而已。因为痛恨共党,自然巴不得我党一时半刻被人民起来推翻,可惜人民却迟迟不动作,于是他们便效法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哀或未必,怒则有之──恨人民不为他们冒死犯难,火中取栗,于是便免不得痛骂“愚民”、“奴才”,把鲁迅的“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话吹成是世上第一深刻的“思想”,甚至鞭尸鞭到“右派分子”头上去,在人家被荼毒了那么多年后还要在网上控诉“老右派的历史罪恶”(请参看楼下弱智叟转贴的茉莉的雌文),仿佛那些人是在文革中斗争国民党父母的红小兵、铁姑娘一类。
这当然只是等而下之者,并不能代表所有怀有“自我厌憎”情结的国人。在我看来,大多数没有政治野心的普通中国人出现这种情结,不过是出自一种深重的挫折感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确实是爱国情怀的折射,但跟什么“自我赞许”毫不相干,无非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沉痛心情而已。
任何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同志,恐怕都会有这种深重的挫折感:同样是第三世界被帝国主义欺负的国家,人家一个个起飞了,就连亚洲四小龙也跑到了咱们前面去。而且,二战结束时,日本和德国都给炸回了石器时代,论起点之低,恐怕举世无双吧?但人家只化了20来年的光阴,就再度以强国大国的姿态重返国际政治舞台。
只有咱们折腾了一个半世纪,怎么折腾都弄不对,好容易出现了一线曙光,又每次都被自家无情地掐灭。死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哪个民族也没咱们的气魄足;破坏的资源和生态真是漫山遍野,哪个国家也没咱们的手笔大。饶是这样,还弄得乌烟瘴气,每下愈况。这种事来回来去干多了,便再迟钝的同志也要去找“内因”,想方设法找出自己和别人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才弄成这副冤孽样。
所以,这普遍的“自我厌憎”情结当然不正常,但它乃是病态社会必然表现出来的病态症状,是东亚病夫病急了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呻吟,如此而已。
以此来洞视这现像,便能一目了然:只要社会处于病态,这呻吟就必然延续下去,这就是为何这现像历时一个多世纪还方兴未艾的缘故;而呻吟家们之所以能靠呻吟发财出名,乃是因为大家同病相怜,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呻吟天赋。如果大众中有人哼哼起来哼得特别响亮、特别动人、特别巧妙、特别鞭劈入里,特别一波三折,回肠荡气,则众人不免大为佩服,觉得他哼得特别深刻,特别具有启发性,代大众哼出了“我心中永久的痛”,只有老非那老东西不屑地说:“呸,尿盆镶金边,怪不得女人会那么喜欢你!”
所以,鲁迅式的“思想家”,其实不过是呻吟家而已。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呻吟时咒天骂娘骂得特别艺术。如果把那些玩意当成什么“思想”,似乎只能证明国人的愚昧。
这不是说他不该呻吟,谁都知道,呻吟是需要的,害了病不呻吟,就算不憋死,起码也会造成心态失常,但那只会给人带来一种发泄的短暂快感,并不能治疗疾病。所以老鲁哼了一辈子,他定下来的老调子至今还在有人哼下去,但那些疾病不但没得到根治,反而还恶化了不知多少倍。
于此不难看出,继承鲁迅的“战斗精神”,除了提供一定的精神安慰作用外,其实什么鸟意思都没有。呻吟不是医治“国民性”的办法,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早就说过了,为五四时代文人猛烈抨击的“封建伦理道德”诸如聚族而居、家长独裁、包办婚姻等等,其实是生活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改变后,原来的那一套不用去破也就自行消亡了,这就是“不立不破”的道理。又如法治观念也如此。如果社会进化成了现代工商社会,则契约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现代公民意识迟早会深入人心。
在具备观念转换的现实条件之前咒天骂娘,痛骂“奴才”,批判奴性,指望以这种语言暴力去“大破大立”,只会重蹈毛共的覆辙。
论“大破大立”,谁也比不上老毛的魄力,可他确实破了不计其数的玩意,到底又立起了什么玩意?当年尼克松奉承他说:“主席改变了世界。”他谦虚道:“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点地方。”其实就连这谦逊的目标他都根本没做到。谓予不信,请在农历7月半去京郊走一圈,彼时农民坟地上香火之盛,绝对只会胜过晚清。历时半个世纪的“破除迷信”,到底有什么鬼用?
这不是否定教育启蒙民众的必要。不过老实说,我对鲁迅式的启蒙效果深表怀疑。无可否认,他的作品应该是大陆人最熟悉的,可请问有谁从他那儿获得了起码的现代文明常识?他的作品除了煽起不更世事的热血青年投身祸国殃民的革命之外,究竟起到了什么好作用?改换了什么基本的社会观念?
倒是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娱乐影视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估计。哪怕是好来坞警匪片都有这种效果:观众天天看老美警察在将犯人铐上手铐那场景,迟早要记住“你有权保持沉默,你说的话可能会用来当成指控你的证据”。一来二去,便再迟钝的人也会明白人有哪些基本权利。
当然,鲁迅不是不可以做。对于个人来说,只要书卖得出去,我看倒不失为生财之道,那开办“骂国人专科”的大买卖就更不用说了。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