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失去了的“光荣革命”(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失去了的“光荣革命”(三)   
所跟贴 我们失去了的“光荣革命”(三) -- 芦笛 - (4452 Byte) 2004-7-24 周六, 下午9:51 (1147 reads)
老百姓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之所以失去了的“光荣革命”在于中国的文化中缺乏“平等”的精神” (202 reads)      时间: 2004-7-25 周日, 上午4:1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百姓在在《军阀是怎样炼成的?(修改稿)》中看到芦笛提到“本来今晚想接着写那《光荣革命》。。。”忍不住跟了一贴,“我们之所以失去了的“光荣革命”在于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宽容”精神”。芦笛的《我们失去了的“光荣革命”》终于贴完。看来看去其宗旨没有超出老百姓跟的前贴。也许将帖子的题目改成“中国之所以失去了的“光荣革命”在于中国的文化中缺乏“宽容”或“平等”的精神”更妥帖,谁跟谁“我们”呀!
在该跟贴中老百姓指出芦笛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宽容”精神的典型。当看到芦笛《向老马师弟摇橄榄枝》后得知他在骂完马师弟的帖子后知错就改,并要求斑竹删掉骂师弟的有关帖子。可见芦笛的激进的秉性并非难移――英国文化中的宽容性注入芦笛身心后没准能延他几年寿。在骂马师弟的帖子中,芦笛说他只骂缺德的和弱智的,虽然在骂后者时会动点恻隐之心。其实弱智――智残和肢残本质上是形似的,不知芦笛以为骂残疾人(包括智残和肢残)是否缺德?骂人是对别人的起码的不尊重,也是自我作践――不同于自嘲――的另一种表现,难道芦笛没有从英国文化中看到平等的精神吗?这种平等的精神的基础是善待他人(包括被骂的对象和读者)也善待自己。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3735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