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 之后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 之后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标题: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 之后
(262 reads)
时间:
2004-8-10 周二, 上午3:16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 之后
按:大参考总第2217期(2004.03.2
写道:前几天网上的《讨伐中宣
部》一文脍炙人口,作者原来是焦国标。大参考总第2206期(2004.03.17)
首刊《讨伐中宣部》一文。见:http://www.bignews.org/20040317.txt
《亚洲周刊》编者按:北大新闻学院副教授焦国标月前在网上发表的
《讨伐中宣部》,已在全球迅速引发反响。他作品集日文版即将付梓,作
者写了近五千字序言,(原题:我的后讨伐中宣部时代)现摘要如下:
起初我只是通过电子邮件,把《讨伐中宣部》发送给几个朋友传阅,
想不到有朋友未与我打招呼,竟然径直将其粘贴到互联网上。这下一发不
可收,该文不是呈风行之势,而呈爆炸之势,在互联网上迅速扩散开来。
先是中文网站,很快被翻译成外文,登上国际网站。有学生从美国归来,
告诉我说,美国许多大学,如哈佛大学和史丹福大学网站上都贴上了翻译
成英文的《讨伐中宣部》。
传统媒体里面,最早刊登和报道的是香港亚洲周刊。接下来是西方国
家广播媒体也都做了报道。德国电视一台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录制了我的
专访节目。但中国大陆,没有一家传统媒体报道此事,互联网上也迅速封
杀,但是几乎我所接触到的每个人,都陆续读到或听到此文广播。其中城
市文化人多半通过网络,包括电子邮件,穷乡僻壤关怀时事的人们基本上
是通过收听外国电台。江苏省淮安市级机关管理局的一位朋友,给我寄来
一张明信片,上面写有「中宣部的掘墓人中国人的引路人声援焦国标教
授」这些字。这是我最早收到的一份读者来信。
此后不断收到素不相识的人们发来的声援性或赞赏性的信函和电话。
厦门一位六十九岁老人看了亚洲周刊的文章,来信表示:「我很赞同您的
观点,并敬佩您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福祉大声疾呼的精神
。」广西融安县一位自称年过花甲的广播听众来信说:「上月收听到你的
《讨伐》,近日又听到你跟记者的访谈,两次都因干扰听得不清不楚,很
是失落。但你声音镇定自如,甚感快慰……唯《讨伐》不得全貌,于心不
忍,望你不加嫌意,检寄一份给我。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钉在
地球某处的我,渴望做你的读者,继续读到你的文章。」一些可怜无告的
上访者,还有一位收听到外台的山东盲人朋友,辗转来到我家探望我。
我的学生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字条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我的支持
和敬意。「焦老师,你要顶住!」「焦老师,我们都支持你!」「焦老师
,需要不需要同学们声援?」「中国历史上不缺乏有智慧的人,也不缺乏
有勇气的人,像老师这样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人,实在罕见!」
上海《新闻晨报》的一位女记者,刚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发来一
封电子邮件:「很惭愧,今天才看了您那篇《讨伐中宣部》的檄文,真的
是酣畅淋漓,道出了媒体人的心声。您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和血性,
也令人折服和热血沸腾。若将来中国新闻真有大改革,这篇文章一定会成
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被人们记住的……我会谨记教诲,争做精英。」
媒体新兵表示敬仰
我甚至收到来自遥远北欧的一位芬兰诗人的来信,随信还寄来一份《
赫尔辛基新闻》剪报,上面载有关于我的文章和我的照片。希腊驻华使馆
一位外交官,专程到北京大学拜访我,并热心为我联系去希腊大学做访问
学者。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出版社,来信表示要出版我的着作。美国耶鲁大
学一位华裔教授,通过友人与我取得联系,表示邀请我前往访学。一位韩
国女孩,是我班上的留学生,有一天下课后告诉我:「我在我们韩国的《
中央日报》上看到老师的照片了,想不到老师这么有名!」这些来自国内
外的宝贵情谊,都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落款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一群爱国者」的一封信里写道:「我们读
您的文章拍手称快之余,不能不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几十万新闻人,几
百万人文知识分子,面对如此势焰熏天、横行不法、祸国殃民的中宣部,
竟然几十年没有人正面抗争,哪怕半句话?您今天挺身而出,发出他们心
中积压已久的义愤,大家在背后都在拍手叫好,对您满怀敬意。但是有几
个敢公开站出来,亮出真姓名表示支持和声援呢?」
的确,在一些陌生的读者朋友表示声援的同时,我的一些老熟人却不
敢再打电话与我联络。有一天,一位文友在电话里半真半假地说:「焦国
标你要付我一笔钱。」「什么钱?」「代理服务费。」「什么代理服务费
?」「好多人给我打电话,让我代他们向你表示问候。我这不是代理服务
吗?」我莫名其妙:「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打电话给我?」「他们说你的电
话肯定被监听,不敢打。」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悲哀极了。中国人的安全
感程度之低,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人的奴性之深,也由此可见一斑。用一
句粗鄙的话说:「监听怎么的?给我打个电话,谁能把你蛋咬了?」可他
们就是这么怕。
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八十多岁了,住在偏僻的河南乡下,多年收
听外台广播。从美国之音听到我这篇文章以后,老人想给他的学生打个电
话,却不敢,怕监听。有同学自老家告诉我,老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江泽
民迟早要对胡锦涛、温家宝不客气。等到江发动兵变,不仅收拾胡、温,
连平时大呼小叫的民主分子都难逃、被捉拿。毫无疑问,他的写《讨伐中
宣部》的学生必然首当其冲。老人怕受牵连,因而虽为最得意弟子,电话
却是不能打的。我听了只有难过:这都是什么逻辑呀!你想,黄土埋到脖
子的老人,尚且如此恐惧,足见过去几十年的邪恶政治把中国人的精神状
态戕害到怎样可怕的程度!
