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据说汉字有80%的形声字,但是在常用的三千到五千个汉字中,形声字的比例远小于这个统计.中国人对汉字有很多似是而非,适得其反的迷信:
1. 说使用表意不表音的汉字会有利于多方言国家的文字统一,从而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这是最具有煽动性的见解.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所有人类使用的文字都具有表意的功能,无一例外,汉字在此方面即不特殊也不优秀,然而在文字的表音(或拼音)功能上汉字却是倒数第一的.既然所有的文字都具有表意功能,都能以形载意,汉字统一文字说就是谬论,至少英文在美国这个多种族多语言移民组成的国家中同样统一了文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推行使用的印尼(和马来)的拉丁字母字,也同样统一了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的文字(印尼是千岛之国).实际上拼音文字比汉字的表意能力强得多,汉字是一种既不能很好表意更不能很好表音的古老落后的文字书写方式.事实上,汉字不提供标准汉语语音的拼读方式,是造成中国历史上方言众多的原因之一.
2. 说汉语是单音节的,所以汉字不能拼音化,因为重音字太多.
首先,汉语并不完全是单音节的,特别是现代汉语,它基本上是多音节的.单音节的是汉字,不是汉语!这个事实也特别容易被忽视和混淆.比如说,"动物","机器人","革命"...., 它们 都 是 多 音节 的,然而构成这些多音节词的汉字却只能是单音节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语言特点是由汉字本身的单音节的局限性造成的,是汉字这双小鞋约束了汉语的发展.汉字是单音节的,而汉语只有1200多个不同的音节(包括四声),才是汉语重音"字"多的原因,而汉字拼音化原本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现在却反被侮为是造成同音彼此难分的罪魁.如果稍有常识,都知道英文中的单音节字很多,特别是常用的字,比如:I, WE,OUR,THEY,THEM,THEN,AND,THE,AN,OUT,IN,GOOD,BAD,....决不比常用汉字少.问题是英文是在音素级别上拼音的,而汉字只能分解到音节,所以才造成了汉语只在音节水平上变化读音的现状.
3. 汉字可以继承中华文化,而拼音化会失去中华文化的传统.
首先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所产生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产出的总和,包括艺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科学,技术,.....所有一切.而中华文化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中国人产生的这种产品.而文字是文化产生的工具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全部.改进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族文化事业,而继续使用一种落后的工具才是阻碍文化发展的原因.中华文化现在的堕落是方块汉字一手造成的,把这个罪过推给还没降生的拼音汉字身上是愚昧无知的表现.日本从1866年后正式使用假名这个表音文字并没有妨碍日本继承他们的传统,而继续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却几乎丢掉了自己所有的传统,再来说汉字可以继承中华文化实在是自欺欺人.汉字最多了是在书本上记录过去的文化,而继承文化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书,汉字不能把文化落实到每个中国人脑子里,就谈不上什么继承文化之说.
甚至有人愚昧地说中国人现在还可以看孔子老子的书,而现代英美人连沙士比亚都读不懂.使用汉字的人竟然如此浅薄? 使用英文的英美人现在还可以读用希伯来语写于两千多年前的圣经,这和阅读用简体字写成的<论语>,<道德经>有什么不同?而他们阅读圣经的人的普遍程度,远多于中国人中能读懂孔子和老子的人.中国人凭什么说只有汉字才可以继承中华文化呢?
还有很多,反正对于一不善于思索的民族,总有很多荒谬的东西让你驳不胜驳.而使这个民族沉沦的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见解.可悲的是,现代中国人对自己使用的文字的关心程度远小于对食品的,甚至连那些在网上整天忧国忧民的写手们,也对汉字问题毫无兴趣.好象中国人可以在不做任何文字改革的前提下,就能实现民族强大似的,他们实在是在白花工夫.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