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怀念 俄罗斯歌舞团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怀念 俄罗斯歌舞团
加人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标题:
怀念 俄罗斯歌舞团
(299 reads)
时间:
2016-12-27 周二, 上午11:03
作者:
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架载有93人的图-154飞机于莫斯科时间当天清晨在黑海水域失事,机上载着俄军方著名的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64名成员和一些媒体记者,皆不幸遇难。俄罗斯红旗歌舞团曾多次访华演出,不仅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更与本文作者有着不解之缘。红旗歌舞团的艺术家们走了,但他们留在舞台上的歌声却愈发激情与动听。
2015年的元旦,对于中国的苏俄音乐迷来说注定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节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俄罗斯国宝级的军乐歌舞团,全世界部队文工团的鼻祖——两次红旗勋章获得者俄罗斯军队亚·瓦·亚历山大罗夫模范歌舞团,也就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红旗歌舞团自2014年12月20日起开始了第九次访华的旅程。
同红旗歌舞团的第一个交集是在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文工团的那一曲《神圣的战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互联网并未普及,信息通达程度远不及现在,再次听到这首歌时已是5年后,从那时起,我记住了这首歌叫《神圣的战争》,也知道了这首歌是红旗歌舞团的经典之作。
成为红旗歌舞团的粉丝后,笔者开始在网上寻找红旗歌舞团的其它歌曲。彼时苏联解体已有一些年头,但这些苏联歌曲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之精神一直激励我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愈发希望能够有机会亲临现场观观看红旗歌舞团的演出。
不久之后,笔者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习,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终于有机会亲临现场聆听红旗歌舞团的歌声。然而由于红旗歌舞团是部队文工团,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下部队演出,所以即便在俄罗斯想观看其演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等待现场聆听机会的日子里,笔者学会了大量苏联卫国战争歌曲,也感受到了用俄语演唱原汁原味的魅力。
连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一次意外,让我和红旗歌舞团的缘分又进了一步。
2013年8月,俄罗斯颁布了新移民法,按照新移民法的有关规定,学校无法做邀请函,这意味着笔者的副博士学业尚未开始即惨遭终止。2013年10月,我和母亲再次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这次来俄罗斯的目的很简单——拿到硕士文凭,收拾好东西,然后狼狈地离开。
母亲之前从来没有俄罗斯,加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的心情和我一样处于极度压抑当中。所以除了将退学手续办妥之外,我还领着她参观了莫斯科的各大景点。当时恰逢乐团成立85周年系列演出,两天后就是此次演出的最后一场。俄罗斯人对艺术的热衷世人皆知,热门演出的门票往往提前半个月就告罄,但是为了不给母亲留下遗憾,笔者仍然决定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我按照官网上提供的乐团地址,拿着地图开始了征程,在外交部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乐团的总部。乐团总部夹在居民区中间,若不是门口竖立的亚历山大罗夫的铜像,很难想象这里是世界最顶尖的军队文工团所在地。刚一进门,即被站岗的士兵拦住盘问,向他解释是来购买演出门票后,士兵冷冷地回答说这次演出是内部演出,只有前乐团工作人员及其亲属和凭乐团工作人员的邀请的人才可以观看。士兵的回答倒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准备转身离开。
这时,一位女士叫住了我,她很惊奇作为一名外国人居然能够找到这个地方。我被她的举动搞得手足无措,以为闯入了军事禁区(门口有兵站岗的),连忙道歉并说明来意。谁知她得知我的来意之后居然很高兴地提出由她来邀请我观看下一天的演出。我惊喜得有些难以置信,同她反复交流了数次之后,才确定自己对她所说的话的理解,同她告别的时候才知道她是歌舞团新闻秘书瓦莲金娜·马克西莫娃。
演出那天,笔者和母亲如约来到歌舞团,瓦莲金娜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请前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现歌舞团博物馆馆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歌舞团博物馆,馆长亲切地称我们为“来自中国的同志”,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红旗歌舞团八次访问中国的经历,并自豪地回忆起他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访华经历
半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音乐会即将开始,没有想到的是,瓦莲金娜手持КН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语缩写)的牌子在音乐厅里找到了坐在后面的我们,邀请我们到第一排就座,坐在我们旁边的就是前来道贺的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
因为这次演出是招待乐团老兵、军属和朋友,所以舞台上的官兵表演特别卖力。军旅歌曲联唱、士兵舞、哥萨克舞蹈,以及附属儿童音乐学院的童声合唱等精彩节目悉数呈现。最后,由苏联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国家杜马文化委员会主席约瑟夫·科布松一曲婉转而又刚毅的《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观众们全体肃立听完了这首歌,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这掌声不仅仅是向这位老艺术家致敬,更是向卫国战争这一伟大年代致敬。
演出结束后,瓦莲金娜又邀请我们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冷餐招待会,并向我们介绍了她的丈夫,俄罗斯功勋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先生和俄国防部《红星报》军事文艺版主编伊琳娜·帕夫留特金娜女士。席间不断有演员登上宴会厅的舞台即兴展现自己的歌喉和舞姿。
瓦莲金娜问我想不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一时错愕,宴会上的都是世界顶级歌舞团的专业演员,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在他们面前表演岂不是班门弄斧?但瓦莲金娜向笔者表示她是认真的,帕夫留特金娜女士也鼓励我上台为大家表演,机会难得。于是笔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为大家献上了一首苏联歌曲《我爱你生活》,或许是因为没有想到一位中国观众能够用俄语演唱一首苏联歌曲,唱毕,台下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
走下舞台时,那些歌舞团的专业演员纷纷和我握手、拥抱,称赞我“是用心在唱这首歌”,这欢快和感人至深的气氛则一扫笔者几日心中的愁云,使笔者在那压抑的十几天中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我和母亲就同瓦莲金娜告别了。临走时,瓦莲金娜赠送给我们一张红旗歌舞团的纪念光盘,还反复强调由于时间太匆忙,没有时间给我们准备像样的礼品。
望着瓦莲金娜离去的背影,我感受到红旗歌舞团不仅仅是靠高超的表演技巧,饱满的精神风貌,更是靠对每一位观众的尊重,来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而观众则不吝以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给予感谢。
这次经历后,笔者更加坚定了在俄罗斯继续求学,
为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自己努力的决心,而母亲更是彻底改变了她“俄罗斯人对中国人不友好”的印象。直至今日,笔者同红旗歌舞团之间建立的友谊还在继续,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同红旗歌舞团结下的不解之缘,
只是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当中的一个小故事而已。我相信,随着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中俄两国民间交往的深入,中俄两国人民的交往当中,会出现更多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
作者:
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笔者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能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太假了
--
勇敢的心
- (25 Byte) 2016-12-28 周三, 下午2:25
(122 reads)
说的太好了!
--
加人
- (200 Byte) 2016-12-28 周三, 下午11:55
(105 reads)
加人怀念的只是红旗歌舞团的艺术,绝不会怀念它宣传的政治
--
勇敢的心
- (262 Byte) 2016-12-29 周四, 下午2:10
(75 reads)
红旗歌舞团 表演的是艺术,在俄罗斯共产党早就消失了
--
加人
- (140 Byte) 2016-12-29 周四, 下午5:30
(10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8142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