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heng yi: 中国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中的份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heng yi: 中国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中的份量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标题:
zheng yi: 中国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中的份量
(151 reads)
时间:
2004-6-15 周二, 上午11:53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中的份量
如果承认了“区域均衡与稳定是美国全球利益的重要构成”,接下来的新问题是:为什么维护亚太稳定美国必须与中共交往?甚至对中共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台湾?
美国人是怎么想的?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领导的智库“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曾公布一项调查报告,认为中国是未来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安全威胁。该调查报告综合了许多专家意见,指出亚太地区面临的五大安全威胁,按得票顺序为:朝鲜半岛危机、台海危机、南海主权争议、中国崛起、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被亚太地区政治动汤所牵制。其中有三项直接涉及中国。由是,该智库认为中共是亚太地区动汤的首要祸源。正因此,为了维持亚洲的和平与安定,美国必须继续与中共交往,使中共融入亚太社会。(33)
依我看,亚太地区的这五项危机都与中共有关:台海危机、南海争议、专制中国崛起是直接关系,朝鲜半岛危机和美国被亚太动汤牵制则与中共有间接关系。近年来,围剿国际恐怖主义又增加了美中交往的必要性。不用说台海冲突失控造成美中战争或核大战,仅核扩散一条就会对美国构成极大威胁。只要暗中或“意外”使核弹落在那些“流氓政权”手中,美国就会寝食不安。对待裹胁了十几亿人口的中共,如果不打算玉石俱焚,打大仗,打核大战,就只能“积极交往”以促其“和平演变”。此外,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当然也不愿失去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如果事情反过来做会怎样呢?如果改“积极交往”为“积极对抗”又会怎样呢?
布热津斯基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为何华府必须坚守一个中国政策》,其中着重谈到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
“美国若为台湾与中共关系变差,将严重影响华府在东北亚的地位。中共将因此不再扮演制止北韩冒险主义的角色,反而会以同情的态度对待北韩,从而增强平壤的冒险性。另外,中共也可能会寻求和俄罗斯加强关系,甚至可能组成反美的联盟。这将对日本产生极大的冲击,可能引发日本藉重新武装来对抗这样的威胁,结果又加深中共(还有俄罗斯)的敌意,进一步造成远东局势的不稳定。”
因此,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应该明确告诉台湾政治家,“美国对任何以‘即使对中共挑衅,美国也会来救我们’为假设前提而发表的言论,并不是欣然接受的。”(34)
台海把美国拖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如台海大战,美国卷入,则要冒一旦失控可能与中共大打,甚至打核大战之风险。袖手旁观,则丢弃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承担的维护安全的义务。
由于美国的承诺(拍胸口担保安全无虞),日本限制军备、核武,韩国、菲律宾等一系列大小国家都缩减军备,把安全寄托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菲律宾外长西亚松有一段话说得相当明确:如果美国介入台海冲突,和美国有安全协议的国家就会觉得协议可信。如果中国武力犯台,美国袖手旁观,那□,日韩等国家就要自行发展核武器了。这将带来可怕的后果。如果这种情形发生,菲律宾也要搞核武器。
美国推行禁止核扩散、禁止军备竞赛的政策,希望这个世界更安全,其前提是美国承诺提供保护伞。如果事到临头而食言,美国不仅在道义上输光老本,而且局面将变得不可收拾。所以,不不介入政策也违反美国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艰难处境中,美国也存在一种从台湾“抽身”而去的设想。如美国卡都研究所国防及外交政策研究主管卡本特的建议:美国必须调整政策,第一,美国对“一个中国”、“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问题不采取任何立场;第二,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第三,美国将遵照台湾关系法继续出售防御性武器;第四,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加台海的武装冲突。他指出,这种政策将确认台湾人民决定他们本身政治命运的权利,同时正告台湾:如果它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并且继续走分裂主义和完全独立的道路,它必须自己承担这么做的风险。(35)美国国会中最坚定的亲台派托里西尼参议员曾痛批台湾瞒着美方突然提出“两国论”,并进而置疑美国对台湾的承诺是否仍然有效。(36)布热津斯基在美国战略暨国家研究中心的一场演讲中,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奉劝台湾:不要没有事先和华府磋商,就突然冒出一些意外来。“意外冒出来之后,就不要预期美国政府会无条件支持台湾。”(37)道理就是这样。如果台独势力作出某些实质性动作,不惜把美国拉下水,这就突破了美台关系的基本承诺,美国也就获得了脱身的自由。因为美国对亚太地区和平的承诺不是没有条件的,不是单方面的。美国不能总是给那些别有用心的挑衅者、麻烦制造者(尤其是那种屡禁不止的甚至想把保护者拉下水的挑衅者)挡枪子、擦屁股!
