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是是非非 (20)再谈全球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是是非非 (20)再谈全球化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是是非非 (20)再谈全球化 (390 reads)      时间: 2016-10-29 周六, 上午5:44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是非非 (20)再谈全球化

我这篇文字分成三大段。第一段介绍这个话题的来历,要谈些什么。第二段提醒读者注意的几个要点,这样容易理解我要辨别的论点。第三段是在前面两段的基础上质疑我要批评的对象。最后结尾部分说几句题外话算是把讨论扩大一点,或许有助于大家可以想得更多一点。

一、话题的缘起

老稀下面转贴的《一剑飘尘:细思极恐的美国大选》(下称《细思》)算是一篇能够说出一点问题的东东。我这话当然是开玩笑,其实这位写手还是蛮动脑筋的,文章值得讨论。

《细思》主要说了两件事:第一,一切都是全球化惹得祸;第二,泰勒教授定义的“自满和冷漠”民主实行下去必然是美国的崩溃。其实上面两个问题在西方早已辩论了很多年,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下面就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说点看法,供网友们参考。

先说《细思》的观点。该文很长,不过总结起来有如下四点(引文均套蓝):

1、关于眼下的大选。文章说这次表现不寻常的大选是自柯林顿推动快速全球化以后必然的结果。文章说,这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源于“政界都被全球化的糖衣炮弹腐蚀了。屁股决定脑袋,全球化等于是让政客们的屁股有了更大的地盘拉屎放屁,指望他们反对全球化,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川普的出现。

2、“全球化对于美国的危害。”这个危害的来源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这波快速的全球化,让美国的制造业几乎完全奔溃了。”原因主要在于“开放国门,却又没有措施让其他国家开放国门。这是从克林顿任期内开始的。”第二个则是“金融国际化。”文章说,“在克林顿时代之前,金融的国际化基本上是在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的。如同我前文所说的,西方国家之间因为政治制度的相同属性,政府的管治基本上大同小异,相当于满足了我在“全球化”里提出的要求:全球政府。---大国之间没有什么军事冲突。而科技又有了长足发展。在这样情况下,无论中国的底层人民还是美国的底层人民,却都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呢?因为中美大资本家们通过“中美国”这个全球化的怪胎,盘剥了两国的底层人民,中美两国的底层都是受害者。

3、政治制度不同一定是专制制度最终毁灭民主制度(原文是“在没有全球各国政府都是民主政府的情况下的全球化,造成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具体到中美关系就是“中国对于美国的危害之大第二点就是政治制度的区别。”这一点与上面的金融国际化结合起来就是“造成了美国的贫富分化。

4、有一个“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它决定了民主的美国必然完蛋。美国的民主制度正处于泰勒教授定义的“自满和冷漠”民主的中间阶段,作者论证说,“这当然与美国的选举制度有关:选举人团的制度,让加州、纽约这种人口密集区,变成了民主党的铁票。这些地区的人口,更多第一代新移民,更多非法移民。这些人相对于出生在美国的人口,对于美国的认同感更少,对于民主的理解相对欠缺,经济上也更困难。当然也就更注重政府的福利。而这一部分群体的存在就让这两个美国人口最大的地区,沦落为民主党这个福利党的票仓,共和党无力撼动。

结论:穷人移民愈来愈多,通过民主选举将美国变成福利国家,最后导致美国的必然没落。关键还是有着一个“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所以是逃不脱的命运。

二、读者必须记在心里的几个要点

又是老话,国人写文章的特点就是提出论点时常常说些“不证自明”的话,不知道根据在哪里。所以读者要留心下面几个我多次说过的要点。

1、事实与观点的区别
这是我们常常忘记的老话。《细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存在这在关键的论点上没有分辨事实与观点。该文最后一节第四节“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把泰勒对于民主的未来的看法----一种未知数----当作是“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密码”来解读,这是研究问题的大错。不过,读者只要知道分辨事实与观点,就不会受其影响,否者就会把对世界末日的预测当成事实来接受了。

2、逻辑一致的必要性
例如,处于“‘自满和冷漠’民主的中间阶段”的美国哪里来的“热情”大力推动全球化?再例如,“在克林顿时代之前,金融的国际化基本上是在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的”,果然是事实的话,在中国加入之前,中东国家是否包括在国际金融体系内?它们与美国的制度差别有多大?

