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何以救国”的评论鲁迅文章谈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何以救国”的评论鲁迅文章谈起   
lub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从“何以救国”的评论鲁迅文章谈起 (587 reads)      时间: 2004-7-11 周日, 下午12:1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一位署名“何以救国”的网友 在日本华网上写了一篇 “身为中国人不 ‘骂’中国人 ‘骂’谁?——为鲁迅辩护”的文章。看来何以救国是在罕见论坛潜水的标准芦迷,对芦笛发表在此坛之旧作新文了如指掌,引其语录如数家珍。何以救国的大作一石击起千层浪,赢得一众日本网友喝采和支持。林思云在跟贴中说: “我遇到的中国人,10个人中有9个都是 ‘昏君’ 型的人物(也难怪中国昏君那么多),你批评他就会勃然大怒,认为你是有意和他过不去,有意拆他的台,从此他就把你当作敌人了。”

何以救国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海外有一些对鲁迅不满的人批评他说,‘鲁迅什么人都敢骂,就是没骂过日本人。’这话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在理,但是其实其中用了‘障眼法’偷换了概念。”其实,真正使用‘障眼法’偷换概念的正是何以救国。众所周知,海外有一些人对鲁迅之不满,并非如何以救国所称是因为鲁迅指出中国人的缺点、劣根, 不说日本人的缺点、劣根。

令某些海外人士痛心疾首的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寇的铁蹄蹂躏中国大地;鲁迅不敢骂一声日本侵略者;却躲在租界大骂正在殚精竭虑,英勇抗日的国民政府和中国人;不是鼓舞士气,同仇敌忾,而是大泼冷水,动摇军心。民族矛盾突锐,中华儿女危在旦夕;鲁迅却轻重倒置,不顾大局,纠缠阶级矛盾,以战斗的 “匕首和投枪”射向国民政府。在鲁迅的文章中,看不到国民政府为抗战所付出的心血,听不到日本侵略者枪林逼的呼啸。

中国社科院杨天石教授以大量史实证明,抗战时国民政府的对日外交暂时的妥协包含了“弱国面对强国时的无奈与不得已。它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谋略”。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九月十九日日记中说“明知危亡在即,亦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九月二十日蒋介石日记道:“苟为吾祖吾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北,永无人格矣。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勾践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时也。” 九一八之后各地学生成千上万涌入南京请愿,日趋激烈。十二月四日蒋介石日记云:“不向敌国示威,而向政府示威,此中国之所以被辱也!”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鲁迅就此事件以笔名明瑟发表《友邦惊诧论》,矛头不是谴责日寇,而是攻击国民政府,为国民政府添乱。而当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鲁迅躲进租界,成了懦夫,从此不敢再提及日寇。鲁迅从来不是什么硬骨头,四一二事变让鲁迅体验到“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恐怖。鲁迅说过:“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一九二七年年底,他在通信中说:“时事纷坛,局外人莫名其妙(恐局中人亦莫名其妙),所以上两个月来,凡关涉政治者一概不做”。

求生是人的天性,懦弱也无可厚非。可是,鲁迅躲在租界大骂正在领导抗战的国民政府,这种行径是令人齿冷的。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战后反思中说:“我们全都有责任,对不义行为,当时我们为什么不到大街上去大声呐喊呢?”作为“青年导师”、“思想先驱”的“民族魂”鲁迅,在中华民族惨遭异族蹂躏时,没有表现出一丝血性和愤怒。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鲁迅为什么不敢向日本侵略者发出一声战斗的吶喊? 倘若鲁迅不是死得早,在比四一二事变大得多的血腥中,鲁迅有可能走周作人的道路,历史将展现另一页。

何必救国还说:“如果在战时,告诉敌人毛病出在哪里,好让他们去改进,这岂不是通敌行为吗?这些希望鲁迅少说些中国人毛病,多说些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毛病的人难道不才是真正的 ‘汉奸’、 ‘卖国贼’吗?” 这真是无限上纲,强词夺理。

芦笛在 新作“可怜的鲁迅(续一)”中指出:“鲁迅的攻击对象,少说也有一半是毫无道理的,其中大部份是把 ‘过时的’、 ‘落后的’或甚至 ‘与东洋不一致的’都当成了 ‘反动的’、 ‘必须消灭的’,而少部份是把人类共有的丑陋面甚至自然心理当成了咱们特有的劣根性而已。”诚哉斯言!

其实,日本已故前辈思想家与文化评论家竹内好早就指出鲁迅所批评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与日本人有相似之处,并以此得到启迪,进行反思,提出要摧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的奴隶根性。依何以救国君的思维模式,鲁迅客观上岂非在抗战时期间接帮助日本人改正毛病,充当 “真正的 ‘汉奸’、 ‘卖国贼’”?

何必救国的文章令本人联想到日本在住、事业有成的中国人不分左中右,大都拥戴或基本上肯定鲁迅。其因何在?我认为相对而言,日本是最善于有意或无意、以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同化外国移民的国家。美国在住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评论是多元的,不乏针锋相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对美国充满了仇恨。而日本在住、事业有成的中国人,不论其家庭背景,政治观点如何,几乎清一色挺日本——虽然他们在与日本无关的政治议题讨论中是如何 “道不同”。

相对而言,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和的民主国家,容许多元价值观,中国人融入美国社会的机会成本较低。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全民一致性,以单一标准判断是非黑白。日本难以包容不符日本人大集体单一价值观的外国人,对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挑剔。由于近10年来经济泡沬,部分日本人变得保守自卑,过度自卑导致强烈自尊。中日两国在民族性格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导致旅日中国人就业较难,融入日本社会的成本较大,难度也高。如果认同和遵照日本人共同的价值观和由此而衍生的游戏规则,则事半功倍,诸事顺畅;反之必荆天棘地,寸步难行。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鲁迅在日本有崇高地位,被视为日本的好朋友,象征中日友谊。1960年,在鲁迅留学过的仙台市立起了一座鲁迅纪念碑。《故乡》和《藤野先生》过去被列入中学教科书,影响深广,鲁迅的大名在日本家喻户晓。竹内好编的六卷本《鲁迅文集》,在九十年代初曾被收进文库。鲁迅研究是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轴,也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生辰纪念日,常常成为日本学术界纪念鲁迅的盛大文学庆典。

虽然近十多年来文化全球化和信息流通令鲁迅在日本不再那么受重视,但在长期潜移默化下,鲁迅在日本的形象仍然高大。入乡随俗,谨小慎微循其规蹈其矩之日本在住华人,即使政治观点大相径庭,却几近众口一词,拥戴或基本上肯定鲁迅乃情有可原,不足为奇。


身为中国人不“骂”中国人“骂”谁?——为鲁迅辩护

作者:何以救国

http://cgif.nifty.com/fchina/chinese/wforum.cgi?no=1986&reno=no&oya=1986&mode=msgview&page=0&lang=1&list=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689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