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国人信仰的另一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国人信仰的另一面   
我不知道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8/09/04
文章: 257

经验值: 9959


文章标题: [原创]国人信仰的另一面 (1156 reads)      时间: 2012-7-24 周二, 下午8:56

作者:我不知道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国人信仰的另一面

看了佳佳关于国人宗教信仰的文章,也来说说我的看法。题目太大,瞎侃吧。

首先不可否认的就是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欧洲没有基督教、中东失去伊斯兰教、中国没有儒教,那么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当然,没有宗教的中国倒是不用费神猜想,看看今天的中国就知道了,那就是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豺狼之邦,禽兽之国。

人类不是只知生存繁衍的动物,在吃饱喝足之余,终会想到一些诸如 “我是谁?”“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死亡是永久的毁灭,抑或是另一个开始?”的终极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永远也无法解释,于是只好将这片科学无法征服的领地留给宗教去占领。

即使不去谈那些形而上的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宗教对于世道人心也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如大部分宗教对于天堂的美好以及地狱的恐怖之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的行为加上了一层道德的保险,客观上起到了抑恶扬善的效果。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毕竟再严格的法律也只能是事后惩戒,而起不到宗教的事前预防的效果。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效果有限,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宗教的作用。如班禅喇嘛在其《七万言书》中所述,旧西藏尽管也有灾荒发生,但是由于全民信佛,均极为乐善好施,所以不会发生饿死人的情况(大意,非原文,我可没长老芦那样希捷出品的硬盘脑)。

即使在宗教意识比较淡薄的汉族人中也是如此。通过数千年儒释道三教孜孜不倦前仆后继地熏陶教化,旧社会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富豪乡绅,抑或黎民百姓,都十分注重积德行善。有钱人讲究的是修桥补路,造福乡里,冬舍棉,夏舍单,逢年过节开个粥场。没钱的老百姓在遇到乞丐僧侣之时就算拿不出钱来,至少给口吃的也不在话下。凡上种种,与今天“撅起来”的大国完全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这便是宗教的力量。世上的宗教千差万别,但其核心无非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一个永久归宿。设想一下,如果人死如灯灭,那积德又有何意义,作恶还有甚顾忌?另外其基本教义也都是扬善惩恶。为善者或者升入天堂永享幸福,或者来世投生一个富家翁;作恶者则要堕入地狱,永世受烈火熬煎,抑或转生为牛马猪羊,沦为畜道,任由千人骑万人踩。

综上所述。宗教并不如我党所言,只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的麻沸散和迷魂汤。恰恰相反,统治阶级有时也会受到宗教的束缚。如英王亨利八世,嫌老婆生不出儿子打算离婚另娶,居然还要通过教会批准。而教会使出拖字诀堂堂一国之君也就毫无办法,只能偷偷在外面包二奶养小三。最后珠胎暗结,英王干脆自行批准离婚,于是被教会革出教门。这样的事情恐怕就不是我党的麻沸散理论能够解释的了。

Anyway,我党在上台之后厉行宗教改革。不但要统治人民的身体,而且要统治人民的灵魂。尊苏联为教主,奉马教为正宗,其余“邪”教一律斥为封建迷信加以扫除。小点的教派如一贯道则加以斩草除根,无法斩除的便加以招安。典型者如传入中国多年的基督教,无法加以根除,却又不能坐视其“受境外教会的管理和干预”,于是便搞出了一个“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教会。国产宗教如佛教道教更是早已纳入我党管理之中。即便如此,在文革期间,中国的各种宗教还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我党是绝对不会容忍在人民心中另有一个信仰权威的。

文革之后,虽然宗教活动在表面上恢复了一些,各地的寺院道观也进行了一些修复。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基本保持原状。小平同志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每一个孩子从小便高密度大剂量地接受了诸如“宗教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反抗精神的麻醉剂”,“宗教属于封建迷信”等宣传(propaganda)。像我这样的80后,基本属于被从小阉割了宗教信仰能力的一代,虽然我对于宗教没有任何偏见,并不将之视为精神垃圾,前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是从小的童子功却让我失去了信仰宗教的能力。本人业余爱好是旅游,没少进名刹古寺,但是从来连一个头也没有磕过,一炷香也没有上过。看来佳佳跟我差不多,只是将普陀山、灵隐寺、西什库教堂、布达拉宫……当做了旅游的景点,而不是宗教的圣地。

近几年随着中国撅起来了,而且撅得越来越高,在中国也兴起了一阵“宗教热”。在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农村里,居然也把早已夷为平地的小庙整修一新。侥幸从文革中幸存下来的那些名山大寺更是香火旺盛,五台山大年初一的头香据说已经炒到了三十万一柱。前年去北方天主教圣地游玩,正好赶上个大日子,来得莫不有几万人,将小小的山村化作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如下:

1、三十年改革,使得我党的统治极大地弱化了。现在的党官僚集团从主观上没有意志去控制百姓的精神,从客观上没有能力去摆布全民的心灵。悠悠万事,捞钱唯大,其它的都是次要矛盾。尽管我党对于宗教的控制极大地弱化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的宗教界基本上还是牢牢地掌控在我党手中。所以适当放松控制并不怕那些愚夫愚妇反了天,并且还可以对外宣称在我党治下的人民有充分的信仰自由。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2、改革三十年,尽管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到了党官僚集团手中,但是底层的百姓也多少分到了一杯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官僚吃肉,知识分子喝汤,百姓刷碗,但多少还能闻到点肉味。总比过去的空空如也是有所进步。在满足了衣食温饱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后,自然会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

