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所跟贴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 须弥山主 - (1805 Byte) 2004-4-13 周二, 上午11:51 (899 reads)
须弥山主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李际均:《孙子兵法与当代国际安全》 (246 reads)      时间: 2004-4-13 周二, 下午12:12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李际均:《孙子兵法与当代国际安全》

--------------------------------------------------------------------------------

作者: 老行伍(巴.山.彩.叶) [116090:8156], 00:03:36 04/13/2004: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李际均《论战略》第十八章
[ 作者:李际均 源于:作者供稿 点击数:154 责任编辑:长戈 ]

孙子兵法与当代国际安全



2500多年前,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既是一部军事经典,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在世界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孙子兵法可
以说是一枝独秀的。其他文明古国留下的军事典籍,仅是关于战争史实的记叙,
而没有形成对军事规律的系统总结和上升为哲学思想。《孙子兵法》这部不朽的
名著把战争艺术与战争理性、武力运用与武德要求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它不仅参
与了我们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塑造,而且其影响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军
事领域,适用于一切对抗性、对策性和谋略性的工作指导,为当今军事、行政、
外交、商业、体育等各界所重视。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对现代军事学、管理学
、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都有指导和借鉴价值。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的最终
定位是文化使命的展开。所有的优秀军事思想遗产都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
些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光辉思想,最终会步人世界文化的殿堂。当今世界出现
的“孙子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和战争理性的延续和发扬。


《孙子兵法》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的文献说,中国兵法最早始于黄帝,史
载黄帝经七十二战而定天下,历代史书艺文志中,多有关于黄帝兵法的记载,但
未见其文。黄帝之后,兵法迭出,虽然有不少宝贵的军事历史遗产,但仍属于早
期的、零散的、没有系统化的军事经验和理论表现。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
》,完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质的飞跃,形成对军事规律和战争指导的深刻认
识和系统的理论原则,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和集大成者。中国春秋时代由于阶
级结构的重组、政治格局的改变和社会思潮的的演进,一大批儒、道、墨等学术
流派的思想大师登上历史舞台,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文王的易学、姜太公
的兵学和管仲的法学等,为孙子兵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环境和思想影响。诸侯争
霸和兼并的尖锐军事冲突,是孙子兵法应运而生的社会需求。夏商用三代的军事
实践的积累和战争经验的升华,以及战乱频仍、政治军事形势复杂多变、谋略用
计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为孙子兵法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


《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思想的高度成就,它的理论与实
践价值在许多国家的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同。这在东西方文明还很难融合的世界
,堪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中国古代兵法,能够
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在今天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魅力和影响呢?我认为就
在于它有着多重性、深刻性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
,并具有高于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只有从这样几个方面研究,才能真
正解读《孙子兵法》的全部深刻含义。


《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即战略战术思想,如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的治国方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用兵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避实而击虚”、“以正合,以奇胜”的作战方法等等。这是一种立足于国
家大战略和完全主动作战的军事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产生在以兵争天下、
以武力图霸业的春秋战国时代,而它能强调尽量避免用流血来达到战略目的,指
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
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
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军事名言,其核心就是进攻战略
的非攻原则。强调能不通过武力交锋而达到战略目的才是最圆满的胜利,是战略
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完美的境界。


《孙子兵法》的道德内涵,主要是对待战争的态度和将帅武德修养。主张以
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从事战争必须考虑其合理性。非战不可时,要做到“有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欲”,强调开战要反映民众的意愿,并指出这是五个制
胜条件的首要条件。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和“进不求名,退不避
罪,唯民是保”的品格。同时又指出“将有五危”,将帅必须避免自己性格上的
弱点为敌所趁而造成严重恶果。它还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在君
王权力至高无上、臣属不得潜越的时代,这个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同“令
民与上同欲”一样,属于带有改革政治的一种诉求,也是高于那个时代,并对占
统治地位的观念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


《孙子兵法》的哲学内涵,就是关于军事问题的朴素唯物论与丰富的辩证法
思想。如分析战争中的彼己、攻守、速久、虚实、利害、安危、强弱、劳逸等一
系列对立统一和转化关系,并指出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这些转化的条件。春秋战
国是“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即祭祀与用兵)”的时代,而且有戎必祀,先祀后戎
。而《孙子兵法》反对用祭祀占卜来指导战争,指出“不可取之于鬼神,不可象
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之于人”。认为战争胜利一靠战争指导(即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二靠物质基础(即立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各种条件,
进行敌我对比,权衡利弊,从而作出战争决策的“五事”、“七计”)。这种重人
谋而不信天命的主张,是我们所看到的对军事唯心论的最早批判。


