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華夏文明之祖師,舍國尊生周太王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華夏文明之祖師,舍國尊生周太王
草虾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性别:
年龄: 35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88
经验值: 10200
标题:
華夏文明之祖師,舍國尊生周太王
(7209 reads)
时间:
2013-2-12 周二, 下午8:47
作者:
草虾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quote="螺杆博讯"]“炎黄二帝”与黄帝陵
...
黄帝陵也是根源于中国文化的糟粕——帝王文化...大修黄帝陵,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旅游收入肥已私囊,其次才是统战需要,绝非是为敬仰祖先。
既然各地黄帝陵都没有其确凿的考古证据...中华民族的祖先牌位在它中共眼里,只是个工具而已...海内外一切爱国的民主人士团结起来,揭露民族败类中国共产党数典忘祖的无耻伎俩,戳穿它亵渎中华民族祖先的统战阴谋。刨了那个子虚乌有的中共统战工具黄帝陵,刨了那个愚弄迷惑中国人民的毛腊肉纪念堂![/quote]
答:
陵的本意是土丘,黃帝陵的意思就是在黃土地上壘一堆黃土,有什麼神聖的呢?
炎黃皆垃圾。
華文聖經之《尚書》之內,沒有五帝,開頭就是‘帝堯’。‘堯’字形是壘土在兀案上,‘帝’=地,帝=Queen。觀察字形‘立’‘辛’‘帝’可知,‘帝’就是土地上的立木。史記:“帝堯者...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爲帝舜。”所謂【中國】就是‘中央的土圍子’。支陸在周朝以前的,尚且處於昧愚的母系社會,崇拜母性的土地神。
所謂夏商周,乃是以三門峽為中心的山西、河南、陝西的三大部落的輪番征服,不可能有周朝之前的商朝600年、商朝之前的夏朝800年。禹、商、周,三個字都是對稱結構,很像是圍城或者城門的形狀。
東周戰國時代,五行學說流行,於是有人編造了五帝說:黃帝即黃土地之神,炎帝=赤帝即紅壤之神(今河南南部伏牛山、信陽地區向南),青帝即東方的山東的土地神,白帝即西方土地神,黑帝即北方土地神。青帝演變為東嶽大帝、關聖帝的崇拜,黑帝之蒙古人忌諱黑色喜歡綠色,白帝即蕃巴,今吐蕃喇嘛也。至今剩下的黃帝炎帝,其實就是種小麥的黃土、種水稻的紅壤,沒有什麼高尚意義。
司馬遷講的清清楚楚:“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司馬遷根據五帝傳說,勉強編造了一個黃帝,作為假託的歷史的引子。司馬遷也沒想到的是,“帝”=foremothers,是女性概念。
戰國時的山東臨淄的稷下學宮,集體編寫了一套政論經典,號為‘黃帝四經’。對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老子》与《黃帝四經》,可知《黃帝四經》的內容是根據《老子》的內容加以闡發的,這個過程是在《老子》之後的幾百年。最後呢,《黃帝四經》的內容演變為《韓非子》,成為秦嬴政的理論來源,即專政制度的理論來源。因而,《黃帝四經》及黃帝都不值得崇拜。