3、基本的定义
讨论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讨论的问题的范围,所以要定义问题。《细思》的要点是“全球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化”?文中没有界定。

不过文章里有下面两段:“实际上,我在无限主义里面就说过:全球化是趋势。许多政客也是用这样的理由,为全球化辩护的。但是,全球化有许多的方面。比如,贸易的全球化;通信全球化;知识产权的全球化等等。其中许多方面的全球化,远在一两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现在讲的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快速的全球化的过程,是在克林顿的任期内开始的。 在没有建立全球政府的情况下,快速全面的全球化,就不仅仅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且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如果都是民主政府,因为政府都是民选,所以,全球化基本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比如,英美之间,美欧之间,一直以来就是互通有无的。因为彼此的政策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当民主政府与一个专制政府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实现相互渗透的情况下,问题就严重了。

读者如果读懂了上面的文字,不难理解,全球化其实就是“现代化”、“西化”。我过去多次谈过这个问题。(我在《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下称《大选》)开头就是分析这个问题,说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会有不同的称谓。见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73389&highlight=#2873389

所以,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现代化的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写过太多的文字,因此把本文的题目写作《再谈全球化》。

三、再谈全球化

下面是我对《细思》的批评。我的立足点还是老的观点:如何看待“全球化=现代化”?下面当我用到全球化与现代化两个词时,它们在我的指称里是同义的。我先将全球化的要点再提一下,然后分析《细思》的问题在哪里。

1、全球化的实质

(1)什么是全球化?
我在《大选》中说: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说的是传统社会“化”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所以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取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个过程:
----从全体人类社会的变化角度来看,现代化便是人类社会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化的过程,是不同于人类文明史上任何曾有过的变化;
----从某些局域文明的内部向外看,这一过程便像是外来文明对于局域文明自身的侵犯与取代,所以称其为文明间的竞争,是自古就有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的现代延续;
----从现代化的扩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可以说成是一种相对统一的生活方式在全球的扩展,所以可以将其称为全球化;
----从这一过程的起源来考察,因为它发端于欧洲,便可将其称为各个地域文明的欧化或西化。

不论答案如何,不过是称谓的变化,说的都是同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变了,人类不再是画地为牢地生活,各种思想与物质产品的交换日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常态,也就是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跨过了传统的文化与地域的限制,成为一种全人类的共存状态。不过这是一个不知其终点何在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冲突不断的相互影响的过程。那么,现代社会究竟与传统社会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又是如何可能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联系上的?我以为话题要从现代化所指向的“现代性”说起。 ”

所以关键在于“现代性”,我上文里对现代性列出了下面五点:
科学思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方式;经济发达;法治确立;社会开放;遵守与改进世界秩序。后面进一步分析说,其中科学思维是第一点,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过去500年逐渐发展而来的古代没有的思维方法,是现代化的动力。这个方法由于种种历史的机缘起于欧洲,所以全球化也就是从欧洲向世界各地蔓延,把其他文明也都推入现代化进程,是全世界所有地域文明逃脱不了的命运。

(2)全球化的表现
既然现代化就是全球化,所以它与前一节所引的《细思》所言的全球化是一家,即:“实际上,我在无限主义里面就说过:全球化是趋势。许多政客也是用这样的理由,为全球化辩护的。但是,全球化有许多的方面。比如,贸易的全球化;通信全球化;知识产权的全球化等等。其中许多方面的全球化,远在一两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不过,《细思》接下来说的“我们现在讲的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快速的全球化的过程,是在克林顿的任期内开始的”就是想当然了,留到后面细谈。