美国行事居然也如此艰难!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其弹性仅仅在必须介入,又不直接卷入之间。这真是一条万分难走的钢丝绳。当美国正在上面艰难维持平衡之际,自然对任何破坏均衡的惹是生非恼怒万分。热心台独人士认为自己“不过是说了一句话”,申诉了一个“事实”,何罪之有?但美国政府不这样看,美国怕从钢丝绳上掉下来。
问题似乎已经解释得够清楚了。但还需要做一并非不重要的补充:为什□世界和平与稳定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并被称为美国的全球战略?
──这是出于美国的“世界警察”之定位。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民主的美国不能不把维护和平与稳定当作自己的职责与国际义务。作为“世界警察”,美国要“执法”,这“法”就是和平与稳定的自然法。这当然不是说美国就完全牺牲了自己的狭义的国家利益,重要的一点是,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它本来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更为贴切的比喻是:美国是一个“世界警察”,同时也是一个有大生意的“兼职警察”。如果天下太平,是它的警察当得好,有面子有荣耀有权威有地位,百姓感恩戴德;同时,它自己的买卖也大发其财。
反之,为什么破坏区域和平与稳定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除了可能丧失上述利益,世界警察还有被卷入战火的危险,贴钱死人,并造成类似越战时期那种内部分裂。
全球博弈的大问题与小问题
在大国政治博弈中,“大问题”与“小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1972年,毛泽东一见到尼克松,开口就说:“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毛开门见山,保证不会以武力对付台湾,“我们可以暂时不去管它(台湾),等个一百年吧!”当时在场的基辛格回忆道,“对美国人想了二十年的这个担保,毛泽东没有要求美国回报。”(38)
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当时的“大问题”是苏联。除此都是“小问题”。时过境迁,现在俄国已不构成威胁,台湾(在李陈卓有成效的领导下)升级成了中国的“大问题”,而仍然是美国的“小问题”。美国的“大问题”是什么呢?──世界范围内铲除恐怖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世界性蔓延。在这些“大问题”上,美国希望获得中国的合作,台湾则无足轻重。美国不惧怕中国,也不在乎将来两岸统一,“和平崛起”。美国只求中国人在亚洲不要惹事生非,使美国疲于奔命。美国更不乐意被台独拉下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
在谈到亚洲的均势时,基辛格写到:
“……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使美国在亚洲有遭到孤立之虞。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根据基辛格前文,包括日本在内。──引者注)希望或承担得起,在美国与中国爆发政治冲突时,出面支持美国;她们认为这是美国政策方向错误,才会爆发美中冲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亚洲国家即使内心可能不愿,多少都会与美国保持距离。几乎每个国家都盼望美国创造一个稳定、长期的架构,能把中国和日本都包容进去──一旦中美对抗,这项方案就绝对不会成功。”(39)
他最后说了一句:中美关系的关键,是默默地在全球(尤其是亚洲)的战略上合作。──也许中国在美国的世界战略上并没有基辛格估计的这么重要,但无疑很重要,至少是台独自弹自唱的所谓“亚细亚的孤儿”所无法比拟的。在“两国论”闹得最凶的时候,太平洋美军总司令布莱尔海军上将说了句不很客气的话:台湾已经变成了美中关系“鸡尾酒缸里的屎块”。我想这里面绝对没有轻侮之意,布莱尔话锋所指,显然是那一伙置台湾民众身家性命于不顾的政治赌徒。
这些天,李登辉又开始挑衅了:大陆发表声明,警告陈水扁不要走得太远。李登辉则在公开叫阵,要台北当局不必理会大陆方面的声明,说,国台办也没有什□办法,如果有办法就不会这样大喊大叫。他还说:“会叫的狗,并不会咬人。”──李前总统似乎全然忘却了他在“两国论”一役中的辉煌战绩──中美这两条大狗都会叫,并且都会咬人,至少都咬过人。
当希特勒把美国也卷入战争之后,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德国终于与数亿人口的敌国进入战争状态。希特勒肯定把自己也吓了一跳。他内心深处,肯定洋溢着德意志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极感愕然。在进攻苏联之前的几个小时,在数千公里全线大突袭前的寂静里,希特勒与部下谈心,茫然若失:“我觉得自己好象正在推开一扇门,里面一片漆黑,以前从未见过,一点都不知道门后会出现什□。”
陈水扁先生当然不是希特勒,虽然有某些雷同之处。可比的是,陈水扁先生现在也在推一扇沉重的门。仍旧是那个老问题:“门后会出现什么呢?”
