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川普的豪赌(九十三):多重系统性风险酝酿完美风暴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川普的豪赌(九十三):多重系统性风险酝酿完美风暴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05
经验值: 40541
标题:
川普的豪赌(九十三):多重系统性风险酝酿完美风暴
(7 reads)
时间:
2025-11-05 周三, 下午10:44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川普的豪赌(九十三):多重系统性风险酝酿完美风暴
笔者观点:
我们正目睹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危机在多重层面同步上演。在金融市场上,自10月6日以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已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比特币和以太币正式步入熊市,同时主要股票市场也经历了剧烈震荡。
然而,主流叙事依然倾向于将这视为一次“健康的技术性回调”,并将希望寄托于美联储能够通过政策干预避免真正的“清算”。这种乐观的背后,是对根本性风险的选择性忽视。
一、美联储的“技术调整”:为重启量化宽松铺路
美联储近期宣布将于12月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QT),这被包装成一次维持充足银行准备金的“技术调整”。然而,其真实动机远非如此单纯:
支撑国债市场:面对高达38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和超过1万亿美元的年利息支出,停止QT能减少财政部需要向私人市场发行的债券数量,从而人为压低收益率,维持政府低廉的借贷成本。
缓解信任危机:回购市场利率的飙升,暴露了金融系统内部“定性流动性枯竭”的问题——即机构之间因互不信任而惜贷,导致资金无法有效流通。
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美联储政策路径将从“暂停QT”转向未来“重启量化宽松(QE)”。这一转变的驱动因素包括传统大买家(如中国)对美债需求的下降,以及规模达3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市场所隐藏的违约风险。
二、金融系统的精神分裂:充裕的假象与枯竭的现实
当前金融体系陷入一个核心矛盾:定量流动性充裕与定性流动性枯竭并存。
充裕的假象:M2货币供应量处于22.2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这催生了以“美股七巨头”为代表的资产泡沫。
枯竭的现实:货币流通速度仅为1.39,远低于历史水平,表明巨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同时,银行间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出借,显示出系统内部信心的瓦解。
三、债务货币化:一场财富再分配的政治工程
美联储的行动,本质上是以“技术调整”为名的“债务货币化”——即通过印钞直接为政府赤字融资。这导致了一个讽刺的局面:尽管货币泛滥,但经济活力不足,财富极度向持有金融资产的顶层(前1%)集中,而广大民众则承受着实际工资缩水和生活成本上升的“穷人紧缩”。这不再是纯粹的货币政策,而已演变为一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政治工程。
四、三重困境与不可避免的“重置”
美联储目前陷入一个无法兼顾的“三难困境”:
若继续QT → 国债市场崩盘。
若重启QE → 加速美元贬值,削弱美债吸引力。
若加息抗通胀 → 引爆企业信贷危机。
与此同时,内部金融脆弱性与外部去美元化趋势(如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形成共振,使得传统政策工具濒临失效。任何突发的冲击,如国债拍卖失败或关键金融机构倒闭,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金融危机、美元霸权没落和深刻的全球秩序“重置”。
五、政府停摆:政治瘫痪下的经济失血
这场金融层面的危机,与政治层面的功能失调相互交织。美国联邦政府已进入史上最长的停摆期(35天,且可能持续至61天),造成了广泛而具体的损害:
经济失血:停摆已导致第四季度GDP被拖累高达2%,造成390亿美元经济损失,并延迟480亿美元付款。
民生混乱:约50%的主要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人手严重短缺,已导致320万旅客行程受影响。若持续至感恩节,受影响旅客可能超过1000万。
民众困境:联邦雇员的失业救济申请激增1200%,230亿美元的工资被拖欠。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政府停摆、数据“黑屏”(导致美联储在“盲区”中决策)的同时,国家债务仍在以每天170亿美元的速度疯狂增长。这幅图景清晰地表明:政治瘫痪正在加速系统性风险的累积,而所谓的“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正在被掏空,形成了骇人的对比。
