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文化的兴衰 |
 |
哈老怪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大约七年前,我和别人在海外媒体上有过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兴衰的讨论。如今承蒙海川众奸们错爱,我将这篇东西稍加整理之后,拿出来凑个热闹献献丑。再炒这碗冷饭,无非抛砖引玉,希望众高手们给我们开开眼,别让弟兄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共党专制上。
在我看来,目前支配中国的因素大致有三个,传统文化,共党专制和西方影响。检讨文化,有利於我们看清中国未来之路,这三方面影响的消长。我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传统文化,无论好坏,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中国文化的衰败始于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中期,但至今衰败趋势尚未停止。在这一衰败过程中,有几件事关系重大。
一。清嘉庆以来的闭关锁国和严重错误的外贸政策
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通商交往的主要途径。这条商道实际上只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的东西大商道的一部分。它的另一端在罗马。自古以来这条商道都控制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手中。亚历山大治下的马其顿帝国曾经出兵东征并短暂地打破了中东人的控制。这是西方试图和东方(包括中国和印度) 沟通最早的行动。这一行动大约发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至今新疆还能找到这一行动所留下的痕迹。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鼎盛,以后逐渐衰落以致完全废弃。
其主要原因在於除了丝绸之路外,还要一条几乎同样古老并且逐渐兴旺的水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在战国时代就有迹象表明中东人从海路到达广州一带。到了元朝,海路通商达到的第一个高潮。当时在广州的中东人据估计达十万之众。而当时没有发生贸易矛盾的唯一原因是,中东人除了拥有转手贸易中国丝绸陶瓷从西方换来的硬通货金银之外,他们还大量拥有中国人喜欢的宝石。
十五世纪之后,由於西方航海业的发展,西方人终於有能力经海路直接和中国沟通。最初的贸易是和平的,而且持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西方人在各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遗憾的是中国人在这样长的和平贸易交往的时间里,除了顽固地要求西方人用金银作为唯一的贸易交换货物之外,几乎没有学习和引进任何西方的科技,更不用说了解他们的文物制度,中国人不知道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强大的文明正在崛起。
这一“错误”客观地说直到清朝中期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和周围比,祖宗们自古以来就是货真价实的天下第一,连第二第三都没有,要想象一个和他们一样强大甚至更为强大的文明,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但是此后继续的闭关自守,就是不可原谅的大错了。这一错误决定了中国文明在以后数百年内面对西方文明处於物质劣势。由此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经济基础。直到今天,这一劣势继续扩大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本质的逆转。
另一方面,中国错误的外贸政策也导致西方产生了严重后果。十八世纪意大利人Galiani在他的经典著作<<金钱论(Della moneta)>>中就提到,即使在中美地区和阿根廷大量发掘银矿,银子在欧洲也没有贬值。因为与东方(包括中东,中国和印度) 的贸易将增加的银量吸收了。随着东西方贸易量的增大,银子终於不够用了。西方商人开始寻求特殊手段回笼通货,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即是大家熟悉的走私鸦片。
这场贸易纠纷不断升级的结果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中华文明开始受到另一文明的武力威胁。这和以前来自北方的进攻截然不同,因为这是一场文明对文明的征服,而不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
二。废除科举制度
战国时代以前,官员是不分文武的。在朝执政为文官,带兵出征即为武官。那时的官员出身多半是世袭贵族。平民出身的士人要想跻身仕途,必须文武兼修。但是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士人只能依靠在士人自己圈子内的名声去游说或靠别人推荐来寻求一官半职。
我们没有专门学过历史的人也在“批林批孔”时知道孔老先生当年游说的辛苦。也有图省事的人投到贵族门下当食客。为了等待一个毛遂自荐,贵族们可以耐心地让上千人吃几年闲饭。但是选拔人才更好的方法是没有的。
不过这样的状况对中国文化来说,反而是件幸事。当时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产生的伟大思想,为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人才也还是经常被选拔出来。因为在战国纷争的情况下,贵族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大家都在拼命抢人才。
