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所跟贴
ZT李际均:《从恐惧到无畏的升华》 。。。。。。
--
须弥山主
- (1805 Byte) 2004-4-13 周二, 上午11:51
(898 reads)
须弥山主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标题:
李际均:《战略遗产与国际安全》
(241 reads)
时间:
2004-4-13 周二, 下午12:06
作者:
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李际均:《战略遗产与国际安全》
--------------------------------------------------------------------------------
作者: 老行伍(巴.山.彩.叶) [116083:9378], 23:42:35 04/12/2004: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李际均《论战略》第 九 章
[ 作者:李际均 源于:作者供稿 点击数:128 责任编辑:长戈 ]
战略遗产与国际安全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战争灾祸并存的世纪。有人统计,近一个半世
纪以来发生的战争,按伤亡人数排列,最大的四场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
争和越南战争,这四场战争都发生在20世纪。加上冷战、核恐怖、霸权主义横行
、恐怖主义抬头、生态环境恶化与精神文明的失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安
全愈益受到霸权主义的军事威胁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侵害等,成为笼
罩20世纪后半期的阴影。人类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对20世纪的战略遗产进行清理
,建立符合人类发展的战略观念。
20世纪已经终结,但对这个世纪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若干世界性的重大
问题,诸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前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行为与责任、冷
战的得失、局部战争的动因、核武器的处理、文明冲突的争论等等,都还没有取
得全球性的共识,对20世纪的反思还要进行许多年。预测新世纪的国际安全形势
,更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除了研究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战
略方针和军事部署外,还有必要从历史哲学与军事战略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国际
大战略的延续性规律,也就是研究跨世纪战略遗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战略遗产
,主要是指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指向性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及其经验教训的总结、反
思与引发。战略遗产的底蕴是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继承感与使命感,战略遗
产的背景则是国家政治结构及其对外政策的连续性。战略遗产是影响未来世纪国
际安全形势诸因素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历史不能重复,但历史也不能割断,它是
在过去的基础上,在未来的时空中合乎逻辑规律的发展。世纪更迭、社会进步、
环境改变,都不能完全否定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思维定势的承袭与嬗递的影响。
20世纪所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可以从19世纪的战略遗产中找到根据。决定21世纪
战略走向的许多因素,存在于20世纪的历史规定性与影响之中。人类的宏观历史
是以世纪为时间单位计算的。每个新世纪又都会发生巨大的发展变化,以大国的
争夺来说,19世纪主要是争夺殖民地;20世纪大部分主要是争夺势力范围;20世
纪后期和21世纪主要争夺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来还要加上水资源),
这些资源富集地区就是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焦点。20世纪末出现的经济全球
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预示了21世纪初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向,一超多元
的局面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到21世纪中期,真正的多极格局和成熟的国
际安全体系会逐步形成,绝对霸权终将绝对衰落,并由此决定21世纪后期的世界
政治地图。
(一)19世纪的战略遗产与20世纪的战争
一百年前的世纪之交,伴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
潮的盛行,各主要国家所接受的战略遗产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军事理论和
战争实践方面,主要是拿破仑战争及其理论总结即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
想。克劳塞维茨提出许多正确的结论,但他在论述“绝对战争”观念的同时,也
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绝对化了,以致后人从极不相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运用,甚
至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轻启战端的理论圭臬;第二、在军事体制和军队建设方面,
主要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由普鲁士所带动的军事改革,特别是总参谋部和
新式陆、海军以及战争动员体制的建立,从而具备了大规模战争的物质基础;第
三、在国际斗争与联盟的架构方面,完全是按照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瓜分世界,
侵略扩张行为不受制裁,国际法体系极不完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欧洲
三大集团逐渐向危险的两极体系过渡,最后欧洲的均势终于恶化成两个敌对的联
盟,美国和日本也参与了列强的角逐。所有这些,显然在战争理论、战争机制、
战争目标和战争手段上,都为20世纪的世界战争提供了前提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
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对19世纪战略遗产中消极因素的承袭与恶性发展表现得更
为明显。
不论从正面还是从负面来说,普鲁士——德意志军事思想在整个19世纪乃至
20世纪前半期,对世界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德国传统军事思想
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宣告德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终结,这100年是世界上战
争最频繁、规模最大、手段最残酷的历史时期;同时又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
独立的伟大时代。毋庸讳言,19世纪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曾对世界军事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后的德国在20世纪曾不光彩地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因此,研究近现代军事思想和战略遗产就不能不研究德国的传统军事思想。普鲁
士——德意志军事思想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有两种传统,一种是极端种族主义
和扩张主义传统,威廉二世、希特勒实践的就是这种传统;另一种是人文主义传
统,造就许多思想家和艺术家。二战后德国能够进行反思和认罪,正是后一种传
统的表现。在普鲁士——德意志近代的历史文化及其哲学中充满着这种两重性。
反映在军事思想上,除了19世纪初期的短暂辉煌外,其余大部分时期,尽管在战
略、战役和战术以及军事体制编制方面有许多重要创造,但基本上是为侵略扩张
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19世纪军事战略遗产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就是在争取民族解放、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和反抗殖民扩张的斗争中,锻炼了有关国家的广大群众,现代
人民战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建
