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曹汝霖回忆录为例谈谈如何读史(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曹汝霖回忆录为例谈谈如何读史(二)   
所跟贴 明治年代日本涌现出的一代英豪与米建國英雄相比功績尤過之。只是留下的制度卻有大問題。正好證明制度才是根本星地 -- 妖刀 - (10 Byte) 2012-10-10 周三, 下午10:56 (362 reads)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你說的不錯,日本最初的憲法有漏洞,就是統帥權問題。但美國憲法也有重大漏洞啊,而且似乎更大更多 (639 reads)      时间: 2012-10-11 周四, 上午11:59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如今第三世界獨裁國家,哪家不使用美國人發明的總統制?

美國憲法根本沒有規定總統能連任幾次,這就是華盛頓當了兩任後有人勸他稱王的緣故。他真要當,我看一點問題都沒有,蓋當時許多人對這史無前例的共和國實驗能否成功都很悲觀。可他拒絕了,毅然告老還鄉。換成日本人或中國人,這種事會發生麼?

不僅如此,華盛頓的身教,從此成了歷任總統遵循的慣例,除了羅斯福,所有總統都自覺地只任兩屆。直到羅斯福破例後,國會才修改了憲法,明文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換成日本人或中國人,能等那麼久麼?只怕第二個總統就要吸取華盛頓的教訓,幹到至死方休。

另一個漏洞是總統施政的透明問題。與英國內閣制相比,美國政府施政不夠透明。總統權力很大,而且並不向內閣總理那樣,直接處於國會日常監督之下。如果總統要瞞著國會行事,則國會就一點都不知道。傑斐遜自己當了總統後就發現這問題,於是首創記者招待會,定期向人民通報總統在做什麽。這從此成了慣例,為歷任總統自覺遵循。換到第三世界去,這種事會發生麼?

我在介紹英國民主政治的舊作中講過,無論是英美,都有所謂“不成文法”,也就是並無法律明文規定的慣例。例如英國國王不得否決議會通過的法案,國會五年內必須大選一次等等,都沒有法律規定,但從未有人違反過,蓋他們知道,一旦違反這些“君子默契”(還不是君子協定),即使自己一時占了便宜,則其他人也必然胡來一氣,國將不國。這就是政客的理性自律,而這卻根本不在制度決定論者的隧道眼中。

美國政治設計的最大問題,還是國會與政府分別選出,國會不能控制政府,政府也不能控制國會。如果總統所在的黨沒有控制國會的多數,則就可能出現令國家癱瘓的“府院之爭”,如民國時代然。然而這種爛事從未在美國歷史上出現過,這是爲什麽?

其實我早就說過,美式民主的設計,要正常運作非常困難,其前提完全是靠各派精誠合作。美國制度的成功,反映了精英的高素質。換任何其他國家,未必都會從一投入運轉就能順利運行,至今未出重大問題。相比之下,法國和德國的共和國實驗都曾遭受重大逆轉。那到底是制度問題,還是素質問題?

實際上,天下沒有一種制度沒有缺陷,沒有一部立法或政治設計是毫無漏洞的。關鍵在於政客們對這些漏洞的態度,是像美國那樣,由總統帶頭自覺顧全大局,樹立榜樣,由此形成為後人凜遵無違的不成文法,還是像中國或日本政客軍閥那樣,政治“智慧”全用在鑽研法律的漏洞上。同是共和國,不同的命運就是由不同素質的精英決定的。

我最欣賞英美的,也就是他們的精英竟然會發明出這種“習慣法”的靈活精神,由此構成了英美法系的精髓,與大陸法系那種死扣條文的僵死態度相比,英美法系要能健康運作,不流於在中國司空見慣的玩法賣放,靠的完全是體系內人員的高素質。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12-10-11 周四, 下午12:26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743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