由于现代化起于欧洲,以全球化的形式向外传播时,既包括了当时欧洲在科学思维下产生的各种物质文化产品,也包括科学思维这个无形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容易认识,给人带来了方便,增加了身体的自由,但也带来了痛苦,例如现代武器的高效率的杀人。无形产品中的科学思维方法最难学习,因为它是与传统思维方式相抵触的,并且用它思维的结果就是看同样的世界得出与用传统思维方法看世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要颠覆原有的社会制度。这首先发生在欧洲,生活于其他文明的人们一旦学会了它也一样要产同样效应,所以后发的传统社会都会不同程度地抵制新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局限性使得曾经有过“科学决定论”盛行的阶段,配合以资本主义的早期血腥性,结果催生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必然导致绝对专制又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后发国家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结果出现相当数量的主动引入或被迫实行马克思主的国家,导致二战后出现的国际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分割,不仅产生不同的政治制度,还产生不同的经济模式。结果出现一个阵营通过30年高效和平发展达到远远高于另一个阵营的生活水平与技术水平。这两个阵营是隔离的,政治上一方封锁另一方的影响,经济上没有来往。全球化成为一个分裂的现代化过程,到共产主义阵营解体后两大现代化过程再次合流。这时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3)贸易理论的死角
全球化的诸多表面形式中,贸易是最为显著的形式。之所以如此,盖因财富的增长源于生产效益的提高,而贸易是在既有的效益基础上发挥每个生产者的比较优势的最有效办法,所以贸易致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只是现代更发达,规模是古代没法比的,贸易理论早已将这个问题论述得清清楚楚。

但是,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都有两个特点:
-- -参与贸易者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但总体生产效益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欧洲人发明的贸易理论谈的是当时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换。
----虽然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但总体的生活水平相近。也就是说,贸易理论谈的不是很穷的人与很富的人之间的交换。

当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将其通过高效的机器生产的纺织品拿到中国来交换时,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只会拒而不买英国货,因为那样只能让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彻底垮台。中国的外贸于是只能是向外输出人家没有的而中国有的东西,如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在贸易上一直是出超,一直到洋人发现了中国人喜爱且拒绝不了的鸦片,贸易才转向。

到100年后的1980年中国重新开放时,中国人的人均GDP已经落后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同样的英国纺织品如果再拿到中国来卖,还是没还有市场,尽管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不是家庭自足型的,但人家的进步更快,所以我们的效率还是太低。可是,中国此时却没有了如当年人家没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那些产品了,因为不论是茶叶还是丝绸还是瓷器,早已是很多国家都有的产品,而且在质量与价格上,中国都未必具有比较优势。此时的中国,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出售的产品首先是大量的廉价劳力,其次是资源。中国就是以这两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再次加入全球化的。而外部世界也变了,通过30多年的和平高数发展,资金多了,要投资的人多了,海外有钱的中国人多了。

这是一个西方始料不及的局面。记得曾有西方的帽商以为一个八亿人的市场开放后,即便有四分之一的人要买他的帽子那也是一大笔难以想象的贸易量。可是,他一顶帽子也卖不出去。最后的结果就是首先是海外华人通过在大陆投资生产各种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要么把自己的“帽子工厂”搬到中国与中国人贸易(不过是以资金与技术交换劳力和原料),要么关闭自己的“帽子工厂”,但市场没变,帽子工厂的效益通过降低成本得以提高,老板首先赚大钱,工人赚小钱,政府里如有腐败官员插手,也要收一笔“租金”。很多行业都沿着类似的途径这样移到大陆的,一些新产品的生产也是这样落户中国大陆的。

(4)全球化错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只要问一问“现代化错在哪里”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了。全球化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颠覆传统,就会有各种问题,除了对于社会制度的挑战,还有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它会损及很多人的利益。本质上就是前面“什么是全球化”里说的,“不过这是一个不知其终点何在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冲突不断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要说全球化之“错”,恐怕就是谁也料不到它的未来。

所以,反对现代化的执政者把现代化的冲击说成是“西化”,这事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反对现代化带来的技术冲击以及贸易冲击的人则说现代化是“全球化”,把自己的工作划到别国去了。其实都不过是一件事不同的说法。

以今天的美金价格计算,1964年美国的高科技企业AT&T的价值是2670亿,雇员758,611人;2015年的高科技企业Google价值是3700亿,雇员55,000人。若以同样的效益下以同比价值计算,今天的Google可以再增加比现在多出18倍的员工。英国牛津大学2013年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按现在的计算机与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到2034年,也就是经过20年的发展,现有的美国工作机会有一半会被机器人(包括计算机操控)取代。(当然,这中间还会产生新的工作。)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1976年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当然城市要远高于此,但绝大部分人生活于贫困中,这是当年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有的记忆,这是事实。没有中国开门加入世界的现代化,中国人只会永远穷下去,其他的传统转型国家没有例外。传统社会加入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欢迎的事,对于传统社会来说也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但是,传统社会里的人们接受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并用它来理解现代化进程,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只要这种思维方式不改变,传统社会的专制等落后的制度便不可能改变。历史就是这样演进而来,不是某个人的设计,而是因为人本身的不完备所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将发达社会(包括制度与技术)与落后社会隔离开来而能达到目的。已有的历史经验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2、《细思》的失误

