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川普的豪赌(三十三):酿成当前困局的深层原因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川普的豪赌(三十三):酿成当前困局的深层原因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23
经验值: 19389
标题:
川普的豪赌(三十三):酿成当前困局的深层原因
(49 reads)
时间:
2025-4-09 周三, 下午9:41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川普的豪赌(三十三):酿成当前困局的深层原因
全球经济的持续失衡是21世纪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这一失衡的核心表现为:美国长期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而中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则积累大量贸易顺差与美元储备。
尽管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早在二十年前便警告这种失衡的不可持续性,但现实却是失衡进一步固化,甚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毒性依赖”。
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对美国和中国同样是深层经济问题,但实际表现迥然不同。在美国,其表现为追逐收益率的投机行为、双赤及财政主导困境;在中国,具体表现为消费不振、私营部门虚弱、个别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等。两者同样是全球失衡问题的底层原因。
本文通过整合金融抑制理论、美元霸权机制与中美经济结构差异,揭示全球失衡的底层逻辑,并分析川普政府政策失效的根源,最终探讨可能的改革路径。
一、美元霸权的结构性特权:全球失衡的起点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赋予了美国独特的“铸币税”特权。罗奇指出,全球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国体系的延伸——贸易顺差国(如中国、日本)通过出口积累美元,但这些美元无法在其国内经济中循环,只能通过购买美债等资产回流美国市场。
这一机制形成闭环:
贸易逆差与资本账户盈余的绑定: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需通过资本账户盈余(外资购买美债)平衡,而顺差国被迫将美元储备投资于美国资产,进一步推高美元估值。
新自由主义的悖论:非美元经济体若试图扩大本币供应以刺激内需,可能面临货币贬值压力,因此不得不维持出口导向策略,压低工资与消费,形成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川普减税方案如同火上浇油:川普政府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被剥削”的结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强制“再平衡”,但其政策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贸易逆差本质是美国储蓄不足的镜像。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将企业税率从35%降至21%,导致联邦赤字激增(2016年5850亿美元→2020年3.1万亿美元),进一步挤压国内储蓄。
储蓄率低于投资需求:根据凯恩斯理论,只要美国储蓄率(2023年3.5%)低于投资需求(占GDP 22%),贸易逆差必然存在。关税无法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反而因推高进口成本加剧通胀。
二、金融抑制的双向扭曲:中美经济失衡的底层逻辑
金融抑制通常指政府通过利率管制、信贷配给等手段扭曲金融市场,但其广义定义可扩展至任何对资源配置的系统性干预。中美两国均存在金融抑制,但表现形式截然不同,共同加剧全球失衡。
1. 美国的金融抑制:债务驱动型经济的陷阱
低利率与资产泡沫:2008年后,美联储长期维持零利率与量化宽松(QE),压低了国债收益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长期低于3%),迫使资本涌入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资产。2020年疫情期间的超级宽松政策更催生了加密货币、SPAC等投机热潮。
财政-货币化循环: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125%(2024年),美联储通过购债间接为财政赤字融资,形成“财政主导”(fiscal dominance)。2024年联邦利息支出达8000亿美元,占预算15%,限制了货币政策独立性。
双赤字的刚性化:低储蓄率(家庭储蓄率3%-5%)与高消费(占GDP 68%)迫使美国依赖外资流入,而美元霸权使这一模式得以维持,但代价是制造业空心化与贸易逆差扩大。
2. 中国的金融抑制:增长模式的内生矛盾
消费抑制与高储蓄:利率管制(2024年一年期定存利率1.5%)与社会保障不足导致家庭消费占GDP仅38%,储蓄率高达45%。过剩储蓄通过购买美债回流美国,强化了全球资本循环。
信贷错配与产能过剩:国有银行优先向国企和基建项目放贷(利率3%-4%),而私营企业融资成本达6%-8%。资源倾斜导致钢铁、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54%,国内需求仅7亿吨),过剩产能通过出口释放,加剧贸易摩擦。
出口依赖的路径锁定:金融抑制压低了要素成本(劳动力、资本),使经济长期依赖出口,但内需不足导致对美欧市场的脆弱性。
3. 失衡的共生关系:镜像互补的危机
中美金融抑制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中国:高储蓄→投资过剩→出口顺差→购买美债。
美国:低储蓄→消费过剩→贸易逆差→发行美债。
这一循环依赖美元信用与中国对美债的持续增持,但近年来中国减持美债(2023年持仓降至8000亿美元以下)与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已显露体系裂痕。
三、政策失效与结构性改革困境
川普的关税政策未能缩小贸易逆差(2016年4800亿→2020年6800亿美元),因其未触及失衡核心——储蓄与投资的结构性缺口。类似地,中国的“双循环”战略面临内需提振乏力的挑战,根源在于金融抑制未被破除。
改革路径的博弈
美国需戒断债务依赖:通过加税(如提高资本利得税)与削减军费缩减赤字,但面临政治阻力;提高储蓄率需改革社保体系,减少超前消费文化。
中国须转向内需驱动:放松利率管制、强化社会保障以释放消费潜力;打破国企信贷特权,支持私营经济创新。
全球协调的必要性:避免“以邻为壑”政策(如川普经济顾问倡议的“美债使用费”),需通过G20等平台协调贸易与资本流动规则。
结论:失衡终点的系统性风险
全球失衡的本质是美元体系下资本错配的必然结果,而金融抑制使中美两国深陷路径依赖。若无法协同改革,可能出现两种崩溃情景:
美元危机:美债信用崩塌导致利率飙升,引发全球衰退。
供应链断裂:保护主义升级迫使中国加速“去美元化”,重塑国际贸易格局。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超越关税与贸易战的狭隘视角,直面金融抑制与美元霸权的结构性矛盾。历史经验表明,失衡的调整往往伴随剧痛,但主动改革优于被动危机。
(整理:DeepSeek;Grok)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1237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5053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