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稀里糊涂说小留 |
 |
xilihutu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3/29 文章: 9278 来自: 美国 经验值: 298846
|
|
|
作者:xilihutu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几天前一位老朋友转来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好像以前读过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light 再次转贴海川后我从头通读了一遍(见后附录)。
第一,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以我在美25+年的经历与第一感觉,这篇文章满真实,但同时觉得不熟悉。很矛盾是吧?于是我赶紧转发几位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询问。
第二,几处硬伤:
1)记得我小孩 2007年 SAT 考试后通常要等近一个月才有结果,刚刚查阅 collegeboard 网站今年2015也需要2周才能有通知:
https://sat.collegeboard.org/scores/availability
然而在文章中2008年只需要1个礼拜:“轰轰烈烈地下一个周末,Regina接到collegeboard的信,有关我上周六的考试blahblah。”
2)美国医院医生通常不管账单,也不太会先查保险再看病,而且是外伤轻伤急救。
文章里:”医生让Regina先记自己的医保,她不愿意,执意要等中介的电话,我痛得要死要活,医生看不下去“。
3)她的 GPA 成绩既然是 4.7 也就是全 A+ 以上,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唯一的安慰是AP世界历史终于挤进了A的行列“
第三,人物,情感的混乱加上吹大牛:
那女孩刚去时,“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后来就很中国式的阴暗地以为“听说Regina去我的学校闹事了。走访了我所有的老师,诉说了我们的故事......或许怕我去讲她的坏话吧”,以及后一家庭的“她爱他,他爱我,我却和她同住一个屋檐”(这次可能不是因为她太勤奋啦),最不可思议的是:“为了两个月的开心,不停地参加教会活动,从帮助别人的快乐中,以寻求内心的平静。不再把大学视作一切(当然也做了一件后悔要死的事,在换乱的换家庭的时候没叫Harvard的FA材料,最后进了WL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却也足够后悔的了)”,好象是她本来是轻松去 Harvard 结果由于她忘记了申请才去了 WL?
那 WL 是神马鸟学校?查 google 才知道可能是从来就没听说过的: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从她整个文章中我们看到,其实她最后学习到了她真正该学习的东西,在“坚强”一节里,她总结道:
“那些成就中。自己越来越少找到快乐。却在和一群女生踢足球,为了她们的快乐共进退的时候,在主日学校和一群小孩嬉闹的时候,在给隔壁爷爷修水管的时候,找到了那么真实而且有存在感到快乐。一时间胖了不少。却满脸红光。没有IVY录取,ETH Carleton也很知足。”
无论是WL还是Carleton,与 Harvard 都不是10个量级的比较...小女孩还是不要自以为 Harvard 会来轿子抬她求她去 IVY League。
最后,老稀因为文章里有太多的小女孩对他人心理的猜测,而认为她来美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流文化而搭便车上大学而使用了老芦的“阴谋家”专用名词,而差点与国内弟弟吵架翻脸。
附录1:
原文:“中国女生太勤奋 激怒美国寄宿妈妈”
附录2:
朋友讨论节录:
C: 别人的"被激怒", 不是因为"勤奋", 而是做人待物的态度
L: Personally,我觉得那篇文章是编造的,我不相信哪个小留有那么能干,简直赛过老知青了
如果是真的,那就更令人不寒而栗一一一个小青年的心地咋那么老道阴暗?
所以,还是希望它是揑造的
C: 我姐姐的外孙, 一个从14岁开始来美国留学的孩子, 我目睹他几年来在美国的经历, 可算是观察他们这一伙的一扇窗, 这帮孩子是堕落的一代。那所高中从去年秋天开始, 不得已改变了小流寄宿的做法, 租了个大房子, 把小流们弄进去集体住宿。
我在波士顿有两个朋友曾经在家里接待过几个小流, 我听到的故事多是抱怨。
他们一个突出的通病是说谎不当回事。
还有被学校开除的
W: 因为他们来自一个不说谎就无法生存的国度。
C: 我姐的外孙那会也被其寄宿家庭赶走, 当然只是找个借口让他搬走, 但这个家庭给我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 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我看了只有叹气的份。 事情过后我透露了一点原委给孩子他妈, 当妈的竟然还毫不犹豫地为孩子辩护。这些孩子在生活自理上是残废的, 但享受却是不能少的, 而且关键是不懂得为他人着想
附录3:
中文网上讨论:
万维读者:西尼 评论日期:2015-02-18 20:22:27
交换学生就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了吗?那不是成了交换监禁了。
回复此楼
13楼
万维读者:XWZJ 评论日期:2015-02-18 20:07:43
这个小留学生还是相对幸运的,她寄宿的地方没有美国异性色狼,否则必被偷看洗澡,也很可能被性侵。
回复此楼
12楼
万维读者:cmll 评论日期:2015-02-18 18:14:33
鄙视一下子,楼下这条共狗实在恶心。既然你知道那男主人图谋不轨,为何不报警?你很可能是贪腐一族的畜牲,跑美国来消灾。回去继续贪啊!
回复此楼
11楼
万维读者:hotdog99 评论日期:2015-02-18 10:57:53
作为亲眼所见的见证者,我同意小女孩儿对寄宿家白人心态的判断,当然这可能是特列。
我见到的另外一个交换孩子在美国寄宿家庭的经历是,那家的男主人偷看女孩子洗澡,而且要和那女孩发生性关系。
这女孩想申请美国好大学,积极向上有什么错?
