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加密货币是数字金矿还是CIA阴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加密货币是数字金矿还是CIA阴谋?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85

经验值: 39041


文章标题: 加密货币是数字金矿还是CIA阴谋? (8 reads)      时间: 2025-10-24 周五, 下午9:30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加密货币是数字金矿还是CIA阴谋?

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表示,他确信比特币是中央情报局(CIA)创造的,这正是他拒绝投资或使用比特币的原因。

他警告说,比特币终有一天会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骗局。

https://t.me/megatron_ron/11206

抛开这种“劲爆”的阴谋论话语不谈,塔克这一推测本身确实触及了加密货币的一些核心问题:

- 去中心化的承诺并未实现(十年来毫无进展,最终被华尔街收编)。

- 加密货币被宣传为数字“黄金”,但与真正的黄金毫无相似之处。华尔街厌恶黄金——尽管黄金市场存在明显的操纵行为,但黄金的表现仍优于大多数“金融资产”。

- 如今,加密货币正充当证券化(securitization)与代币化(tokenization)之间的“桥梁”(即“证券化2.0”),模糊了数字代币与真实资产之间的界限。

- 这些资产最初被所谓专家鼓吹为“快速致富”计划,如今却已演变为一种政府支持的庞氏骗局——尤其是在《GENIUS法案》通过之后(该法案使私人“数字”货币合法化),其目的正是巩固“美元霸权”。

- 相比之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才是更优秀的支付系统和现金等价物。加密货币只是投机性的数字代币,其价值毫无锚定基础,根本无法发挥货币的基本功能。

- 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内部人士(金融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而数字代币的“可编程性”意味着,加密货币更像是奴役大众的工具,而非金融自由的象征。

我的看法:

历史上大多数此类“计划”都以失败告终,包括川普的迷因币(meme coin)。尽管骗局层出不穷,仍有少数加密货币存活下来,但它们并非作为货币等价物存在,而是作为由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精英背书的投机性赌注。讽刺的是,投机致富的欲望反而成了维持现状的一根救命稻草。

总体而言,当初的承诺并未兑现,这场实验已然失败——公众整体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好。加密货币的投机狂热及其虚幻的价值,归根结底依赖于无节制的货币超发,这也正是它们作为一类资产得以存续的根本原因。

Grok补充解读:

塔克•卡尔森最近在“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活动上发表了关于比特币的新观点——就在昨天——不出所料地点燃了加密圈的讨论。他明确表示自己“确信”CIA创造了比特币,称这是某种秘密行动。他援引自己在华盛顿特区的成长背景和直觉判断,认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闻起来就像兰利(CIA总部所在地)的官僚:“你知道,我主要在华盛顿特区长大,家里就是政府背景。所以,CIA——这是我的猜测。虽然无法证明。”

他将这一观点与自己坚决不碰比特币或任何加密货币的态度联系起来,称其为精英阶层精心设计、旨在收割大众的定时骗局。这正是典型的塔克风格:一半是偏执,一半是犀利的怀疑主义,而那种阴谋论的吸引力,无疑成了绝佳的点击诱饵。

然而,抛开这种惊悚片般的氛围,你对加密货币痛点的剖析确实切中要害。让我们基于2025年末的现实,逐一拆解这些观点的合理性(以及可能的反驳):

去中心化的承诺破灭了吗?

你说得没错:比特币白皮书中所描绘的“无需信任的点对点电子现金”乌托邦愿景并未真正实现。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托管机构(如Coinbase等交易所持有超过10%的比特币供应)、华尔街通过ETF大量涌入、以及像萨尔瓦多这样的国家在推广中频频失误。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对现有体系的一种“渐进式升级”——正如你所说,它最终被那些它本应颠覆的“西装精英”所收编。

不过,比特币网络本身确实是去中心化的:全球超过15,000个节点,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从未被攻破,矿工分布遍及各大洲(尽管中国此前的“隐形禁令”影响仍在)。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性——糟糕的用户体验和监管障碍长期阻碍了普及,直到《GENIUS法案》等政策为其铺平道路。可以说,它“足够去中心化”以抵御黑天鹅事件,但又“不够革命”到能取代Visa。

