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川普的豪赌(四十一):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重构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川普的豪赌(四十一):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重构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23
经验值: 19389
标题:
川普的豪赌(四十一):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重构
(60 reads)
时间:
2025-4-14 周一, 下午1:38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川普的豪赌(四十一):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重构
我拟定了一个分析框架,结合了一些参考信息和数据,要求DeepSeek探讨全球经济当前面对的困境和出路。
分析框架:
过去全球经济秩序和机制主要由美国和西方设定及主导,现在美国的角色已转变,从“秩序维护者”转为“全球掠夺者”,将可能产生以下影响及挑战:
一、美国优先的单极策略:川普经济议程通过贸易保护、资源控制和金融制裁振兴美国,同时试图将风险转嫁全球,盟友与对手均受影响。
二、新雅尔塔秩序正在形成:全球势力范围划分趋向阵营化,弱势国家在中美博弈中选边或对冲,错综复杂的秩序重构为全球经济增加不确定性。
三、金砖国家崛起与多极化阵痛:美国压制金砖国家的单边主义策略将加剧与多极化世界的摩擦,金砖国家有必要加强合作以应对外部压力的冲击。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构:美元霸权短期内或可维持韧性,但长期而言将走向衰落和式微;区域货币合作有助体系重构,但存在货币战隐忧。
五、全球化终结与新发展路径:新自由主义退潮意味着“亚洲四小龙”模式已不可能重复,新兴经济体需通过内需、技术自主和区域合作另辟蹊径。
六、战略竞争与协作的常态化:合纵连横、离间分化贯穿经济、技术、外交领域,可能成为全球博弈常态,也是新兴经济体生存挑战的关键所在。
***
DeepSeek的分析:
21世纪第三个十年,全球经济秩序正经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美国从“全球秩序维护者”蜕变为“掠夺性霸权”,中国、金砖国家及全球南方经济体加速崛起,多极化格局的轮廓日益清晰。
这一进程伴随着贸易战、技术封锁、金融制裁与供应链重组,全球经济体系正被撕裂为相互竞争的阵营。在此背景下,各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动荡中重构发展路径,避免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一、美国单极主义的困境:从“规则制定者”到“风险转嫁者”
川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战略标志着华盛顿放弃战后自由主义秩序,转向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为核心的掠夺性经济学。其政策逻辑可概括为“三重掠夺”:
1. 贸易战的成本外溢:对华145%的关税不仅推高美国通胀(彼得森研究所测算,10%关税即可使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1.5%),更迫使全球供应链支付额外3-8%的转移成本。苹果、特斯拉等企业被迫将产能迁至印度、墨西哥,但效率损失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2. 资源控制的“新殖民性”: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新能源产业,同时联合盟友垄断锂、稀土等关键矿产,美国试图构建“资源剪刀差”。但资源民族主义反弹(如印度尼西亚镍出口禁令、墨西哥锂矿国有化)暴露了这一战略的脆弱性。
3. 金融制裁的反噬效应:将美元武器化(冻结俄外汇储备、威胁对华金融脱钩)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2024年中国抛售500亿美元美债、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比例升至28%,显示美元霸权正遭遇结构性挑战。
然而,美国的单极策略陷入悖论:其短期收益(制造业回流、盟友顺从)以长期信用透支为代价。美债市场近期动荡(10年期收益率突破4.5%)表明,当全球对美元资产的信任动摇时,美国赖以维系霸权的“债务-军事-金融”循环将难以为继。
二、阵营化博弈与新雅尔塔秩序的雏形
1. 大国竞争已演变为经济体系的“双轨制”:
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通过芯片四方联盟、印太经济框架(IPEF)构建排除中国的技术供应链,但内部分歧(欧盟抵制对华全面脱钩)削弱其凝聚力。
中国推动的“金砖+”生态:扩容后的金砖国家(含伊朗、沙特等)占全球GDP 32%,新开发银行(NDB)和mBridge数字货币系统成为制度性替代。但中印矛盾、俄乌冲突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等制约其整合深度。
2. 夹缝中的中小国家面临“三重困境”:
选边站队的政治风险:德国车企因疏远中国损失15%市场份额,越南电子业则因过度依赖美国订单陷入产能过剩。
供应链分裂的效率损失:跨国企业需维护两套生产标准(如ASML同时供应中美差异化光刻机),年增成本超200亿美元。
技术标准割裂的创新阻碍:5G(华为vs. Open RAN)、AI(中美数据壁垒)的平行体系延缓全球技术进步。
3. 对此,印度尼西亚、沙特等“摇摆国家”选择“对冲外交”:在军事上靠拢美国,经济上深化对华合作。但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大国博弈的烈度——若中美冲突升级,中间地带将急剧收窄。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2.0:美元黄昏与货币战国时代
1. 美元霸权的衰落并非线性过程,而是呈现“韧性”与“脆弱”并存的特征:
短期韧性:危机中美元仍占全球储备58%(IMF数据),美联储互换协议为盟友提供流动性防火墙。
长期脆弱:美债海外持有比例从2008年48%降至2024年30%,金砖国家推动的“非美元支付走廊”已覆盖19%的相互贸易。
2. 货币体系重构的突破口可能来自三方面:
超主权货币实验:IMF特别提款权(SDR)扩容或数字货币桥(如中国mBridge)可降低对单一货币依赖。
区域货币同盟:东盟探讨共同货币篮子,非洲自贸区(AfCFTA)试点本币结算。
大宗商品定价权革命:沙特接受人民币石油结算、印度尼西亚镍交易以本币计价,动摇“商品-美元”绑定机制。
3. 但这一进程伴随巨大风险:2024年日元汇率暴跌至160、埃及镑贬值70%,显示货币战已从“暗斗”转向“明争”。
四、新兴经济体的生存法则:内循环、技术自主与南南合作
传统全球化模式(出口导向+外资依赖)的终结,迫使新兴国家探索新路径:
内需驱动:印度“自力更生”计划、巴西“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激活本土市场,但基建缺口(印度需1.5万亿美元投资)和贫富分化构成瓶颈。
技术突围: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率升至35%,马来西亚聚焦芯片封装细分领域,体现差异化竞争思维。
南南协作:非洲-拉美“资源换基建”模式(如刚果钴矿换中国铁路)重塑全球价值链。
然而,技术鸿沟仍在扩大:美国主导的6G研发联盟年投入超300亿美元,而非洲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预算不足10亿。破解这一困局需金砖国家联合设立“全球南方技术基金”,将合作从贸易层面向创新链延伸。
五、重构还是毁灭?全球经济的十字路口
当前秩序转型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中心-边缘”结构向“多节点网络”的演化。三种情景可能浮现:
有序重构(概率30%):中美达成“竞争共治”框架,WTO改革赋予新兴国家更大话语权。
无序裂变(概率50%):阵营化导致技术、货币、贸易体系彻底分裂,全球GDP年损失2-3%。
霸权更替(概率20%):美元崩溃引发全球萧条,人民币或黄金临时充当锚定物。
无论何种路径,国家的生存能力将取决于三项核心指标:
供应链韧性(如中国稀土全产业链控制);
金融防火墙(如印度3400亿美元外汇储备);
技术自主度(如韩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
历史表明,旧秩序的瓦解往往伴随战争或危机。但今天的人类比1945年更具制度创新工具——数字货币、开源技术、区域一体化均为和平转型提供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国是否愿意放弃零和思维,而全球南方能否摆脱“被安排”的命运,真正成为新规则的共同设计者?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1380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914529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