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人工智能泡沫、流动性危机与明斯基时刻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工智能泡沫、流动性危机与明斯基时刻
所跟贴
人工智能泡沫、流动性危机与明斯基时刻
--
bystander
- (12286 Byte) 2025-11-04 周二, 下午1:15
(19 reads)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07
经验值: 40691
标题:
对系统性风险的后续思考
(5 reads)
时间:
2025-11-04 周二, 下午10:14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系统性风险的后续思考
美联储正以“技术调整”为名,为重启量化宽松(QE)铺路,以应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巨大压力,但这将加剧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危机。
1. 核心决策:停止QT的实质
行动内容:
美联储宣布将于12月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QT)。
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停止减少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维持在约6.8万亿美元的水平。
真实原因:
支撑国债市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高达38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停止QT能减少财政部需向私人市场发行的债券数量,从而人为压低国债收益率,维持政府低廉的借贷成本。
缓解流动性压力:近期回购市场利率(SOFR)飙升,表明金融系统内部出现“定性流动性枯竭”(即机构间互不信任,导致资金无法有效流通),停止QT可缓解这一压力。
2. 从“暂停QT”到“重启QE”的路径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此为“维持充足储备的技术调整”,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未来重启QE的铺垫。
关键驱动因素:
国外需求下降:中国等传统大买家在增持黄金,减少美债持有。
私人信贷风险:规模达3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市场隐藏违约风险。
3. 当前困境:金融系统的“精神分裂”
当前市场出现一个核心矛盾:定量流动性充裕 vs. 定性流动性枯竭。
“充裕”的假象:
- M2货币供应量处于22.2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位。
- 这创造了资产(如“美股七巨头”)的繁荣和泡沫。
“枯竭”的现实:
- 货币流通速度仅为1.39,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说明资金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
- 回购市场利率持续高于美联储的逆回购利率,表明银行间互不信任,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出借。
- 这反映了金融系统“管道”的堵塞和内部信心的瓦解。
4. “技术调整”实为信用透支的续命术
历史先例:
美联储在2019年也曾尝试“货币政策正常化”,但在市场压力下迅速转向,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变相放水。新冠疫情只是让其得以将QE推向极致。
技术调整的实质:
表面:维持“充足准备金”水平;
实质:为37.9万亿美元国债提供隐性兜底,避免拍卖失败(即“一级交易商拒购”)。
讽刺的是:M2高达22.2万亿美元,但货币流通速度仅1.39。
这意味着货币并未驱动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喂养“ME-economy”(Microsoft、Meta等7巨头),加剧财富极化(1%持有50%股票)。
根本问题:
这不再是货币政策,而是财富再分配的政治工程。
美联储的行为本质上是 “债务货币化” ——通过印钞直接为政府赤字融资。这长期来看是高度通胀性的。
这种政策将导致“富人的狂欢与穷人的紧缩”,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当系统内脆弱的信任最终崩塌时(即“明斯基时刻”),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心脏病式猝死。
5. 双重危机的叠加效应
当外国央行(尤其中国)持续减持美债、增持黄金(2025年全球官方购金量创历史新高),当私人投资者将4.5万亿美元涌入货币基金(实为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投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从“政策工具”沦为“最后买家”——这正是债务货币化的临界点。
传统明斯基时刻是内部循环崩溃(杠杆→违约→抛售→流动性枯竭);
而当前风险是内外共振:
内因:企业庞氏融资、银行间信任崩塌、回购市场依赖美联储;
外因:美元需求结构性萎缩、全球清算体系碎片化。
这使得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失效:
- 若继续QT → 国债市场崩盘;
- 若重启QE → 加速美元贬值与黄金飙升,进一步削弱美债吸引力;
- 若加息抗通胀 → 企业大规模违约,引爆信贷危机。
这是一个“三难困境”(trilemma):无法同时维持金融稳定、财政可持续与美元霸权。
6. 结语
美联储将继续用“技术调整”的语言包装其实质性的债务货币化进程。要维持金融稳定,就必须重启QE/债务货币化,为巨额国债兜底,以及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泛滥的流动性推高金融资产,使“有产者”(前1%)狂欢,而“无产者”则承受实际工资缩水和生活成本上升的“穷人紧缩”。与此同时,货币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价值大幅缩水。
内部或外部突如其来的冲击,如国债拍卖失败、金融机构倒闭或地缘冲突,将彻底暴露体系的脆弱性,随之而来将出现的是金融危机、美元霸权没落以及无可避免的“重置”。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Qwen的回应
--
bystander
- (2048 Byte) 2025-11-04 周二, 下午10:37
(7 reads)
Grok的回应
--
bystander
- (2469 Byte) 2025-11-04 周二, 下午10:17
(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749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