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中国事务论坛:沉重悼念杰出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中国事务论坛:沉重悼念杰出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   
所跟贴 [阿K四妻] :华山论剑 ---- 道杨小凯 -- 邢国鑫 - (2680 Byte) 2004-7-08 周四, 上午11:50 (178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阿K四妻] :杨小凯的成长经历颇有一些传奇色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诞 (169 reads)      时间: 2004-7-08 周四, 上午11:51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杨小凯的成长经历颇有一些传奇色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阿K四妻]


杨小凯的成长经历颇有一些传奇色彩。据说六十年代他16岁时写了一篇《中国向何处去》,引起政治高层的关注,闹得康生也要追查这篇文章的后台。后来他因政治罪名入狱近十年,其间苦读《资本论》,萌发了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改造的念头,“新兴古典经济学”就此诞生。

关于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和杨小凯的创新,我曾经写过——

“当古典经济学的大旗传递到马歇尔手中的时候,因为当时数学工具的限制,他放弃了对经济制度和分工结构的演变推理,专注于既定制度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使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断裂。后来,随着历史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人们各行其是建立起五花八门而又彼此割裂的经济理论。”

“杨小凯及其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野心太大了,他们要做的,是把经济学回溯到斯密的分工和交易理论,运用新的‘超边际分析’和最新发展的数学方法,在一个理论框架内,统一地推导和阐释目前所谓的微观、宏观、贸易、发展、产权等各种分支经济学。”

其中颇为值得一提的是“超边际分析”,那是理解杨小凯学术思想的钥匙,但它似乎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张五常说:“像杨小凯这样的人才,搞什么超边际分析。超来超去,完全看不明白。”青年经济学者钟伟也曾经评价:超边际分析可能有问题,太麻烦,把简洁的问题复杂化。

到底什么是超边际分析呢?又要从边际分析说起:

比方说,一个网民的生活由三部分构成:睡觉、读书、上网。这个网民在作决策的时候,每件事都要兼顾一下——上网多了要休息,休息够了要读书,读完书又得上网,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舒适,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这就出现了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有限的时间,应该如何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无论如何,在网民的时间配置中,在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后一瞬间,上网、睡觉、读书三者带来的好处都是相等的,否则,“缺什么补什么”,我们会去做上网、睡觉、读书三者中的某一件事,直到形成三者的均衡状态。不妨说,每天上网、睡觉、读书各8小时,是一个网民的均衡选择。

但要注意,所谓的“均衡”,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绝对稳定的均衡现实中没有,我们只能在某一时点上达到均衡,或者说,不断进行边际调整趋向均衡。“边际”就是“边上”、“最后”的意思。在网民决策的过程中,他会比较上网、睡觉、读书三者的边际效用,去做边际效用最大的事情,然后又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最后使得他的各项活动边际效用相等,也就是达成均衡,也就是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像这样的比较和选择过程,就是边际分析和边际决策。

今天,经济学分成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其中宏观经济学只能算囫囵吞枣的学问,而微观经济学由马歇尔在19世纪末构建,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边际分析和边际决策的问题。边际分析的局限在于,它可以解答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资源如何配置,但它不能回答决定资源配置的制度框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比方说,利用边际分析,你可以分别求出一个网民和一个农民的最佳日程安排,或者分别求出美国和中国的最佳资源配置结构,但你无法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转化,而那才是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高于边际分析又包含着边际分析,它首先研究的是分工水平和制度方向的问题,然后再涉及到某一制度框架下的资源配置均衡。就好比,它先要比较网民和农民哪种生活方式更好,然后再决定如何当好一个网民或农民。反映在数学上,边际分析只考虑内点解(只涉及数量消长)的最优决策值,而超边际分析还要比较角点解(涉及到不同制度方向)的最优决策值。也可以说,边际分析描述的是经济均衡,而超边际分析描述的是经济均衡的跳跃。

经济均衡的跳跃,实质就是分工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其中交易费用的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分工水平受到市场规模的影响,而市场规模又涉及到国际贸易和城市化、工业化问题。另一方面,交易费用的考察必然涉及到产权理论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变迁也息息相关。还有,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催生了货币,而由于分工的需要又出现了迂回生产,这就把超边际分析带入了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进入了宏观经济领域……

超边际分析的解释能力和应用范围远远优于边际分析,但因为处理角点解的数学工具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所以传统经济学的局限迟迟没有突破。也许是出于机遇、勤奋和天才,杨小凯首先找到了寻求最优角点解的方法,使他能够运用超边际分析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阐释所有的分支经济学。杨小凯的创新一旦成功,日后的经济学说史要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他会成为经济学发展上划时代的英雄。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130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