然而,支陸上演了一出鬧劇,台灣的地溝油活佛‘睿吉祥’喇嘛居然代表全體‘炎黃子孫’朝拜黃帝陵。其一,正宗的喇嘛應該是吐蕃人,‘白帝’的子孫,不是炎黃子孫;其二,炎黃是道教概念,真要祭拜也該由道士操持,怎能弄個番薯喇嘛呢?其三,拜神應該跪下以示虔敬,地溝油活佛睿吉祥卻以官府講話的姿態,氣宇軒昂。
自從猴子以來,直至今天,所有的經濟開發、軍事政治都是利己的獸性的延續擴張,所有的君主都要求臣民‘愛國’,為自己充當奴才炮灰。這些君主,不過是猴王的強化而已。
華人歷史上真有文明之祖嗎?我以為,唯一的是道學祖師‘太上老君’,即周朝的太王。史載“周道之興,始國於豳”,狄人來犯時,太王(姬亶,時人稱為亶父)為了不讓人民當炮灰而主動流亡,放棄自己的王位,這種舍國之舉,比釋迦摩尼早了500年。結果,天下皆知他不愛國而愛人,紛紛來請求太王作為仲裁者。太王的孫子就是文王姬昌,整理了周易。
不了解道學者,往往誤以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其實‘老子’的真身是‘太上老君’的21世孫‘姬札’,在江南叫做‘延陵季子’,吳國滅亡之後去北方流亡講學,被孔子尊稱為‘老子’,因他比老子年長30歲。孔子相魯失敗之後,也學太王和老子去流亡列國。儒學、墨學,皆為道學的分支。若把儒學奉為正宗,等于砍掉了華夏文明史最初的500年。而且孔子推崇的周公姬旦,是太王姬亶的曾孫。
周朝還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召共和’,是為華人歷史的確切記錄的開端,那一年的暴君周厲王也是流亡去了野豬山,死在哪兒。
但是,儒教為何成為‘中國文明’的‘主旋律’呢?原因很多,其一是支陸歷史的規律是北方滅掉南方,所以鼓吹北方的孔子而忽略南方的老子,其二是所有的專政君主都不願意聽到‘太王舍國’‘國人暴動’的規勸,其三是跪拜神靈的儒教在劉邦時被叔孫通篡改為跪拜皇帝的邪教,其四是儒學淪為下流的儒術,鄉下人叫做‘假大丫頭夾卵子--裝逼’。
什麼叫做文明呢?就是器物豐盛、名利兼得嗎?非也!所有的鬥爭、奪取、克服、戰勝、精進...都是利己的野蠻獸性的延續,文明則是舍、棄、退、避、讓...利他的理性。
所以,文明和野蠻的區別在於利他還是利己。
以上愚見,供道友切磋。
華人“亞伯拉罕”周太王
【作者:茅山道】
“第一共和”先生認為“中国需要一个麦基洗德的老子,也需要一个亚伯拉罕的始祖——轩辕黄帝。”,這個問題既有嚴肅的學術價值,又是華邦的道德重建的迫切需要。竊以為這個問題可以另一種表述形式為“華人的父系始祖確定為誰,如同亞伯拉罕?”或者“華人的亞伯拉罕應該是誰?”
猶太聖經之中的亞伯拉罕,是一位父系祖先,也被耶穌教及伊斯蘭教共同尊奉,甚至當今的華人基督徒也在經常談論“閃的後代、含的後代”。所以這個問題可以解析為:
1,為何崇拜父系祖先?
2,血統溯源与理性崇拜如何契合?
3,華人的父系血統如何溯源?
【1,為何崇拜父系祖先?】
這個問題的含義是為何崇拜父系祖先而不崇拜母系祖先?很簡單,因為母系是原始的感性的本能的,父系才是後天的理性的有選擇的。母親的本能是孕育,如同土地生養萬物。她孕育的孩子的基因可能是她所喜歡的,也可能是強加於她的。按照人道主義的原則,一個女性即使是遭到強暴而懷孕的,她也不應該流產而有義務生下孩子。任何一個母親都愛她的孩子,所以不需要崇拜母親。按照聖經說的上帝造了泥土,再以泥土造出亞當,再取亞當的肋骨造出夏娃,那麼:夏娃的母親是亞當,亞當的母親是泥土,泥土的母親是上帝,還有什麼意義呢?那麼,崇拜母性就導致了無意義。耶穌教否定了羅馬公教的聖母崇拜,就是這個道理。
