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四大汉奸”的由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四大汉奸”的由来   
加人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文章标题: 芦笛:“四大汉奸”的由来 (1258 reads)      时间: 2019-5-22 周三, 上午3:36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四大汉奸”的由来

6975 次点

芦信韵 于 2009/11/19 17:14:3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芦笛


这“汉奸”之说,我记得最先是赵无眠引出来的。他写了篇什么文章,是讲明末清初的事的,被谁(方舟子?记不得了)写了篇什么《汉奸发生学》痛骂。但那时还没网上论坛,只有电子刊物《华夏文摘》与《枫华园》,因此其实没什么影响。

后来就是林思云了。林之所以当“汉奸”,是在网上介绍日本右派的言论,遭到大众围剿。那阵子已有公共论坛,最有名的就是《多维》的《大家论坛》。林思云那阵子胆子还小,尽管他完全认同那些言论,但他不敢承认,每次被人反驳时,都要辩解自己只是介绍日本右派言论,意思是他并不能为那些言论负责任。几年后等到汉奸队伍壮大了,他便一反常态,把日本右派的言论当成了他自己的创见,再不披露出处,甚至比那些人走得还远,连“发动游击战是恐怖主义,是犯了战争法,不人道”的胡话都敢说出来。这也是让我看不上他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与主题无关,按下不表。

在我印象中,真正的网上大汉奸只有林思云。赵无眠是被个别人在小众场合下骂过,并不是网上大汉奸。马悲鸣则是以他的“强奸作爱论”轰动全网,被大众百般嘲笑侮弄糟蹋,但并未如林思云那样被网民痛骂汉奸,大众主要是把他当成笑柄对待的。而我这“汉奸”则是自己去抢来的帽子。

我原来只是偶尔向《华夏文摘》投稿,用的还是严永欣发明的最原始的输入软件(不是后来的下里巴人,是最原始的版本,可惜我记不得软件名称了),大约每小时能输入50个字吧。

当然也不完全是软件问题,我打字技术也实在太差。打英文倒没问题,因为那并不需要在脑子里先把汉字翻译成拼音,直接打字母就是了。我在出国前便学会了英文打字,出国后更练会了不用看键盘便能辟辟拍拍打出脑子里的话来的功夫。然而中文打字可是先得把汉字翻译成字母,再去众多的同音字中把合适的字一个个挑出来,乃是多了几重手续的背时活计。而且,严永欣那背时软件只收最简单的常用字,稍微复杂点的字就只能先去某个表上按笔画查到该字,找到它的国标代码,再将它输入进去,真是不胜其烦。因此那阵我写的文章都特别短,跟海明威似的。据老海自己说,他写文章时是用一只脚站着写,逼得他不能不尽可能地不讲废话,改文章则是躺着从容地改,有充分余裕把废话删除。

文章写完了,事儿还没完,还得uuencode,把那文章转化为可用电邮传送的文件,再寄给《华夏文摘》编辑,编辑再使用另一软件,把那文章uudecode出来,这才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真TMD烦。后来有人发明了HZ编码,那就不必再经过这手续了,写完后直接采用HZ编码即能用电邮传输。过了一段时间,GB码也能直接传输了。在网上写了直接就能上传,那好像是2000年的事吧,反正我是那阵才上网写作的。

我上网,是因为台海危机。那阵子中共做张做智,像煞有介事。我生怕擦枪走火打起来,遂上网在《大家论坛》上大声疾呼,从此便脱身不得,养成了毒瘾,想起来真是无聊。

我上网之前,早就料到要像林思云那样被万人辱骂,这“汉奸”帽子迟早要戴到头上来。有如人家来戴,不如争取主动,自己抢过来戴上算了,于是写《丑陋的大陆人》系列的第二篇时,我便署名“菡间芦荻”,这名字很雅,只是我那阵不知道北师大有个女帝师或女侍读叫“芦荻”,还在文末加了个说明,说方今之世,我不做汉奸,谁做汉奸?而且根本不用引号,直接就认了。我当时想,NND,这又不是在国内,看你们能把LZ怎么样?第三篇就干脆改为“韩坚”。后来我觉得必须固定在“芦笛”的笔名上,以便承担文责,于是又改了回去。

