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特稿﹕中科院揭學界「道德淪喪」8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特稿﹕中科院揭學界「道德淪喪」8罪   
秦涧






加入时间: 2004/03/27
文章: 166

经验值: 57


文章标题: zt特稿﹕中科院揭學界「道德淪喪」8罪 (261 reads)      时间: 2004-7-03 周六, 上午10:04

作者:秦涧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特稿﹕中科院揭學界「道德淪喪」8罪


多維社記者綜合報導/中國科學院近日完成名為《我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基本分析和建議》的諮詢報告,力陳中國科學界「抄襲剽竊」、「弄虛作假」、「盜名欺世」、「屈從權力」、「學術霸道」、「權學交易」、「心態浮躁」、「科研欺詐」等8宗罪,直指中國科學界「道德淪喪」。報告將呈報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為最高決策層整肅學風提供參考。(chinesenewsnet.com)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這份3萬字報告措辭嚴厲、內容全面、方式坦率。其中「科學不端行為」被列為首要問題,報告指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監督委員會近年收受各類投訴和舉報日增,2001至2002年度共201宗,其中反映抄襲、剽竊、弄虛作假問題的68宗﹔反映學風不正的4宗﹔反映評審不公、濫用基金的129宗,往後的年份則更多。(chinesenewsnet.com)

科學越軌事件涉及項目申請和職稱評定、研究實施,論文署名、成果發表、榮譽獲取和分配、項目評審、科技獎勵和同行評議、科研活動成果宣傳等各個方面。其中廣受媒體和學術批評的有抄襲剽竊及不當署名事件,歸國留學生和高級崗位學者弄虛作假,以高科技名義欺世盜名、謀取暴利等3類。(chinesenewsnet.com)

當中,公然抄襲、剽竊、佔有他人研究成果者有之,偽造學歷、成果和經歷者有之,篡改、編造實驗數據者也有之,既有研究生、博士生等初級研究人員,還有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院長、校長甚至院士等資深研究者和管理者。(chinesenewsnet.com)

一些科研人員科學精神喪失,熱中追逐名利,忙於壟斷資源,不做學問而擅長拉關係、走後門、立門派﹔同時還有行政干預、黑箱作業、權力壟斷、官學一體、學術霸道、權學交易等權力濫用和制度失靈現象。院士制度也受到道德學風問題的困擾﹔部分學者心態浮躁、科研欺詐,令本已十分稀缺的研究資源浪費,科技界整體創新能力下降。(chinesenewsnet.com)

報告指出,中國特有的「官本位」現象導致科技界屈從於權力意志,損害良好學風﹔政府管理部門直接參與科研資源分配,濫用權力﹔管理部門利用職權求「政績」,使科技界浮躁風氣滋生蔓延﹔「官本位」激勵機制使專業人員無心科研,科研單位把向管理部門「輸出官員」作為獲取資源的手段,更滋長了這種歪風。(chinesenewsnet.com)

明報報道說,2003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祚庥曾披露,有幾位中國「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名向國家交了一份報告,申請國家撥款40億元發展新項目,但結果發現,這些國家頂級專家提交的報告中,一些基本數據計算錯誤,其中一個關鍵技術指標算錯了100倍,產量算錯了60多倍。(chinesenewsnet.com)

2003年初,大陸報刊揭露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東南大學校長顧冠群剽竊和抄襲國外論文,由於顧是中國著名電腦科學家、博士生導師,曾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事件轟動一時。(chinesenewsnet.com)

2000年,大陸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說,美籍華人女學者陳曉寧攜帶「三大基因庫」回國,成立遺傳研究中心,並稱其為「世界生物科學界頂尖級人物」,其帶回的基因庫「世界獨一無二,價值無法估量」﹔後被海外媒體揭穿,近百名華裔學者聯署抗議,指陳女士帶回國的東西其實可在國際市場買到,陳的目的是從中獲取經濟利益。(chinesenewsnet.com)

生活時報早前報導說,針對中國學術界“黑洞”的“學術腐敗”現象,有關人士沉痛地指出,雖然學術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體制方面的原因,遏止學術腐敗應當依靠制度創新。 (chinesenewsnet.com)

論及“學術腐敗”的成因,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葛劍雄等人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學術界一段時間以來的浮躁、浮誇的“大躍進”式的風氣,是導致“學術腐敗”和不良學風的重要外部原因。 (chinesenewsnet.com)

近幾年來,眾多大專院校的大門口換牌子算是一道風景了。專科都要升學院,學院都要改大學,改了大學還要辦綜合型。葛劍雄教授說,本來這些都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自然結果,現在卻恨不得一天做成,甚至根本不必做什麼,只要換塊牌子,弄虛作假在所難免。葛教授同時指出,目前授予博士、碩士點和導師資格實際上早已成為一個單位、一個地區水準高低、實力強弱的指標,成為一種新的職稱。於是“實現博士點、碩士點零的突破”、增加多少博士點的目標進入了一些地方領導的計劃和人大、政協的建議、提案。 (chinesenewsnet.com)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指出,學界同樣存在“生態平衡”問題,必須“退耕還林(草)”。學校的主要功能是傳授知識,能有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當然更好,但不能成為硬性指標。研究型大學的教授必須有專業著作,至於社區學院或專科學校的教師,則應該主要考核其教學效果。如今一刀切,全部要求論文及著述,是不合適的。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楊玉聖甚至認為,這種“全民搞學術”的做法違背了科學的發展規律,最後結果只能像20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那樣,出一堆廢品。 (chinesenewsnet.com)

北京日報曾刊文指出,學術評定機制的弊端之一是學術評委會產生得不合理。就此,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教授何光滬認為,在多數單位,學術委員會成員是由上面指定的,而西方是由學術同行選舉產生的。我們有些單位的學術委員會往往由退休官員組成,不具備專業上的權威性,工作上無章可循,官本位,學術創造性不被了解和重視,必然會出現人情票、論資排輩、重數不重質等弊端。



作者:秦涧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秦涧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468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