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自从小波纳米走了之后(续)----批芦笛【再谈中文的弊病】 |
 |
葡萄皮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018
经验值: 31560
|
|
|
作者:葡萄皮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个论坛值得一看的帖子越来越少了,老马的文章最可读,现在
也不来了。老随早说了,没女的成不了事,现在也少来了。都怪那个谁(对新加坡满有研究的那位网友,忘了名字)把纳米气跑了。老芦这帖文字说教有些价值,驳他两句,讓納米高興一下吧。
老芦说:语言是声音传达的信息,而文字是语言的记录。
我以为:语言虽然利用声音传达信息,但是语言依然不能代表信息本身。文字纪录语言也纪录一些其它语言所未能表达的信息。
从这个基本事实开始逐步对老芦的推论、结论作评析。
语言是文字的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所以合理的文字并非只是纪录声音的符号。当然中文它是一种合理的文字,它不但纪录声音也纪录其它各种信息(甚幺信息?请读者自行发挥),包括了老芦所谓意符、音符。
语言与文字各自所表达的信息并非完全相等,当然它们之间是可以有交集、互相依存,也可以互相独立存在的。语言或文字只能因为它们所能表达的信息太小、过时甚至无法表达信息时,才会变成死的语言或文字。
阿拉伯数字这样的表意符号即证明了老芦”文字是语言的纪录”这一说法的错误。而老芦所辩解的发音和共识的区别云云,也反证了”语言是文字的最终来源,所以只有记录声音的符号才是合理的文字。”这种说法的错误。
语言和文字之所以是活的,正是因为它们也不断的死去,而存活时间越久的文字语言越能表示它是”合理的”。以中文来说,现代通用的中文字一万字以内吧,那幺康熙字典上还有数万的其它中文字呢?那些就代表了大量逐渐死去的中文字了。如果老芦非要说它是所谓惰性,那幺我们也可以说一种合理的文字必定要有某种足够大的惰性吧。
使用这种惰性大的文字好处显然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交换更大量的信息,甚至还能较容易的获得古人的信息。至于所谓中文(意符)的好处是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我不反对。因为这并不代表英文(音符)无助于美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不论是何种性向(意符后音符)的语言只要他的信息承载量大相对学习容易,可以说这样的语言必然”惰性”会加大的。
音符以听觉效果表达信息、意符以视觉效果表达信息。一个天生聋子,他会一定喜欢中文,一个天生瞎子必定喜欢英文。这两种不同型态的文字应该说各有优缺点。你说中文靠排列组合已有的字洗牌来创新词汇会变成死文字?那幺英文用26个字母来排列组合洗牌来创新词汇不是早该完蛋了吗?中文少说也有五六千字可排列组合阿。
有关于翻译的问题,我认为定义严谨已成定论的科学工程文字也许”共识”较大。但是有关于创意、构想的文学哲学神学等文字的”共识”就小很多了,翻译也只能说越接近所表达的信息就越是好的翻译吧。至于化学元素表,相信西方人(除非专业人士)也不会背出它的声音”音符”,也是同样用”意符”的方式去识别的。
文字是传达声音、意向、色彩、具像、抽象…等等信息的工具,当然无法避免它的模糊性。就算今日的电影电视等表达信息的工具都无法避免模糊性。所以说所谓模糊文字助长模糊思维习惯的说法不能成立。
以老芦举的例子”权利”、”权力”、”特权”、”权益”这几个词来说,它们的确有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中文可以很方便的用”权”这个字排列在其中,造出四个有不同信息的词,甚至需要的话还可更多。英文就没法如此,这点可说是音符文字的缺点吧。但是并不能说英文字就不模糊了,否则英文字典里面每个字意的解释是做啥的?就是要把它们定义清楚点嘛。即是如此还是模糊的,因为有些英文字在各种工程学、科学、法律、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方面有其特别的概念。因此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辞典来告知人们这字的详细意义。你说这世上有多少人不是”模糊的”呢?:)
要说意符文字好还是音符文字好,或是西方文明优秀抑或中国文明优秀的问题。前者,我以为各有优缺点,拿这方的优点比那方的缺点,或拿这方的缺点比那方的优点,也无法比较出到底哪种文字好的。当然两种文字都通的人肯定比只通一种文字的好。至于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比较,我以为就不太公平了,因为大小不等,是不公平的比较。
芦笛【再谈中文的弊病】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494309
作者:葡萄皮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