等到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时,幅员辽阔的帝国就需要一套更好的选才制度来保证其管理有效。秦帝国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第一次机会出现在汉朝。四百年汉帝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荐才系统,而且它选择了儒家。从此以后,中国文化基本以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儒家的道德标准是“三纲五常”。严格的说,它所强调的是以人伦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儒家思想给读书人也规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治国就要当官,但做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是要让整个社会牢固地控制在“三纲五常”之下。简言之,儒家要求读书人按照它的标准先做一个好人,再以同样的标准组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最后做一个贯彻这套标准的好官。
今天,我们已经丧失了系统全面地评价儒家的能力,因为我们不但不知道儒家道德的真正内涵,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自己真的需要什么。但是古人是知道的。他们不但继续选择儒家,而且按照这一思路设计了一套更加完善的选才制度:科举。
科举制度经唐朝的发展,到宋朝基本定型。它从德(经,子,集) 才(策略) 和文学修养(诗赋) 三方面考察选拔管理国家的人才。考诗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增加考试的可评性,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道德败坏的可能性总是要小一些。退一万步讲,如果百姓们不可避免总会碰上一些贪官污吏来压榨,我们也宁愿他们至少看上去文雅一些。
当西方的智者们得知科举制度时,他们是如此的惊讶:“ 中国人要求他们的官员会作诗!”。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面对一个全新的文明,面对蜂拥而至的列强,面对一连串的军事失败,我们的先辈们彻底乱了方寸,彻底丧失了自信。他们是如此的慌乱,以致于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把一套有效实行了上千年的制度抛弃了。“废科举兴新学”的口号证明,他们根本没有搞清科举制度仅仅是选拔政府官员的手段,而不是国家的教育制度。他们当然就更没有耐心去考虑任何改变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来配合建立新型的国家教育体制。
也有一些饱读西学之士,如辜鸿鸣严复等,徒劳地呐喊过。我们今天才不得不痛快地深思,为什么反而是那些对西方文化了解更深的人在维护传统。
清王朝废除的不仅仅是科举,它把维护帝国耐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系统废掉了。帝国因此而迅速垮台并不足奇,更不足惜,可惜的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衡量系统也跟着帝国一起完蛋了。
三。土地改革
中国的科举制度还不仅仅具有维护传统道德文化的功能,它还具有实实在在调和社会利益矛盾的功能。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他的生活环境。
虽然实际上科举对真正贫穷的人家帮不上什么忙,但它却在广大的农业社会上阶层中培养出一大批“ 耕读人家”。当然,这些人家自己基本上只是“读”而不亲自去“ 耕”的。这里所谓的“耕”,实际上是指他们住在农村,而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出租耕地。
他们都是些曾经做官或一直想做官的人。但是全都毫不例外地把同样的人生理想灌输给儿孙们。也把同样的居家准则灌输给女儿们。他们因此不但一方面自己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直接维护和继承者,他们另一方面也是新一代继承人直接的培养者。这是一片维护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厚沃土。
古代帝国官方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只到县一级,再往下的控制重要靠乡绅阶层。所以乡绅阶层实际上是帝国最基层的管理队伍。他们之中有相当部分是真的耕都人家,剩下的至少也要表现出象耕读人家的样子来,因为这是他们维持乡里统治合法性唯一的道德基础。他们实际上在一方乡土之内执行着治国平天下的使命。
如果纵观中国全部历史来评价这一使命,应该说他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不论社会在数不清的战乱中遭受多大的破坏,都能很快重新恢复原来的秩序,因为乡绅阶层保存下来了。他们有一个简单有效的避灾常识:小乱进城,大乱下乡。皇帝可以轮流换,但真正的统治者是他们。
真正耕读人家的生活是安逸的,在他们治下的乡间也没有尖锐的社会矛盾。这种生活环境是如此舒适,以致于许多人在长期的读书过程中竟然忘掉了读书的最终目的。他们忘情于琴棋书画中而乐不知返。<<陋室铭>>是这种心情最好的写照。於是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产生了。有些人沉溺得太深,以致连贫穷都忘记了。他们的生活细节和精神世界在<<浮生六记>>中表现得简直令人神往。这种倾向发展到极至而产生出一部旷世之作:红楼梦。
这里所说的“贫穷”是指在不事生产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温饱。要不然曹雪芹也不能花十年时间只写一个故事而没有饿死。他们可以不为当官不为稿费而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多少总还有一点私产。这一状况直到五十多年前结束。
面对共产党,他们的避灾常识失效了。实际上他们所有的常识都失效了,这个从西方传来的怪物根本就是违反一切人类常识。
共产党不但彻底剥夺了乡绅阶层的财产,而且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大部分从肉体上消灭了。剩下的部分,包括他们中最先进的部分---城市旧知识分子,也在随后的岁月中消灭贻尽。共产党把传统道德文化连根拔起,把养育传统文化的土地变成了一片荒漠。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环境和机能全部丧失干净。
四。文革
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鞭尸。
(从略)
五。改革开放
(从略)
六。未来世纪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较高的自属文化,是没有能力从其他文化中吸取养分的,最终将会淹没在历史中。中国人作为一个巨大的生物体,在今后的历史演化中将附着一个什么样的灵魂?对此谜语,弟兄们,别怪我写不下去,我连想都不知从何想起。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