注释:
(1)《世界日报》记者林宝华华府1999年7月14日电。
(2)香港《苹果日报》1999年7月16日报导。
(3)《华尔街日报》1999年7月16日报导。《中国时报》1999年7月19日,冉亮:《高风险游戏》。
(4)《世界日报》华府特派员刘其均1999年7月21日电。
(5)《世界日报》综合华府1999年7月20日电讯报导。
(6)中央社台北1999年7月25日电。
(7)《明报》1999年7月28日。
(8)《世界日报》台北1999年8月2日电。
(9)《世界日报》台北1999年8月5日电。
(10)《世界日报》台北1999年8月6日电。
(11)联合报系华府特派员刘其均1999年8月4日电。
(12)《明报》1999年8月11日;中央社台北10日电。
(13)《世界日报》台北1999年8月11日电。
(14)香港《文汇报》1999年8月14日。
(15)联合报系华府特派员刘其均1999年8月13日特稿。
(16)《世界日报》本报1999年8月14日嘉义讯。
(17)联合报系特派记者王玉燕1999年8月20日北京报导。
(18)《世界日报》本报系华府特派员刘其均1999年9月5日电。
(19)《世界日报》华府1999年9月9日电。《世界日报》本报系采访团奥克兰11日电。
(20)《世界日报》本报台北1999年9月12日电。
(21)《世界日报》台北1999年8月2日电。
(22)《世界日报》本报系采访团奥克兰1999年9月13日电。
(23)中央社记者潘应辰华盛顿1999年9月14日专电。
(24)《世界日报》本报台北1999年9月16日电。
(25)《世界日报》本报系纽约记者傅依杰联合国总部1999年9月15日电。
(26)《星岛日报》1999年9月17日综合报导。
(27)中时晚报1999年8月24日陈子岩报导。
(28)《世界日报》1999年9月17日记者孙扬明特稿。
(29)《美国之音》记者李肃1999年8月6日报导。
(30)中央社台北1999年7月25日电。
(31)中央社记者陈正杰华盛顿1999年7月22日专电。
(32)前尼克松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哈德曼的回忆录,转引自郑义《红色纪念碑》,第561~562页,台湾华视文化公司,1993年。
(33)香港《苹果日报》综合报导,1999年8月23日;《世界日报》8月29日社论。
(34)《华尔街日报》,1999年7月27日。
(35)记者钟行宪华盛顿1999年8月2日电。
(36)《世界日报》记者林宝庆华府1999年8月4日电。
(37)中央社记者潘应辰1999年9月14日华府专电。
(38)亨利.基辛格:《大外交》,第672页。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9)亨利.基辛格:《大外交》,第769页。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林保華: 520前再訪台灣
剛從台灣觀選回紐約﹐因為以李登輝前總統為董事長的群策會舉辦《從
2004年總統大選看台灣民主法治之發展》論壇﹐四月底再度回到台灣﹐除了
參加論壇﹐也想看看聽聽﹐了解三二○總統選舉後台灣的具體情勢。有空閑
﹐同太太去旅遊﹐休養身心。
群策會的論壇分三次和三個地方舉行。四月二十三日在台北舉行﹐我來
