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金庸的文化水平咋样呢?网上议论,仅仅是网上议论,不上纲。 |
 |
所跟贴 |
我真正不喜欢金庸作品的原因是三观不合。 -- 鹰 - (368 Byte) 2018-11-14 周三, 下午3:10 (147 reads) |
鹰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11/11/28 文章: 928
经验值: 35819
|
|
|
作者:鹰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大理国第一高手高升泰。
在《天龙八部》里高升泰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对大理国忠心耿耿,是模范忠臣的形象,段正明、段正淳哥俩把他也当成亲兄弟看。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高升泰全家都是阴谋家,整天琢磨着怎么造反,段正明、段正淳都是他赶下台的,而段延庆他爹段思廉是高升泰他爹高智升废掉的。
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教。
在《射雕英雄传》教祖王重阳是抗金英雄,全真教也都是抗金英雄,丘处机一出场就在杀金兵。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王重阳跟他的弟子们本来就是金国人,都接受了金国的封号,甚至王重阳本人还当过金国的官儿。丘处机不仅跟着金国混,而且后来金国要垮台的时候,74岁的丘处机还风尘仆仆地赶到西域投靠了成吉思汗换了一个老大。
比如《碧血剑》里的袁承志。
在《碧血剑》里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袁承志也是响当当的大英雄。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袁崇焕是不是汉奸网上争议很大,但他绝对不是民族英雄。而他的儿子既不是大英雄也不叫袁承志。袁崇焕真正的儿子叫袁文弼,这个人毫无争议的就是个汉奸,不仅主动投靠满清入了旗,还作为马前卒参与过江南的多次大屠杀。
而《鹿鼎记》简直就是人渣集中营。
《鹿鼎记》里韦小宝有几个能打仗的结拜兄弟: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他的小妾双儿还有个结拜大哥吴六奇,
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陈永华),跟着老大郑经混,郑经还有个跟陈近南齐名的左膀右臂叫刘国轩。
韦小宝有个手下叫施琅,后来平了台湾。
《鹿鼎记》引子部分提到了金庸的一个祖先叫查继佐,卷入了“明史案”被吴六奇所救。
这些人在金庸笔下全是正人君子,但是实际上除了“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这位总舵主好事干的比坏事多之外,其它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一个更比一个缺德。
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四将,历史上平定三藩,被金庸安排给了韦小宝当兄弟。
头一个官最大的张勇,历史上以打败仗闻名,擅长逃命和装死。这个人是个人渣,农民军明军清军都干过,做人没有底线,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但是保命的本事天下无双,所以各路比他厉害的将领军头都死了,而他偏偏一路打败仗熬到了最后,连吴三桂都熬死了,靠资格老白捡了一个平三藩的头功。
金庸笔下张勇平三藩的时候是坐着轿子打仗的,因为他为了替韦小宝给康麻子告警而被“神拳无敌”归辛树打了一掌受了内伤。事实上张勇确实坐轿子,但是跟韦小宝没关系,他年轻时还是明军那会儿有一次被农民军打败,没逃掉只好躺地上装死。而农民军也不是傻瓜,每具官军尸体都会补一枪或者一刀,张勇被一枪刺中大腿,但是他咬着牙一动不动骗过了对方,然后在战场上躺了一天一夜才找到机会逃跑,这条腿被刺中之后一整天都没包扎救治,结果就留下了后遗症。年轻的时候还好,但是等到张勇老了之后腿就彻底废了上不了马,所以只能坐轿子。
赵良栋在金庸的笔下既会打仗,人又厚道,升官慢的唯一原因是性子直不会拍马屁。而历史上的赵良栋是大汉奸,是少见的主动投靠满清当走狗的那种。而且赵良栋非常不厚道,最喜欢滥杀无辜,满清造谣说张献忠在四川屠尽了两亿人,事实上四川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人口,而且其实当年的四川人绝大多数死在满清手里,赵良栋就是数一数二的刽子手,四川人的血敌。