即使是魚類獸類,母親也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撫養孩子,所以人類的母性与獸類的母性沒啥根本差別,俗話說狗娘養的孩子狗娘疼。人類不同於獸類的是,一個成熟的男人必須富有義務撫養教導孩子以文明的方式,而不是象公狼公羊一樣的僅僅提供武力保護。
什麼是文明呢?我想就是男人如何使用武力?必須有節制的理性的使用武力,必要時犧牲自己,這才是文明的意義所在。即,男人要懂得克制、忍耐、奉獻、犧牲、超脫,等等。因此,父系崇拜才具有意義,具有美好精神的父系祖先才值得紀念。否則,如果單單記錄血統的家譜,一個男孩誇耀的父祖如果僅僅具有武力、錢財、美貌,那麼与種馬種狗的家譜不也沒啥差別?所以,父系祖先崇拜的意義在於他們的美好精神,包括兩個方面:一,他處於弱勢時,如何奮起反抗不畏強暴?二,他處於強勢時,如何愛惜婦孺不欺弱小?這二個方面合成起來,就是慈悲。
父系崇拜必然涉及所謂正統,歷來有血統、法統、道統、地統之分。血統是原始崇拜,例如吐蕃佛教之薩迦宗、清真教之伊朗什葉派。法統為指定衣缽的傳播,例如吐蕃佛教之格魯宗、清真教之伊拉克遜尼派。道統為學術思想的傳承,例如周文王、孔夫子、孟夫子、程頤程顥、朱熹、王陽明、王艮、顧炎武,並沒有詳細記載的譜系,但被認為是學術思想的演化。地統者,強盜佔據故地即宣佈自己為正統,侵入就是繼承。例如突厥帝國滅掉東羅馬帝國即宣佈繼承之,司馬光通鑒論三國六朝隨唐五代以至宋。
血統是生殖崇拜,地統是強盜邏輯,法統是歷史延續,道統是文化提純。
【2,血統溯源与理性崇拜如何契合?】
人類各個種群幾乎都有自己的宗教崇拜,以自己的祖先為崇拜目標。當然有初級和高級之分:初級的可能是多神的甚至人與神鬼混雜在一起;高級的則僅僅崇拜傳說中的男人,他是一切美好精神的化身。這在神學上構成了一個階梯--人崇拜這位聖人,而這聖人是所有超人的神秘力量派遣來拯救世人的。即,所有不可知的力量或者奧秘,統統託付給這位聖人。
但是,宗教之中還有血統溯源与理性崇拜如何契合的問題,因為“非其鬼而祭之,諂也。”這牽涉到所謂民族尊嚴以及傳統文化的發揚問題。如果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一種宗教,那麼等於沒有宗教了。如果這世界上都是“龍的傳人”,那麼就無所謂龍了。宗教是各個種群的文化特質以及歷史傳統,區別於其他種群。
宗教的傳播還要印證到實際的人口遷徙和血統交流的問題。例如亞伯拉罕一神教分化為猶太教、耶穌教(正教、公教、新教)、伊斯蘭教,因為他們都屬於地中海部落,社會發展史上確實存在血統交流,即使是從西伯利亞殺過去的匈奴人突厥人,也是征服當地之後通婚並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相比起來,華人移民在外邦被排斥,很大原因是不像匈奴人突厥人那樣歸化當地。
這個問題,吐蕃人的解決方案最為有趣,達賴喇嘛十三世土登嘉措說:“佛祖慈悲,化身為猴子,与女妖交配,生下六支小猴子,是為吐蕃人的祖先”。我以為,這個寓言的意思是:人類在具有佛性之前,還是屬於猴子,各種經濟政治的開發繁榮都是獸性的擴張,不值得崇拜;只有有了舍己利他的佛性,人類才有意義,才成其為人。