不及參加。這個論壇上﹐前總統李登輝提及三二○後的政變企圖。後來陳水
扁總統也談到七日流產政變。這些引起在野黨的強烈反應。一般民眾自然不
了解其中的底蘊﹐但是作為當時的一些重要政治人物﹐鼓吹“革命”﹑號召
“衝進總統府”﹑煽動“槍殺陳水扁”﹐以及蠱惑軍人“挺身而出”﹐他們
的目的不是企圖用暴力進行政變又是甚麼﹖也正是這點﹐國民黨與親民黨爆
發了路線鬥爭﹐相當部分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反對繼續進行街頭抗爭﹐避免失
控而損傷台灣的民主法治。群策會討論民主與法治﹐正是因應台灣政治發展
的需要。
三場論壇﹐群策會辦
我參加了五月二日在台南與五月八日在台中舉行的論壇。台南市的論壇
在台南市文化館舉行﹐容納兩千人的座位坐得滿滿﹐外面再坐一千多人。李
登輝前總統進場時﹐“阿輝伯﹐I love you”口號聲不絕。李登輝在演講中指
出﹐國親內部路線之爭與改革聲音已經浮現,但必須正視台灣主體意識的增
長﹐這是連宋敗選後所要面對的。他還強調,國親抗爭已使台灣社會陷入動
盪不安,賠上國際形象,面對社會質疑,他們還搬出戒嚴時期黨外和民進黨
人士抗爭歷史合理化其暴力行為,卻忽略當年人民表達意見、集會結社自由
受限,才會出現體制外抗爭,國親選後的訴求,應在民主法治的體制下進行
,而非用違法脫序的行為踐踏民主。在這個論壇上﹐我則分析中共鷹派抬頭
的情況﹐但不認為中共可能發動一場戰爭﹐因為統一並非真正不惜一切代價
﹐當戰爭會危及中共特權集團的統治﹐當戰爭可能使大權落在職業軍人手裡
時﹐中共不可能發動戰爭﹐何況目前經濟﹑金融﹑能源都出現許多問題﹐民
怨日深。在這個論壇上﹐日本東京岡崎研究所所長﹑前日本駐沙特阿拉伯與
泰國大使岡崎久彥做了“迎向台灣光明的未來”的演講﹐他認為這次選舉結
果﹐使中國統一台灣的可能性喪失殆盡。在論壇上講演的還有總統府國策顧
問﹑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黃昭堂﹑司法院優遇大法官蘇俊雄﹑政治評論家楊憲
宏。
五月八日的論壇在台中中興大學舉行﹐與會者達四千人之多。參加這場
論壇的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譚若思、暨南大學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政
治行政系主任翁松燃﹑淡江大學教授阮銘、著名政論家金恆煒、清華大學社
會所助理教授姚人多與我。李登輝前總統在會上批評﹐選後部份人士以沒有
事實的指控進行抗爭,這是黨國思維的最後反擊,並無法獲得大多數民眾的
支持,而所謂的選舉爭議也進入司法程序,但政治亂象卻層出不窮,甚至還
有人以“新民主”為口號,貶抑台灣的民主成就,更誣指多數人選出的總統
為“民粹”。譚若思在演講中認為﹐台灣民主會繼續發光,而五十多年來的
黨國體制,將從此在台灣消逝。 我則認為台灣的問題主要不是族群問題而是
國家認同問題。我從“我愛祖國﹐祖國不愛我”﹐談到情願到民主英國治下
的殖民地香港而不願在中國當“主人”﹐表明我不會認同一個專制獨裁的中
國而認同民主台灣。
台南參觀﹐槍擊現場
這次總統選舉前﹐陳水扁搭配哪一個副手﹐那時被猜測的有呂秀蓮﹑游
錫?﹑葉菊蘭﹑蘇貞昌﹑蔡英文﹑湯曜明﹐他們六個人的姓氏就組成“旅遊
業蔬菜湯”。這次會後﹐就循這六字箴言進行一些觀光。台灣海產豐富﹐這