下面我按照上面第一节总结的《细思》的主要论点逐项分析该文的失误。

(1)关于大选

第一点,在比较两个候选人上,该文认为,“即使一定要从道德的方面出发的话,也是“诚信”比贪念女色更重要。”这话有暗示川普不过是贪念女色,而柯林顿是“诚信”有问题。其实川普的诚信问题比之柯林顿有过之无不及。事实都在那里,无需浪费笔墨。真正的问题在于川普对于保守主义的理解,尤其是坚守法治的理解上存在屡屡进行对于美国法治体系的无端攻击,加上个性上缺乏领袖人物的专注与稳健,这才是主要的问题。其次,川普将治国与治理公司混为一谈,更是显出他不懂治国领袖与公民一样都在法律之下,私人公司领袖则拥有公司,公司规则是用来管理别人的,不是他自己。秉持这样的观点来治国,要“重塑美国的伟大”,这样如何可能坚守法治?

第二点,该文认为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政界都被全球化的糖衣炮弹腐蚀了。屁股决定脑袋,全球化等于是让政客们的屁股有了更大的地盘拉屎放屁,指望他们反对全球化,当然是不可能的。”这里说明作者把美国政治里早已存在的问题归于全球化,没弄清楚全球化就是现代化,它是一个全球各地域文明都不可避免要走过的过程。所以,作者说,“我们现在讲的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快速的全球化的过程,是在克林顿的任期内开始的”。柯林顿任期(1993-2001)里推动的贸易协定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当时的主要认识还是认为贸易一定会创造繁荣,创制更多的工作。后来美国经济的繁荣也说明了贸易的确可以赚钱,赚大钱,那时有谁认识到后面的结果将是技术进步创造的工作填补不了失去的工作?

在柯林顿任期内出任美国财长(1999.6-2001.1)卸任后任哈佛校长的萨摩斯(Lawrence Summers)于2013年在美国经济研究所夏季研究班(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Summer Institute)的演说里说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这中间的演变:“Until a few years ago, I didn’t think this was a very complicated subject: the Luddites were wrong, and the believers in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re right. I’m not so completely certain now.”(直到数年前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题目:卢德主义者错了,相信技术与技术进步的人是对的。我现在对这样的想法不再肯定一定是对的了。)

萨摩斯1991年起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1993年起到白宫任职副财长、财长,历时8年。到2013年,也就是离职财长12年以后才说出上面的一番话。以萨摩斯的学识和经验来衡量,我们应当知道这样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柯林顿的经济政策当然跳不出这些经济学家的认识。

(2)关于全球化对于美国的危害

第一点,该文说,“这波快速的全球化,让美国的制造业几乎完全奔溃了。”原因主要在于“开放国门,却又没有措施让其他国家开放国门。这是从克林顿任期内开始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说明作者根本没有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发生的。文章说,“在没有建立全球政府的情况下,快速全面的全球化,就不仅仅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且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冲突。”这话就太离谱了。什么叫“全球政府”?难道要有一个“世界总统”才算有了“全球政府”?有这个可能吗?没有的话,全世界就不要贸易了?

事实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试图建立世界秩序。如我在本文开头所说,这是现代性的一部分,所以现代性的5点就包括了“遵守与改进世界秩序”。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是“全球政府”的一部分,它靠大国来维持,靠大家来遵守其中的规则,并不断改进。世界各国都是主权国家,世界秩序的维持也因此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如前面的分析,贸易理论并不是万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是人们可以预料的,所以才会出现想象不到的各种问题。《细思》的论点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根本站不住脚。

第二点,该文论证前面的看法,举中国为例,说,“为什么中国在这次选举中屡被提及?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全球化下,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之间的矛盾。克林顿任期内,批准中国加入世贸。当时,中国答应是15年之后,在通信、金融等等方面,开放国门。但是,到了今天,都多少年过去了?不要说开放国门,让外资进入了,反而是越来越闭关锁国了。显然,中国政府没有遵守协议。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也无能为力。奥巴马不得不重新搞一个 TPP,就是被川普攻击的那个新关贸协定:你都不能要求对方遵守既有的协定,搞个新协定,又有屁用呢?