達賴喇嘛十四世丹增嘉措說“最好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祖先的宗教信仰”,此話頗為值得深思。吐蕃全民信佛,因為佛陀誕生的尼泊爾与吐蕃具有地理板塊的一致性,蓮花生、阿迪俠等等佛學大師相繼入藏,甚至尼泊爾成為了噶丹坡章的屬國。亞伯拉罕一神教的傳播,也因為地中海的商業交流和種群交流的便利。但是,華邦与地中海之間的交流歷史很短,而且沒有大規模的婚姻交流,那麼華邦的華人崇拜亞伯拉罕,判別自己是“含的子孫、閃的子孫”,就有些怪異了。竊以為,從馬秀福音讀來,一方面說木匠亞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一方面又說耶穌是處女受孕的,那麼可見耶穌的教義是否認血統崇拜的。即,為了人類而獻身的耶穌值得華人崇拜,但是華人基督徒研究亞伯拉罕的血統流傳之“以實瑪利”就毫無意義,悖逆了耶穌的教導。
【3,華人的父系血統如何溯源?】
如果確實需要一位“華人的亞伯拉罕”,竊以為應該是周朝的太王姬亶。他的事蹟記述於多種華文典籍《尚書》《詩經》《呂氏春秋》《史記》等等,特別是《呂氏春秋.开春论.审为四》曰:
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以皮帛而不受,事以珠玉而不肯,狄人之所求者,地也。太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处而杀其子,吾不忍为也。皆勉处矣!为吾臣与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以养害所养。”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太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尊生”,即“尊重生命”,這是號稱“專政之父”的呂不韋給周太王的評價,因其面臨侵略放棄王位而流亡,這種“不抵抗、非暴力”的流亡,与佛陀、基督、達賴喇嘛是驚人的一致?而且比他們早了很久很久,實在是華邦的精神驕傲。
太王姬亶与華人的血統關係呢?答案是幾乎所有的華人男性都有姬亶的基因。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太王的大兒子泰伯,“斷髮紋身”而修道未娶是最早的“和尚”,自號“匄吳”即“丐乞的老虎”是最早的民主領袖;
太王的二兒子仲雍及其後裔即歷代吳王,吳國滅入越國,越國滅入楚國,之後吳氏流亡到鄱陽湖區,秦漢時有吳芮號為‘番君’,又為長沙王,並与嶺南的南越交往。他的家臣辛追就是“長沙馬王堆”的主人,可見:以《老子》《黃帝四經》等等華文典籍為代表的華文文明是通過吳氏長沙國的保存並從東越流向南越的,仲雍的男性基因流布了長江流域;
太王的三兒子季歷及其後裔即歷代周王,建立了河淮之間的周朝的諸姬同姓國,並與其他異姓國通婚,季歷的男性基因流布了黃河流域;
綜上,太王姬亶的基因流布了黃河長江之間,以至嶺南、台灣。
太王姬亶在當時被稱為“亶父/亶甫”,他的孫子成了“周公”之後尊其為“古公”,他的曾孫成了周王之後尊其為“太王”。茅山道教尊其為“太上老君”,並說他“一氣化三清”,即泰伯為玉清元始天尊、仲雍為太清道德天尊、季歷為上清靈寶天尊。
太王以後的秦嬴政漢劉邦等等皇朝建立者,或殘暴或奸詐,都不值得被定義為理性的化身。
【4,太王是怎麼“失踪”的呢?】
太王姬亶在華人文明史上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如同他的曾孫周武王伐商時所說記載于《尚書.武成》“太王(姬亶)肇基王跡...有道曾孫周王(姬)發,將有大正於商...”。但是,太王姬亶作為南吳和北周的共同祖先,居然差不多混到了“失踪”的地步,又是為何呢?