政治恐惧无远弗届
《讨伐中宣部》出笼以前,上海一家出版社要出版我的一部文集《乡
土回望》,出版合同都寄给我了。责任编辑来信说:「国标兄,书稿我已
经看了,十分满意。请把你的住址告诉我,我可以寄出版合同给你。」《
讨伐中宣部》面世之后,编辑来电告知:「书出不成了,中宣部得罪不起
呀,谁敢惹它不高兴?」北京一家月刊约我写专栏,一切都准备好了,编
辑突然来信说:「领导把稿子都撤了,说你被中宣部注意到了,说已被封
杀了,不能发。」
《北京日报》一位副总编辑晓谕他的编辑:「你们不要再约焦国标的
稿子了。」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位领导也给同事开玩笑似的说:「这个焦国
标是不想活了吧?」一位在网站供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已经接到上面的
命令,要封掉我这篇文章,也封掉一切赞美和肯定的跟贴,还要组织批我
的文章上页面。一家周刊的副总编朋友写来电子邮件:「国标兄:好!和
许多人一样,非常惦记您的处境。如今约您写稿已是很……的事,但还是
忍不住想问问:您还有无兴趣写点东西?我们现在新开一个栏目,叫观点
。每次一篇文章,三千五至四千字。刊有独到见解、有一定深度的东西。
您若有时间、兴趣,请随手发点东西过来。不过可能只能署笔名了。唉!
」我回信表示感谢,说:「我现在没有心情写文章,写了一定奉寄。」我
没有写出的话则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由使用自己的名字是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即便有心情写文章,也决不被迫使用笔名。
与此同时,我家里的电话和手机常常被骚扰。有一次我在上课,竟一
连接到十八个骚扰电话,学生们很愤慨,说「中国人安全感何在?」我十
岁的儿子也向我抱怨:「爸爸,这都是什么人给你打电话呀?我说你不在
家,他把电话挂了;我说你在家,他还把电话挂了!」中国大陆网站上有
关《讨伐中宣部》的任何信息都看不到了,新华网却在有组织地讨伐我。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五日,我写了一首诗《致美国兵》,贴在网上。现在被
翻腾出来,大加挞伐:「这样的精英要警惕!」「把焦国标赶出教育界!
」「把焦国标赶出中国!」「汉奸」,「教兽」,「沽名钓誉」,「新时
代的汪精卫、周作人」,「北大的耻辱」,「这样的教授,不敢把孩子送
北大了!」我难道比贪官污吏还不配做中国人吗?没听说谁把他们赶出中
国。许多忠告拜托我不要接受海外媒体采访。这对我也是很大的压力,甚
至是最大的压力,比骚扰电话压力还大,因为中国人重人情,轻原则。我
不怕不许我说话,我怕拜托别再说话。《国际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
约》保障言论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宪法义务里面没
有中国公民不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这一条,北京大学教职员工行为守则里
也没有不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这一款。中国外交部既然允许外国媒体进驻
中国,即意味着这样一个契约关系的形成:外国驻华记者可以采访中国公
民,中国公民可以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新闻自由不应该停留在新闻学课堂
上,言论自由不应只是外国人的福利,而是现实的、全人类的权利,我要
做新闻自由的行为主义者。
我愿滋养北大五十年
在给北京电影学院一位教授的信中,我写道:「我愿以我稚嫩的行为
和微不足道的一点生物量为北大肥田,再滋养她五十年。北大地力将尽。
」由此我还领悟到,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摧折者,不只是中宣部,还有
中国一个个具体的行政部门。有意无意之间,他们做了中宣部控制中国人
嘴巴的同谋,恶化着中国社会言论自由的环境。控制中国公民言论自由的
势力像空气一样遍及每一个空间。
~~~~~~~~~~~~~~~~~~~~~~~~~~~~~~~~
经济学人:蠢蛋们涌入中国投资
(自由时报记者郑琪芳特译)中国进行宏观调控满百日,但最新一期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却严厉批判中国的投资环境,该杂志以「蠢蛋们涌
入中国投资」(Doing business in China Fools rush in )为题,强调中
国混乱的经济环境,让外资持续成为牺牲品,所幸,外资似乎逐渐变聪明
了,因为愈来愈多已签订的投资计画,后来并未执行。
「经济学人」一开始指出,虽然中国正进行经济降温,但目前依然是
外资最爱的投资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增至三
百四十亿美元,预估全年将超过六百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至于已约定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726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