立,对20世纪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起到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20世纪的军事战略遗产对21世纪国际大战略的影响
20世纪的军事战略遗产较之上一世纪要丰富得多。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基本停止了帝国主义的大规模领土扩张,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西方野蛮入侵和殖民
占领,随着20世纪的结束而寿终正寝;第二;发生世界大战的国际基础已经极大
减弱甚至消失,世界性战争的策源地与广泛性的敌国集团受到限制和约束。局部
战争成为解决国际矛盾的极端斗争形式,并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第三,通过
国际安全机制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把世界各国纳入一定程度的有序状态;第四
,国家利益、地缘经济取代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为解决国际政治矛盾提供多种
可能的选择与斗争方式;第五,所谓“终极武器”——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毁伤
武器的出现,使战争手段与战争目的发生了矛盾,也就是说,使用这种武器能消
灭敌人但保存不了自已,“相互确保摧毁”与“等效威慑”的核战略,维持了“
恐怖中的和平”,同时也限制了战争的升级;第六,集体安全体系和大国双边战
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大国战略利益在某些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趋同
倾向。多种民族主义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勃兴,多个地缘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
,促进了世界向多元化发展,从而牵制超级大国不能为所欲为;第七,预防危机
,限制并最后销毁大规模杀伤武器,同保护生存环境、消灭贫困一起,引起各国
的普遍关注,20世纪末世界出现了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着眼点的共同认识。
必须看到的是,20世纪战略遗产中仍然有若干危险因素,将对未来的世纪产
生消极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事业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主要是世界霸权
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企图并没有随着世纪的结束而被放弃。透过政治外交
的迷雾,可以看到战略传统的延续性和国家利益的根本性,以及因利而合、因利
而争的国际关系的本质。国际政治上的各种新潮提法,经过过滤之后,依旧是为
了本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受到霸权主义的政治挤压和军事威胁,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继续侵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多极化必须以多极共存为
前提,任何一极都不应强迫别国接受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否则就会发生冲突
。这个冲突的本质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强权与主权的冲突。超级大国决不是
为了别国的利益而要领导世界,其根本的战略意图是防止世界上再出现能与之抗
衡的大国。它的战略思维与战争机制、战争力量、战略部署在相当时期内还难以
脱离原来的轨道。在北约东扩和日美安保条约西扩问题上,就孕育着不安定的因
素。这两个条约是冷战时代分别在西方和东方产生的军事政治同盟,它与冷战后
的集体安全体系和经济合作组织完全不同,军事政治同盟有明确的假想敌和战略
目标。即使是防御战略,一旦超越原来的防区范围,就变为进攻性质。以日美安
保条约为例,我们不否认它有限制日本的一面,但新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对原来的条约做了重要修改,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将我国台湾地区划人“周边事
态“的军事任务范围之内,这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国际行为。总之,北约东扩
和日美安保条约西扩是一种蕴含危险后果的战略动作。至于其他几个西方大国也
都在竞争未来世界的一极,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思维分析,其战略走向
是带有相当不确定性的。地区霸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特别是恐怖主义也有抬头
的趋势,有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如印度)成为二战后侵占邻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核扩散更是一个跨世纪的隐忧,除非彻底销毁核武器,核战争的危险总是存在
。世界上只有中国郑重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主张彻底销毁核武器,其他有核
国家没有承担这种义务。防止把人类文明的成果变成毁灭人类文明的工具,这是
各国共同的责任。
冷战结束后,各国不得不进行战略转变,传统的战略定义首先是确定主要打
击方向和主要作战对象,这在过去是基于两极对峙的背景而制定的。两极解体后
,各国从过去既定的战略抉择和特定的作战对象中解脱出来,根据本国利益重新
考虑现实和潜在的威胁。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从战争战略上排除了大战的可
能,另一方面则把过去被掩盖的、潜在的矛盾上升为战略对象,从而可能引发局
部战争。军事战略判断通常从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出发,因而往往夸大对手的威
胁,从而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多极时代各国的战略思维的科学化和实行战略转变
至关重要。特别是超级大国,应当改变一国独大、非胜即败的战略思维,谋求多
极共赢的世界新局面。为此,其政策制定者必须从“敌人缺乏症”中解脱出来。
总想凭主观想象去寻找一个敌人,以便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尤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三)中国的国家安全与统一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安全形势,虽然已不存在外敌大规模入侵的顾虑,也无
须再做举国应敌的准备,但现实与潜在的威胁仍然存在。过高估计这种威胁或是
无视这些威胁的存在都是不正确的。国内分裂努力是我国存在的一个严重的不安
定因素。台湾地区的一些政要始终没有放弃“台独”的图谋。达赖称李登辉为“
贵国总统”,表明“台独”、“藏独”合流的趋势。他们已完全丧失“中国心”
,走上分裂祖国的不归路,并且成为超级大国和西方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一
张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中国主张并致力于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武力是迫不得已时对付外国干涉、制止台湾分裂
出去的最后手段,因而也是和平解决统一问题的最后保证。台湾地方当局如果选
择分裂,那就是选择战争。香港、澳门已经回归,这是个带有历史指向性的存在
。21世纪实现中国的传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同西方大国特别
是美国的关系将接受考验。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常是在不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化
和不尊重别国主权的情况下介入别国事务、干涉别国内政,并且不惜诉诸武力,
这种轻率之举使美国本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际安全环境是在各国互动中发
展的。多极化的过程也是力量组合的过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走向,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自身,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防强大,是周边安全环
境稳定的重要条件。世人终将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中国越强大越有利于亚洲和世
界的和平;中国越繁荣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论战略 第九章 李际均
作者:
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91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