+++
Grok/DeepSeek/Qwen的综合评论:
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并非处于寻常的波动周期,而是站在一个历史性的“临界状态”。微观市场信号、宏观政策困境与地缘政治变数相互交织,共同指向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裂变。
一、市场动荡:从加密领域到风险资产的全面退潮
近期,风险资产正经历一次深刻的集体回调,其范围广泛且同步。
加密市场的“技术性清洗”:加密货币市场自10月6日以来总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正式步入熊市。这并非源于区块链技术基本面的恶化,而更像是一场由过度杠杆引发的“技术性清洗”。永续合约等衍生品交易量远超现货,高杠杆头寸在市场价格轻微波动时便会引发连锁清算,平均每日有30万交易者被平仓,单日爆仓金额曾高达200亿美元。
股市的脆弱性与深度回调风险:美国股市,尤其是作为领头羊的科技股显着下滑。市场的脆弱性在于其内部结构疲弱,上涨动力过度集中于少数几家估值极高的科技巨头(“美股七巨头”),这种状况已引发“大空头”的针对性下注,顶级投行CEO也预警市场可能面临10%-20%的深度回调。
二、驱动因素:系统性风险的集中体现
此番动荡背后,是多重驱动因素的叠加共振:
高估值资产的脆弱性:在流动性催谷下,AI等热门概念的估值已逼近历史极端水平,对任何负面消息都极为敏感,市场繁荣的根基并不牢固。
流动性环境的结构性转变与悖论:金融体系呈现出一种“精神分裂”式的核心矛盾:
定量流动性充裕:M2货币供应量处于22.2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催生了资产泡沫。
定性流动性枯竭:货币流通速度处于低位,同时银行间融资成本(如SOFR)突然飙升,表明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机构间互信下降,资金无法有效注入实体经济。美联储的缩表与美国财政部为维持运转而大幅增加现金储备,共同从市场抽走了巨额流动性。
政治瘫痪与债务恶性循环:
政府停摆的经济“黑屏”:创纪录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不仅是政治闹剧,它导致第四季度GDP增长被拖累高达2%,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并导致航空系统混乱等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美联储在缺乏关键数据的情况下“盲飞”决策,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
债务的自动巡航式崩溃: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政府停摆期间,国家债务仍以每天170亿美元的速度疯狂增长。美国1.8万亿美元的年度财政赤字和已突破1万亿美元的国债利息支出,揭示出财政已陷入借新债还旧息的恶性循环。
三、政策困境:美联储在“三难困境”中的挣扎
美联储的政策空间已被压缩至极限,深陷一个无解的“三难困境”:
决策盲飞: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断供,迫使美联储在迷雾中决策,增加了政策失误的风险。
“技术调整”的真相:系统性的债务货币化:美联储宣布停止量化紧缩(QT),表面上是一次“技术操作”,其本质却是对高达38万亿美元国债市场的隐性兜底,标志着一种无声的“债务货币化”进程已经启动。这已不再是纯粹的货币政策,而是一项维系系统稳定的政治工程。
无解的选择:美联储无法同时实现以下目标:
若继续QT → 国债市场可能崩盘。
若重启QE → 将加速美元贬值,削弱美债吸引力。
若加息抗通胀 → 会引爆企业信贷违约潮。
美联储已从“最后贷款人”尴尬地沦为“最后买家”。
四、全球格局变迁:去美元化的暗流与信仰考验
系统性风险也来自外部。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主要债权国持续减持美债、增持黄金;金砖国家等推动的本币结算,正在侵蚀美元的网络效应和全球清算霸权。未来的核心在于,全球投资者对美债和美元霸权的信仰,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五、结论与展望:重置的前夜
市场主流将动荡视为“健康回调”是一种危险的认知偏差。真正的风险是制度信用、财政纪律与全球共识这三大支柱的同步瓦解。
短期:市场的命运系于美联储的流动性管理,但“美联储看跌期权”的效力正在衰减。
中期与长期:任何内部或外部的突发冲击,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暴露体系的脆弱性,从而引发一场深刻的全球金融秩序重置。在此环境下,理性的策略是保持谨慎,减少高杠杆投机,并关注结束政治僵局、重塑财政可持续性的根本出路。我们此刻正处在这场深刻裂变的前夜。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80243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