研究历史是思索现实与未来的一个起点。《孙子兵法》的文化遗产,对研究
当代国际军事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20世纪已经终结,但对这个世纪的
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对20世纪的反思还要进行许多年。毫无疑义,以《孙子兵
法》国际研讨会的主导思想即谋求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基调,对20世纪战
略遗产进行清理,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成果,而且有助于建立符合
实际的历史观念,从而使世界走出冷战惯性的阴影和现存的战略困境,建构新的
战略思维,以保障21世纪的和平。


战争在20世纪已经发展到极端,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宁,必须有一个国际战略控制的理念。首先,要对战略企图与战略边界进行控制
。历史上的侵略战争都是无限扩大自己国家的战略利益和超越战略边界所造成的
。利益没有边界,但战略必须有边界。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人们有理由期望西
方大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能够成熟、睿智地处理国际问题,不再重演20世纪末强
国集团无端对一个弱小国家进行残酷军事打击的科索沃战争悲剧。全世界都应该
认同在绝对的军事力量之上,有一个绝对的道德原则。否则“全球化”就会成为
霸权化;“新战略概念”就会成为新战争动因;“世界新秩序”就会成为世界无
秩序;高技术、“零伤亡”的战争就会成为强权者对弱小者随心所欲的杀戮。其
次,要对战争手段和战争规模进行控制;对军事同盟进行控制,对军事革命和军
备竞赛进行控制,特别是对核扩散与核战争进行控制等等。这种战略控制,是防
止人类失去理性和战略智慧倒退,避免把创造文明的力量异化为毁灭文明的力量
的自觉与负责的表现。


20世纪的战争并没有向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绝对战争”发展,而是向限制战
争的规模和手段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由绝对战争向可控性战争的转变。正如20世
纪的战略受克劳塞维茨的影响一样,21世纪的战略应当受《孙子兵法》的“慎战
”、“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启发,建立一种非“零和对抗”的安全观
。大国之间应当良性互动,合作而不挤压,竞争而不对抗。维护世界和平与尊重
各国主权及其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应当承认并尊重各个国家
、各个民族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通过对话、协商和谅解,谋求战略利益的共同
点,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当国际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发生矛盾与冲突时,明智的选
择是寻求一种不转化为武力对抗的思维方式和政策导向。这是我们召开《孙子兵
法》国际研讨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的军事革命无疑将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军事力量方面的差
距。但战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两种哲学、两种战略思维和两种政
治智慧的较量。战争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是双方在互动中的连续较量
。对高技术战争的反制理论与实践,是这场军事革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建立这
种不对称作战理论方面,《孙子兵法》的谋略原则和军事辩证法思想仍有启迪作
用。


任何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它的局限性。《孙子兵法》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今天,
也不可能适用于任何领域。当今的一种时尚,是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政管
理和社会交往等领域, “学派末流,交光互影”,这是科学艺术发展中的正常现
象。但我认为,在其他领域应用兵法的原则时,主要是应用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孙子兵法》是哲学和实践层面的方法论,而不是交往中的权谋和机诈,这也
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命题的根本区别。有些兵法原则不能在非战争领
域应用,诸如“兵不厌诈”、欺骗、伪装、误导,杀伤与破坏等等。


用之于战争这种“流血的政治”是无可厚非的,而用之于别处便是不道德。
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不谓诈其民,请诈其敌”。谋略决不是阴谋,其中有君
子之道。对“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要正确了解其意义。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战略
运作,而不是想当然的东西。能战方能言和。在战略上有充分准备,挑战也可能
变成机遇;反之,如果没有准备,那么机遇就会成为挑战。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
更要以实力作后盾,建立自己的国防。


军事思想的底蕴是历史文化传统,军事思想的背景则是国家政治结构及其对
外政策的连续性。军事思想固然是国家政治的表达而非感情的表达,但古往今来
的军事思想都与一个民族的哲学和使命感密切相关,并且凝聚着国家和民族所必
需的生存斗争智慧。年代越久越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思维习惯、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总和的一部分。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战略思想遗产就是认同意识和统一观念,这是中华文明不朽的奥秘所在
。21世纪实现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孙子兵法》说,“小敌之坚,大敌之
擒”。台湾地方的分裂势力和妄图肢解中国的国际反华势力应当三思。历次《孙
子兵法》研讨会都有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行学者,这说明50年的政治现实割断
不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传统文化,认同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须弥山主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265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