我那篇文章出后,林思云写了篇《汉奸论》,说,长期以来,“汉奸”的帽子压在我头上,让我日夜不安,心里充满恐惧(大意如此吧),没想到老芦要主动出来做汉奸。我看了又觉怜悯又觉好笑:这都什么事啊?敢情写两篇文章就能构成叛国罪?咱们有卖国的能力么?林思云这国是不是白出了,怎么会恭维自己到了这地步?

老马一看汉奸队伍壮大,便来劲了,捏造了个“四大汉奸”的名谓出来不说,而且还抄袭雷锋日记,编出四句顺口溜来:

“林思云像春天般温暖,
芦笛像夏天般火热,
赵无眠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马悲鸣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

其实老赵在网上始终没什么影响,盖他是卖文的职业作家,上网是来打捞写作素材的,不是来免费奉献的。网上也没有什么“四大汉奸”之说,我见过的只有“中文网上有三宝,芦笛、思云与老马”,那是挖苦三大活宝的,并没说三大汉奸。这“四大汉奸”之说首倡者就是老马,他之所以要把赵无眠拉进来,乃是因为赵与他关系颇好。赵曾从他谈冯道的文字中得到启发,从此将老马视为智慧的象征。因此他自然要提携赵无眠一把,还要捏造出那“歌谣”来作广告。

他为什么说我像“夏天般火热”涅?那阵子我写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是激情澎湃,记得有人曾说“芦笛的文章有激情”,好像那还是个优点似的,让我看了莫名其妙。不过后来想想,恐怕也是这样。例如在《我欲因之梦琼台》中,我还真是饱含激情地歌颂台湾民主选举;在《假洋鬼子颂》中,我在最后一段大声疾呼:“我赞美假洋鬼子!”接着便是一连串激情澎湃的句子。这种文字当然难免给人“夏天般的火热”的感觉。可惜啊,等到我后来收拾老马,他才无限痛苦地发现,芦笛不但可以像夏天般火热,也可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他的种种胡话撕得粉碎,用恶言毒语嘲骂他时,还可以比严冬还残酷无情。

不过必须承认,马悲鸣还是颇有商业才能,颇知市场心理的。他这发明果然是威力无穷的公关法宝。这“四大汉奸之一”的铭牌就此牢牢地钉在我身上。不少人与我初识,总是要把这“四大汉奸”的称号亮出来,似乎是对我的一种恭维,却不知道那构成了我极大的烦恼。这烦恼只有老金一个人看出来,记得他曾说,老芦最大的耻辱,便是名字与马、林连在了一起。确实如此,老马这发明害苦了我。他炒作自己没问题,干嘛把我拉进去呢?我当汉奸也没问题,可怎么也不能与他和林思云一起当啊。我这人再蠢笨,似乎也没到他二位的份上吧?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读书人专门讲究“修身”,那目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完人的境界。这做法到宋代便达到了顶峰。马悲鸣其实干的也是这一套,不过他是反着来,刻意要把心中残存的一点良知或良心去掉,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真正如同严冬一般残酷无情的人。马悲鸣之所以要发明“四大汉奸”的称谓,说明此人非常看重名气,很懂怎么炒作自己,他其实是实践鬼子说的“坏名声也是名声”。不仅如此,他直接就把坏名声当成了好名声。

所以,所谓“四大汉奸”,乃是马悲鸣的发明,在网上流传起来也完全是因为他孜孜不倦的炒作。直到2006年,他写什么《试用文明说服龙应台》,还在用他捏造的所谓“民谣”来炒作自己,真TMD无聊。正因为他有这种病态虚荣心,这才会无聊到去发明所谓“四大汉奸”的称谓,而且不惜捏造出个“民谣”来炒作自己。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加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509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