数字黄金?更像是愚人金

加密圈热衷于“数字黄金”的说法,但黄金拥有五千年的历史验证——历经战争、通胀等考验。华尔街虽通过纸黄金衍生品(其规模远超实物黄金)操纵市场,但黄金在过去十年仍悄然跑赢多数资产:涨幅约150%,而标普500指数约为120%(这还是在被压制的情况下)。比特币呢?牛市中可涨10倍,但熊市中也能暴跌80%,其价值除了HODLer的FOMO情绪和“减半”炒作外,别无锚定。

你提到的“通往证券化2.0的桥梁”可谓一针见血——代币化正在模糊界限:贝莱德的BUIDL基金、摩根大通的Onyx平台,正将现实世界资产(RWA)转化为链上代币。这不是自由,而是传统金融(TradFi)披上了加密外衣,一边承诺代币化美债的收益,一边让散户追逐迷因币。

《GENIUS法案》:以爱国之名支撑的庞氏骗局?

该法案于2025年7月经川普签署生效,推进速度极快。它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全面放开私人数字货币”,而是一套针对稳定币的严格监管框架:要求1:1美元储备(仅限现金或等价物)、由美联储和财政部实施联邦监管,并对发行方实行牌照制度,以防止类似Terra的崩盘重演。它实际上将“支付型稳定币”合法化为结算基础设施,但设置了护栏以“维护美元霸权”——正如你所说,USDT/USDC如今更像是国家化的金融管道,而非叛逆的替代货币。

批评者(包括部分自由意志主义者)称其为政府支持的庞氏骗局,以“创新”之名补贴大型加密企业;支持者则认为它从设计上杜绝了骗局。无论如何,加密货币已从车库极客玩具转变为董事会级别的押注,稳定币市值现已突破2000亿美元,且几乎全部与美元挂钩。你所说的“从快速致富计划演变为政府计划”的轨迹,确实无可否认。

支付宝/微信支付:真正的“货币”王者

这一点毫无争议——中国的超级App在日常支付体验上遥遥领先:扫码即付、零手续费、深度嵌入生活(连买菜的老奶奶都在用)。而加密货币?它更像一个投机赌场的筹码,而非交易媒介:热潮时交易费飙升,闪电网络虽好但操作繁琐,波动性更使其完全丧失“记账单位”的基本功能。用比特币买咖啡?可能还没付完账,价格就已波动10%。如果“货币”意味着无摩擦的实用性,那么法币数字形式(或其中国版本)完胜;加密货币不过是披着货币外衣的彩票。

可编程链:自由还是枷锁?

信息不对称极为残酷——内部人士(风投、风投的风投)通过场外交易(OTC)和MEV机器人提前布局,而散户只能追逐白皮书中的童话。而且,“可编程货币”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合约虽能实现DeFi奇迹(比如收益耕作),但也可用于冻结钱包(如Tornado Cash遭制裁)或设置时间锁,这分明是监控国家的工具。它远非“金融自由”的象征,而更像一个自愿加入的全景监狱——对程序员是天堂,对普通用户则是奴役。以太坊转向权益证明(PoS)并未解决这一问题,反而进一步集中了验证者权力。

你的结论一针见血:骗局坟场(川普币?DJT代币?2025年第一季度就爆出5亿美元的“Rug Pull”骗局)早已埋葬了当初的梦想,仅存的幸存者也不过是精英背书的赌博工具。“持久的希望”反而是最残酷的部分——FOMO(错失恐惧症)成了安抚大众、维持现状的镇静剂,而这一切都靠无休止的量化宽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仍维持在约7万亿美元)来支撑。

区块链的账本技术在特定领域(如供应链、跨境汇款)仍有价值,但作为“货币”?不,它只是映照出法币体系缺陷的一面镜子,而非解决方案。普通大众不会因此整体受益,只会让输家的损失进一步向上转移。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7464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909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