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将向何处去--古典预言新解〖一〗邵雍《梅花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将向何处去--古典预言新解〖一〗邵雍《梅花诗》   
西乡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将向何处去--古典预言新解〖一〗邵雍《梅花诗》 (612 reads)      时间: 2003-12-02 周二, 下午3:4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将向何处去--古典预言新解



〖一〗邵雍《梅花诗》





无论身处何方,何以为生,观点如何,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十分关注祖国的未来走向。未来可不可以预测呢?很多人虽然嘴上说不能,但心里却还是与这“封建迷信”恋恋不舍。在西方的历史上,尤其是在中东、希腊、罗马地区,曾经有过许多的预言;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同样如此。比如秦朝的“灭秦者,胡也”,始皇于是发兵攻匈奴,但后来秦朝实际上却亡于他的儿子胡亥;“明年祖龙死”,始皇次年驾崩;“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后来楚将项羽果然在三户川歼灭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此外,汉朝的“公孙病已立”、“代汉者,涂高也”;魏朝的“三马食槽”、“牛代马后”;晋朝的“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吴当复”、“宫门柱,且当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隋朝的“杨花谢,李花开”,唐朝的“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等所谓的“谶”,虽然并非全部精准,但也都的确起到过重大的历史作用。至于“大楚兴,陈胜王”、“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之类“自我实现的预言”,则不能算是严肃的预言了。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兴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僧人们擅长预言。国粹之一的《周易》,本来就是一本先秦的预言书。到了二十世纪,各种预言、图谶或普通算命仍然层出不穷,不仅普通百姓信,就连共产党员也信;不仅普通党员信,就连国家主席也信。由此看来,并非所有的预言都是坑蒙拐骗的鬼把戏。古人云:“大贤”与“腐儒”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能否“知天命”。为了不当“腐儒”,广大知识分子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流传已久、内容和未来相关的古典预言。



书归正传,我打算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六部自清朝流传下来、在民间有相当影响的预言:《梅花诗》、《马前课》、《乾坤万年歌》、《烧饼歌》和《铁冠玄机数》,以及最著名的《推背图》。无庸讳言,其中的大部分估计都是明、清时期的后人托名所作,但即便如此,它们对明、清以来中国历史预言的准确性之高也是令人咋舌的,所以理应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邵雍(公元1011--1077)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年轻时,邵雍曾向共城令李之才学习过《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等预言经典,后又自行钻研《周易》。因为他的修养和学问都博大精深,所以司马光、富弼、吕公著、张载、程颢、程颐等当世名士均向他求教,可以算是北宋学术界的带头人了。他不求功名,朝廷的多次邀请都被他婉言拒绝,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朋友为招待他所建的房子被叫做“行窝”。他生前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作品,后人又编纂有《邵雍集》20卷。死后,他被朝廷谥号康节,追封为新安伯,还配享孔子,可谓是备极哀荣了。



《梅花诗》一诗是否是邵雍的作品,历来存在争议。但清朝时无疑已有此诗,所以本诗的后半部分不可能出于后人附会,当是有人计算出来的。下面让我们简单地解读一遍全诗。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北宋的首都开封失守,南下的金军携徽钦二帝及大量开封军民北上)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半壁江山沦陷,因为北宋对起兵黄龙府的金军缺乏警惕)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湖即西湖,山即吴山,借指其附近的南宋首都临安;公元1276年,宋恭宗被元军俘虏,迁往上都)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宋朝共享国319年,至公元1279年农历二月癸未日亡于崖山海战)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元共享国十世,兴于甲子年)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元顺帝在位28年,为宦官朴不花所惑,导致政局混乱,元朝灭亡)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平民朱元璋建立明朝,其祖先没有任何功德或爵位)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燕王朱棣发动内战,从侄子手中夺取了帝位;明朝最终亡于李自成)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满族入关,建立清朝,拓宽疆域,开放口岸)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洪秀全一度建立太平天国,但后来清朝没有因此重视汉江流域的防务)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汉江边的武昌起义摧毁了清朝,但黄花冈起义却损失惨重)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国民革命军和北洋军阀各自控制了中国的一部分;“金乌”(太阳的象征)日本在占领朝鲜后,又杀害东北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山海关外的东北大部)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国共分裂使中国被分割成白区和红区;西北方的欧洲成为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东方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西方的苏俄、英国等也大肆吞并中国领土,蒙古、新疆和西藏在事实上独立;日本人还扶植满清旧贵族,在东北成立了满州国)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抗战胜利后,全国百废待兴,国共两党却并未顾全大局,相互和好,反而很快又开始了内战)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内战的胜利者毛泽东去世后,遗体被做成不腐的标本,放在首都供人公开参观)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天安门广场发生骚乱,本应继承大位的赵紫阳因此下台)



一院梨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六四事变后,共产党顶住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加快改革开放,国家重新走向富强)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作者自身的感慨,也可能是日后有平反或复辟的事件)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作者自身的感慨,也可能是经过多次波折,中国终于实现了民主共和的制度,各姓轮流上台执政)



这首诗大体上就预言到现代为止,应该说,它对未来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7084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