幾個月來﹐我卻因為體質敏感而沒有口福享受﹐只能“蔬菜湯”了。
我們在台南市住在台糖長榮酒店﹐就在文化館隔壁。酒店才落成一個月
﹐半價優待﹐所以會後多住了幾天﹐進一步觀賞台南市。台南市是台灣古都
﹐不少歷史古蹟﹐我們與朋友們觀賞安平古堡附近的舊街市﹐居然還有做木
屐的攤子﹐還在運河邊的餐館品嘗著名的蝦卷。運河夜景可觀﹐最燈光耀眼
的幾個建築物據說是變相的色情場所﹐包括一個名字叫“中國人”者。不知
道這個敏感字眼是要吸引中國人﹐還是裡面的“商品”來自中國﹖我們還去
了一個叫“五角板”的餐廳﹐老板是年輕的藝術設計家﹐所以餐館特在它的
建築﹐由多株大小樹木組成小樹林狀﹐再用玻璃圍起來﹐碗杯形狀也怪﹐古
意盎然﹐使人想到“築巢而居”和“茹毛飲血”。
我們還請朋友帶我們走一趟三一九的槍擊現場。那裡大概成了“旅遊勝
地”﹐帶我們的朋友說前一天還剛帶外地的朋友來“瞻仰”過。我們在現場
留影。他們解釋了扁呂車子到台南縣的奇美醫院而不去台南市的成功醫院﹐
因為槍擊現場不遠就是台南縣﹐而且路好走﹔到成功醫院要走市區車輛較多
和狹窄的公路。一位外科醫生說﹐阿扁傷口再深入一些﹐就是動脈血管﹐如
果打中﹐血流不止也會送命。然而媒體只報導符合他們政治立場的新聞﹐不
利“尋求真相”的就不報導。
高雄愛河﹐終於去到
台南到高雄只要搭四十分鐘的火車。我們在那裡同一些新朋友見面﹐包
括在台灣南部很有影響力的網上報紙《南方快報》的主編邱國禎暢談。在從
台北飛台南前﹐欣聞那天中午邱同該報在台北的一百多位網友有一個餐聚﹐
因為久聞該報的名聲﹐所以我們不請自來﹐從而認識了邱主編。在高雄﹐他
們的一位記者還特地趕回家拿了一包最新的好茶葉給我﹐非常令人感動。晚
上去了多次想去而沒有去成的愛河。此河的故事類似當年北京的龍鬚溝。是
市長謝長廷治高雄的政績。現在兩邊是人行道和咖啡室﹐成為年輕人休閑的
好地方。
台灣的報章和電視刊載許多台灣的名勝﹐台南就有許多。在台南市停留
時﹐想去台南縣的鄉下休息一天﹐但是打聽下來發現想去的幾個地方﹐並沒
有公共汽車可去﹐不想麻煩其他朋友﹐也就作罷﹐乾脆在那漂亮的旅館休息
。正好台北的朋友要我給他在政大韓文研究班講一下中國的現狀和兩岸關係
﹐就在酒店裡準備了一下﹐第二天回台北﹐立即上陣。
台北市面平靜﹐在總統府前﹐還是戒備森嚴﹐因為不時傳來一些恐嚇言
行﹐這是對民主政治的挑戰。所幸這是個別人所為﹐然而泛藍的抗爭引來黑
道和槍殺言行﹐他們的領導人難道不應該反省嗎﹖
台灣媒體﹐話題多多
和許多朋友在台北相聚﹐了解媒體的一些情況。據他們說﹐媒體的政治
取態大約是八成親藍﹐二成親綠﹐但是目前情況正在改變中。新聞節目中收
視率最高的是TVBS﹐政論節目中﹐以汪笨湖的“台灣心聲”收視率最高﹐
其他還有李濤﹑李艷秋﹑鄭弘毅﹑陳文茜﹑周玉蔻﹑謝志偉﹐以及尹乃菁﹑
鄭麗文主持的火線雙嬌等等。其中原屬於曾擔任新黨秘書長的趙少康飛碟電
臺的陳文茜與周玉蔻在選前鬧翻﹐周玉蔻批陳文茜政(立法委員)媒(政論
主持)合一有利益衝突﹐陳文茜不敢吱聲﹐卻氣壞趙少康將周玉蔻逐出飛碟
。人們對其中的奧秘頗感興趣﹐特別是作為連戰策士的陳文茜在國親敗選後
觸怒國民黨部分立委﹐以及選前她在陽明山購置價值約五千萬元台幣的豪宅
﹐可不知是否是她為連戰助選代價的一部分﹖周玉蔻後來改換門庭在東森電
視臺主持節目。由於她揭發了一些內幕﹐竟然被藍營支持者恐嚇。而原屬民
進黨的鄭麗文在同親民黨立委孫大千主持政論節目時就以不斷修理民進黨令
人驚訝﹐離開民進黨後更不用說了。