因為太王的精神是“舍國”“尊生”“愛人”,而所有的君王都要求“愛國”“尊王”“強國”,所以首先是他的王孫們率先拋棄了他。春秋之末,河淮之間的周氏諸姬自相殘殺,比較有名的大國滅亡最先是南方的吳國。吳國的王子姬札(季札)是唯一繼承了太王舍國的精神的,三次讓位給三位哥哥,但是他的侄子們卻自相殘殺,經過闔閭刺僚、夫差稱霸,吳國被越王勾踐滅掉,開啟了列國大亂,甚至周王朝廷也分裂為東周西周,諸姬紛紛滅亡。北方唯一繼承了太王舍國精神的是衛國,多次自貶從公爵到子爵,雖然得到秦嬴政的尊重而不滅之,但是秦二世胡亥卻忍不住手癢而滅之。
原因另一個是儒家的歪傳。孔子編造的道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這話琢磨一下就是不靠譜的,因為堯舜禹三代是傳說的,商湯怎麼能一下子蹦到周文王呢?周文王的周禮是直接從周太王繼承來的,為何沒把周太王列入道統呢?還是因為當時的國君們都想“強國”,孔子就推銷說周禮是強國之路。如果孔子談起太王“舍國”,那麼等於澆滅列國國君的“強國夢”麼?所以關於“周道之興”,孔子只能談到“文王陰修德”而強國,到此為止。孔子在推銷周禮之時就閹割了周禮的創始人太王,可見儒教之開端就是投合人性的弱點。
原因之三是秦嬴政取代周朝之後,廢掉周朝的道統,自創“皇帝專政”。漢劉邦豎子成名之後頗為心虛,那麼叔孫通之流的儒生就把跪拜死神的禮儀用於跪拜這個活鬼,那麼儒教就更加墮落了。再加以後歷次的北方皇朝征服南方,那麼當然要抬舉北方的儒教、貶抑南方的道教,當然更沒有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會感興趣于“太王舍國”。託名道教的各派方士當然也很知趣,只敢向流氓皇帝們推銷“黃帝禦女八百而登仙”的金丹符籙,那麼“舍國尊生”的太王也就改行成了“愛國煉丹”的“太上老君”。春秋戰國的思想家們被後人稱為“先秦”,於是人們只知有秦不知有周,也就更加想不起來有個“周太王”了。
近代華人崇拜洋人的“賽先生、德先生、馬先生”,破產之後忽而叩拜“亞伯拉罕先生”,當然更要踢得遠遠的把自己的祖先“周先生”。
【5,黃帝之難考】
那麼,“黃帝”是否值得崇拜呢?竊以為意義不大。因為,‘黃帝’在華文典籍中的出現最早是在戰國時代五行學說流行之時,比周太王晚了五百年,而且沒有具體的人物。但是,戰國時的黃帝又被描述成在《尚書》的帝堯之前的大神,那麼依照年代推斷必定是個母性的土地神。
“帝”字在華文中是母性神的意思,直到梁高祖蕭衍的登基詔書中還寫著“皇天后帝”。蕭氏既是皇族又是大文學家,深通文字。但在秦楚爭霸之後,得勝的秦嬴政以為自己空前絕後,要求群臣為自己特擬尊號,駁斥了群臣議定的“泰皇”,自稱“皇帝”。群臣都不是文盲,所擬“泰皇”之號,“泰”表示偉大如同“吳泰伯”“泰山”,“皇”是周朝天子祭拜的天上父神之名,即“昊王”“昊天”“天照大神”。但是,秦嬴政是阿胡亂支出身的文盲,自作聰明把男皇和女帝捏到一起,就是他自己了。後世的皇權崇拜者群起效仿,於是“皇帝”“黃帝”就分不清了。
“黃帝”不僅沒有任何考據,而且在《史記》中的記載還是混亂的。《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卷五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這個“少典”是誰呢?他/她既生了黃帝,又隔了五帝還活著,還生了“女華”作為秦氏的祖母。如果解釋不通這個“少典”,那麼“黃帝”就無從解釋。而且,“軒轅黃帝”同時代的神農、炎帝、蚩尤又都是誰生的呢?“黃帝”的特徵是“天生聖明、戰無不勝”,似乎与穆斯林的穆汗墨翟或者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差不多,那麼“黃帝”被崇拜的結果就是“偉大光榮正確”的“唯我獨尊”,而不會是“尊重生命”“眾生平等”。
竊以為,如果可以構建一個華邦本土的神話世界,那麼應該有三度空間,即黃帝、太王、老子(季子)。孔子是學術大師但不能當作偶像來崇拜,因為他自己說了“不語怪力亂神”。當然,黃帝比太王更加虛無縹緲,也更有想像發揮的空間,探討的變路也可以有很多。
而今,“愛國”已經是各式人等的High金丹,甚至城管們拆遷們都覺得自己手中捏著關雲長的大刀片子,那麼,能否讓煉丹的太上老君還魂回來,竊以為是有必要的:舍國還是愛國?尊生還是尊官?
最後,再次感謝第一共和先生的提示,促發了這篇帖子。
【草於2010.05.04,支陸SB會SB時】
作者:
草虾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119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