孙思克在金庸的笔下是个腼腆但是能干的小白脸。而历史上的孙思克是大汉奸孙得功的儿子,从小就跟满清上层生活在一起,除了名字之外其实就是个满人。他跟顺治的关系有点像韦小宝和康熙,所以被康熙当成亲信表叔派到前线当监军。
王进宝在金庸的笔下好赌,跟赵良栋关系不好。而历史上的王进宝是张勇手下头号大将,坏事也干了不少。但是金庸唯一写实的事情是,王进宝确实跟赵良栋是死敌,真实历史上的赵良栋不满张勇捡了头功,但是又惹不起张勇,所以天天逮着王进宝死掐。
吴六奇在金庸的笔下武功高强而且义薄云天特别讲义气,是天地会红旗香主,立誓要反清复明。在真实的历史上可想而知全是反的,吴六奇不仅是铁杆汉奸,而且六亲不认,卖过老大不说,而且为了向清廷表忠心执行禁海令,把自家的亲戚和乡亲都杀光了——他本身是广东人,清廷发布禁海令的时候他的亲戚朋友们以为有他这个靠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照常生活,结果他不仅没给网开一面,反倒先拿自家人祭刀。按道理说,广东人至今都是非常注重宗族意识的,但吴六奇却是一个异类,拿自己的亲人染红自己的顶戴,这份狠劲还真是不同寻常。所以他的名字倒是没起错,真的是一个六亲不认的奇葩。
台湾三人组在金庸笔下,嗣王爷郑经为了反清复明呕心沥血,陈近南(陈永华)在大陆奔走组建天地会,刘国轩大将军坐镇后方。而历史上郑经是个人渣,在爷爷的丧期他爹郑成功在外征战的时候逼奸弟弟的乳母产子(郑克臧)忤逆人伦,他岳父知道这件丑事想找亲家评理的时候他还想杀人灭口。后来郑成功还是知道了,气的派人给他送了把日本刀让他自裁,结果郑经直接造了他爹的反,还掐断了郑成功的后路,这事陈近南(陈永华)和刘国轩都是力挺的。于是郑成功兵败福州,被这个混账儿子活活气死了(另有一说是被毒杀),死前把位置传给弟弟郑袭。郑成功死后他弟弟郑袭不想跟侄子争位,但是郑经还是对叔叔动手了,夺取了他的军队和地盘。之后郑经放弃了大陆切断了跟其它抗清义军的联系,龟缩台湾。也就是说他完全放弃了他爹的反清复明大业而是要搞割据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不忠不孝荒淫无道的坑爹儿子。
施琅在金庸的笔下投清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金庸说郑成功辜负了施琅,听了老婆的枕边风杀了施琅全家,所以施琅才愤然投降。而历史上的施琅是个有奶就是娘的无情无义之人,他先是郑成功老爹郑芝龙的部下,后来投靠了清廷,再后来主动去讨伐旧恩主家大少爷郑成功反被打败就又投靠了郑成功。在郑成功麾下的时候,施琅想忽悠郑成功投降满清,被严词拒绝之后起了坏心思,想发动政变抓住郑成功向清廷邀功。结果政变失败,施琅劫持了郑成功的亲人当人质趁机逃跑,然后再次投降了满清。因为他不仅多次投降满清,还发动政变劫持过郑成功的亲人,所以郑成功才杀了他全家作为报复。金庸把因果完全扭曲了。
施琅二次投清之后多次攻打郑成功,输多赢少。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实力虚弱的时候,施琅率领重兵去补刀捡桃子,结果被郑成功绝地翻身,打了平生几乎是最漂亮的一仗,施琅全军覆没只身逃脱。事后施琅怕清廷追究他打了败仗,跟黄梧一起上书怂恿顺治施行臭名昭著的“禁海令”。而在金庸的笔下,将“禁海令”说成是黄梧自己的主意,把施琅摘出去了。
另外要说一句,施琅去补刀的时候吴六奇是负责接应的,但是听到施琅兵败的消息之后吴六奇直接跑了。这一仗他也是有责任的,所以事后施行禁海令的时候他才那么卖力,把自己的亲人都杀了以表忠心。
施琅后来去打台湾,在金庸的笔下因为施琅进攻台湾时的天象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一模一样,刘国轩战败,所以冯锡范忽悠郑克爽投降了。而历史上刘国轩本来就是施琅的手下,两人里应外合把郑克爽卖了。事成之后,冯锡范只被清廷封了个空头伯爵,而刘国轩却是侯爵而且在清廷继续当大官。
查继佐在金庸的笔下卷入了“明史案”,汉奸吴之荣告发之后,广东提督吴六奇为了报恩救了查继佐一命。而历史上的吴六奇我们之前提到了,这是个六亲不认的人渣,既不可能报恩,而且以他的官职也介入不了“明史案”这种文字狱。事实上,查继佐之所以能脱罪,是因为他也是告密者之一。“明史案”之后,查继佐多次上书清廷,声称自己才是最早告发“明史案”的大功臣,只得到庄家十分之一的家产不公平,应该至少分给自己一半,这样才足以酬功。
作者:鹰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