群策會的活動在TVBS買時段轉播。但是在TVBS報導台南市那次活動的
有關新聞時﹐先介紹李登輝到場時穿了防彈衣﹐他的隨身警衛也穿防彈衣﹐
但是這是四年前的防彈衣﹐穿上後拔不出手槍﹐他們成了李登輝的“人肉盾
牌”。也不知道這是哪裡來的“國家機密”給泄露出來了。在報導這些“花
絮”之後﹐才報導李登輝在會上說了甚麼。
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台灣版今年五月一日創刊一年﹐銷路大有起色﹐
僅次於《自由時報》﹐每天刊出實際印刷數量也獲得好評。但是廣告量還不
足﹐因此仍然出現虧損﹐因而採取節流措施﹐包括減薪﹔原來趙少康﹑陳文
茜﹑林濁水(民進黨立法委員)每人每周五天的專欄也改為每人每周一篇。
淡水河邊﹐舊貌新顏
由於選前在汪笨湖的節目中同游錫?院長有過交談(在紐約與凱達格蘭
學校也見過)。這次在台北﹐在他的內閣總辭後去拜訪他﹐請教一些兩岸關
係與台灣的經濟﹐台灣經濟是我的薄弱環節。如果不是中共的武力威脅﹐以
及統戰陰影﹐台灣可以像瑞士一樣致力於經濟的發展﹐台灣的經濟肯定會取
得更大成就。
離開台北前一天﹐也去逛淡水。我們先到座落在淡水的群策會﹐拜訪了
該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黃昆輝。這一年來群策會的工作有目共睹﹐而且規
模越來越大﹐是台灣政治生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年多次到台灣開
會﹐同黃秘書長有多次接觸﹐他的成熟﹑穩重﹐親和﹐使人敬佩。
在台北縣長蘇貞昌治下﹐淡水已是“舊貌加新顏”﹐市鎮的老街既有舊
日的傳統店舖﹐也有新的金融機構。淡水河邊的休閑地可以看到寬廣的景致
﹐遙望到觀音山。對岸是“八里”﹐但是沒有時間乘船過江。“淡水夕照”
是有名的景致﹐那天多雲有雨﹐沒有福份看到﹐而且據說要冬天才更壯觀。
晚餐在小街上的“紅樓”﹐這個開設在一八九九年的餐館﹐是當年“紅毛番
”的西班牙式建築﹐坐落在山上﹐要爬好幾十個階梯才到﹐大概近來太累﹐
居然不能一口氣上到﹐可謂歲月不饒人也。
蘇貞昌與謝長廷是民進黨兩員大將﹐有“南謝北蘇”之稱。民進黨的總
統選舉﹐他們出力不少。他們連人兩屆﹐同政績分不開。蘇已出任總統府秘
書長﹐謝尚未知有何安排。
藍天綠地﹐該消恩怨
去臺北多次,每次經過鼎泰豐,門口都有人排隊而轉戰後面的高記。
這次朋友帶我們到忠孝東路新開不久的分店,才算嚐到名不虛傳的美味。
朋友帶我們上台北最高的大屯山﹐可惜天空多雲﹐附近的幾個山頭都看
不清。下山再轉去擎天岡﹐當年是軍事基地﹐還有好幾個碉堡留在那裡。但
是它的最大特點是個“高原”上的草原﹐視野很廣﹐還有牛群在吃草。沒有
想到在台北這樣一個大都市裡﹐還有這麼一個賞心悅目的空曠草原。一對新
人就在親友簇擁下﹐以藍天綠地為背景拍攝新婚照。在這種場景下﹐塵寰間
的藍綠恩怨﹐大可拋到九霄雲外而享受人生了。下山時在市區的傾盆大雨﹐
一消悶氣。
總統就職典禮終於順利舉行﹐藍綠的恩怨﹐在某些政治人物的操弄下﹐
難道還要糾纏不休嗎﹖台灣經受不起這種折騰﹐因為旁邊還有中共虎視眈眈
。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253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