各位狗粮党尽管不认可自己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冷漠,不团结的劣根性都被各位继承了而且发挥到了极致。 鄙视
回复此楼
10楼
万维读者:cmll 评论日期:2015-02-18 09:39:44
恬不知耻的小留,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回复此楼
9楼
万维读者:majiaa 评论日期:2015-02-18 08:24:30
这个故事其实才是典型的价值观不同的例子。cici认为自己委屈是因为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告诉她那样做是对的。而她的寄宿家庭的价值观显然与她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持同样的价值观,但是cici的寄宿家庭的价值观却是与美国的主流价值非常接近,而cici的价值观与中国主流的价值非常接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两种文化的价值观的冲突。
回复此楼
8楼
万维读者:haochilao 评论日期:2015-02-18 07:23:12
这么苯,还能上MIT?
难怪碰到苯得难以想像的MIT毕业生!真烂!
回复此楼
7楼
万维读者:八面山 评论日期:2015-02-18 05:30:49
这是一篇登过(至少一次,可能多次)的文章,不同的是,上次没有作者的照片,这次上了照片,更加说明作者认为这事的发生自己是受害者,才怎么理直气壮。上次读了文章之后,我曾经跟过贴,这次再阐述一下很有必要。交换学生,就是通过双方的学生互换,达到相互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思想,当然还有教育。那么作为交换学生,与美国人进行文化交流就是自己责任,也是一个学习美国文化的机会(很多中国人以为学习只是书本上或课堂上的事)。不然要交换学生干什么?这些道理是人尽皆知,不需要再解释,或写在一个协议上的。但作者显然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应该要做什么,而是把这当成了一次免费来美上学的机会,而她并不满足于只上中学,更想通过这个机会考上名牌大学。于是,就把自己的学业凌驾与交流之上。其实,她基本上与房东就没有交流,把房东当成了一个可以利用的跳板(虽然她主观上不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这当然与房东的期望相违背。人家愿意自愿提供食宿,当然是想了解中国,这本身就是好意,也是好事。作者的无知,自私,让人家深感失望,从而造成了这个问题。但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受害者。这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复此楼
6楼
万维读者:fk50c 评论日期:2015-02-18 00:20:38
自己恬不知耻地借交流学生之名,行免费吃喝借机申请大学之实,然后对别人的反感肆意歪曲,唧唧歪歪地最后导出美国人就是见不得中国好这个中心思想。这种吴小平式的五角文章反复刊登,应该能让不少无脑国民更加仇恨美国的。
回复此楼
5楼
万维读者:crwllg 评论日期:2015-02-17 22:54:42
又读到这个被笔饰的旧故事了。一个被代理好言相骗的交换生,借交换之名以骗取学生签证,避免托福之类的考试直接被录取,从而继续在美国读大学。
一个领养中国孤儿的母亲,满心欢喜地盼来了中国的交换生,兴奋着她的中国养女终于有机会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这本是交换program的目的,也是为何美国的那些父母们接受这些交换生的原因,但program有严格的规定,当“completion of your exchange program”必须离境,不得进行停留工作或学习。而在这点上美国的家长得到的信息和中国代理吆喝的近乎背道而驰。
一个月后这位母亲发现了中国交换生的企图,于是便有了严肃的对话,指出1.你在利用我们,2.你在欺诈(program)。在外面呆上一阵子的都知道,在美国,同样在大多数国家,欺骗是最难令人容忍的行为之一,一旦失信了很可能意味着失去一切。
首先这位母亲要停止交换生与养女的接触,因为交换生有严重的品质问题,接着这位母亲向program的sponsor进行了举报,我想大家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结果会是什么,这个交换生以后很难再获得签证。
国人的骗术绝对能进吉尼斯纪录,为了来美,假难民假结婚假...八仙过海令各国移民局瞠目结舌。一个以欺骗为始的假交换,本可以用金钱摆平,但这位母亲太轴,为自己的养女不久能遇见一个诚实可爱的交换生,要捍卫program的尊严,这下真激怒了交换生(确切讲是她的家长),尤其恼火的是拿钱的代理,阴沟里翻船以后这碗饭还怎么混!拿钱没办成总得有个交代,而以中国人美国人这个话题是最易被某些人物支持的,和搞签证比耍笔杆子太简单了,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全解决啦!
回复此楼
4楼
万维读者:Gamos 评论日期:2015-02-17 22:39:00
同意Robert看法。
回复此楼
3楼
万维读者:西西弗斯 评论日期:2015-02-17 22:25:04
美国很多普通小市民心态也是扭曲得很呢。 高中来交流, 当然是来考大学的。 SAT 2270分进藤校微乎其微。 把一个16岁的女孩子这样送出来是家长的不负责任。 透支的身体是会留下病根的。
回复此楼
2楼
万维读者:Robert123 评论日期:2015-02-17 22:12:11
问题不在于她太勤奋,而是她太过疏远寄宿家庭,让人觉得她根本就不是来交流的,而是在利用交流项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觉得受骗上当被利用。
作者:xilihutu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是你对还是我right?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