读者看明白了我前面做出的分析,就知道《细思》在这里又是信口开河。作者要证明什么呢?难道柯林顿不让中国进入世贸,中国就会全面开放?中国在专制下穷了那么多年也没开放,柯林顿如果真能拿世贸捏住中国的话,世界历史都要重写了。中国政府没有遵守协议正是因为中国不具备现代性,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与世界相隔离是中国的不幸,也对于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益处。中国的愚昧落后只有通过融入世界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也应当对中国开门。至于开门后所遇到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而不是再关上大门。

第三点,该文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因为中美大资本家们通过“中美国”这个全球化的怪胎,盘剥了两国的底层人民,中美两国的底层都是受害者。”这话根本违反事实。的确,中美两国的大资本家的确是最大的收益者,但是,中国数亿人脱贫难道不是事实?因为有了大资本家是最大的受益者,难道中国就要永远隔离于世界?或者是等到中国成为现代国家后才接纳中国?那一天在哪里?这种想法与期盼中国崩溃或者是关门来建设美满世界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思路。

(3)“中国对于美国的危害之大第二点就是政治制度的区别。”

《细思》谈过全球化,具体到中国,读者说“中国对于美国的危害之大第二点就是政治制度的区别。”该文进一步论证说,“可以说,全球化这么多年,不是美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国,而是中国的权贵封建主义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政府影响到了美国,虽然中国政府很想这么做。而是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社会阶层自然分化了:有的阶层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比如华尔街、软件工业的从业人员等等。而有的阶层却在这过程中完全成了被淘汰的失败者。

这些话在我看来就更离奇了。中美政治制度不同,两国交往里互有影响。不过,真的是该文所言,“全球化这么多年,不是美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国,而是中国的权贵封建主义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吗?太离奇了吧!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那就是: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演变成了中国式的权贵封建主义的生活方式了。任何一个从中国80年代走出来的中国人,如今回到中国看看,再比较一下你在美国的生活,你说说究竟是中国更像美国了还是美国更像中国了?

(4)“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

《细思》最后做的就是向大家介绍作者发现的“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我说这是作者的发现,是因为作者引用的文字里没有地方说明人家已经发现了这个了不起的“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密码者,人们不知道的秘密存在,所以是一个事实,所以民主必定很快就要玩完了。

其实,现代科学思维的要点就是质疑与不断的自我否定,这才有发达的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个社会如果进入了冷漠、自我肯定、不允许批评,这个社会也就必然要走向衰落。美国社会能否避免这个问题,早已是全社会不断争论的问题。只要打开任何一份研究刊物,没有少过批评美国自身的文章。不过这种批判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至少要肯定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个人自由的原则,法治不可缺的原则等。因为批评的目的最终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像人一样的生活,不是为了几个人能像人一样的生活。

我认为,“民主可能会自我毁灭”,这是一个想法,会不会发生,大家等着看。而“民主自我毁灭的密码”则恐怕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说法没有实证来证明它的存在。不过,即便如此,谁也不能保证“民主可能会自我毁灭”的可能性不存在,只是说它可能存在时,不要把它认定一定存在。仅此而已,读者诸君切记。

最后向读者介绍几个我知道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假设:

A、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其竞争的本质影响下,最终会因为技术进步而走向解体。后面是什么他没说。(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必定消亡说。)

B、社会经济学家福山分析说,社会主义阵营垮台后社会制度就没有可以改进的了,只有不同的民主社会是唯一的形式。(社会制度发展终结说。)

C、近年来法国经济学家匹克提认为,现有的贫富差别问题根子在于资本的收益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要通过税收调节才可能防止贫富差别不断扩大。(“新资本论”)

D、瑞典科学家罗斯林2015年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的全球进步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恐怕也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他认为联合国定下的在2030年时在全球消灭极端贫困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在很多受过很高教育的人看来不可能,因为这些人看世界的方法还是60年前的样子。”

未来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至少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早已说明没人可以预料它。美国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少不了出现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我们至少要理解问题后面的历史,而不要被一些读起来顺理成章其实多是一些不顾事实的想当然的奇谈牵着走。

编辑一次,纠正最后一句。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9402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