3、马教作为全民信仰已经彻底破产。从胡温二总直至贩夫走卒已经没有一个人再去相信那套鬼话。强烈的幻灭感和空虚感总要有东西来填补,而流传千年的宗教则是不二之选。其中以佛教在汉族人心中影响力最大。二三点略有重叠。

综合以上几点便造成了如今百花盛开的局面。但窃以为以上这些都只是表象,中国依然是个耶稣、安拉、诸天神佛、雷公电母都不待见的三不管地带。理由如下:

一、工厂里叫活儿,商店里叫货

奸坛的网友们大多去过各地的宗教场所,如五台山、少林寺、普陀山、灵隐寺……庙外比比皆是出售各种佛像、护身符、挂件、佛珠的小摊,小贩们每天都赚个盆满钵满,笑逐颜开。游客们或有虔诚者,“请”一尊五台山的文殊回家,或买一张高僧开光的护身符挂在身上,或购一串法师戴过的佛珠系于手腕。然而他们手中的那个泥塑木胎就如同郭德纲的相声里所说“这玩意在工厂里叫活儿,商店里叫货,只有买回家了才叫佛”。更何况大部分人只是将之当做一个旅游纪念品而不是宗教的符号。所以表面的经济繁荣似乎并不能说明宗教的文化繁荣,只不过是商品大潮的一个缩影罢了。

二、进庙的不一定是和尚

如我、如佳佳、如甲乙丙丁、如ABCD。看似如过江之鲫的滚滚人流之中又有几人是真正的信徒?恐怕一多半还是如我这般走马观花的游客,而不是顶礼膜拜的香客。前年国庆的时候在无锡南禅寺,当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可一多半是奔着庙前的美食节而来的。如我这样的外地游客还会进寺随喜一番,本地的游客干脆连庙门都不拿正眼打量。

三、遇佛拜佛的也不一定是香客

那么进庙烧香叩头的香客又如何呢?我看也算不得真正的信徒。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是实用主义,有奶便是娘,灵验便是佛,“不管安拉耶稣,有求必应的便是好菩萨”。商店里打出的广告是物美价廉,庙里挂出的招牌则是有求必应。去五台山旅游,五爷庙的香火最旺,甚至超过了黛螺顶。外,只因传说五爷庙最为灵验,有求必应而已。所以来寺院磕头烧香拜佛祈祷不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远离俗世的喧嚣,而恰恰是为了满足自己世俗的需要。好一些是求佛祖保佑自己一家大小平安健康,差一点的则是求菩萨罩着自己升官发财。而据说花钱越多,这愿望也就越容易实现。难道菩萨也都见钱眼开?这样的寺庙跟佛教还有多少关系,这等的信徒还跟佛教有几分瓜葛?

话再说回来,如果某位罗汉菩萨,不是想着普渡众生,而是靠着自己的无边法力来让信徒为自己广修庙宇,再塑金身。那这样的菩萨还配叫菩萨么?不当也罢!

当然这种传统并不是今天才有,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多少善男信女在佛前顶礼膜拜不就是为了感动佛祖,好让自己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今人无非是将骏马化作了宝马而已。

这一现象似乎为中国汉民独有。虽然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基督徒,但是从电影电视书籍里从未发现此类现象。从来都是某人闭目抱拳求主宽恕自己的罪行或者赐予勇气与力量,从没听说哪位王子求主赐予我王位与公主。求哪位宗教达人给予解释。老芦能出来讲两句就更好了。

四、没有面子是万万不行的

回到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生活多年的农村。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个普通的北方村庄,村里的小庙早在文革初期即被铲平,我压根儿都没有见过。前年回去村里看望老房东,居然发现新修了一座庙宇,虽不甚大,却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由得感叹农民兄弟的生活的确是好了。这种现象在国内是普遍存在的,身处国内的网友都会发现。今天李庄修一个牌楼,明天王村就要起一座庙宇,后天赵屯更要建一所教堂。村子里有钱了,一方面需要弄点地标性的建筑来充充门面,另一方面也要做个工程好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此乃公开的潜规则。而村民之间也在互相攀比,村里修庙,老郑家出了五百,老刘头就得拿一千,以此类推。并不是一个赛一个地虔诚,而是一个赛一个地好面子,与宗教并无多少干系。

以上说的是我对佛教的观察,接下来聊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此接触不多,随便说几句。

先说说圣诞节吧,现如今中国的圣诞节恐怕比国外还要热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圣诞节。在商家眼里圣诞节就是购物节,去年圣诞那天下班回家,平时半个小时的回家之旅走了俩点儿才到。各大商场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促销打折购物季,血拼返现闹通宵。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翠绿圣诞树直入云霄。他老人家在天上看到这般景象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在“挺能姐儿”(篡改自老芦的挺能杰儿)们眼中,圣诞节就是一年里最浪漫的日子。圣诞节那天晚上去教堂看看,人头攒动的大多是半大的丫头小子。这年头,你要是敢说你没进过教堂,你就是凹凸曼(Out man)!Hail mother of mercy and of love听起来就是比南无阿弥陀佛带劲儿。我也曾经是个挺能杰儿,也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里骑着自行车去教堂开眼。切,都是咱玩儿剩下的。

插一个小故事。前面说过前年去北方天主教基地游玩,正赶上那天是个节日。不少乞丐也远道赶来,盼着能多收个三五斗。其中有一位农妇坐在道边,口中念念有词“圣母妈妈保佑你!”我约摸着在她心中,这位圣母妈妈跟观音菩萨恐怕也无甚分别。

进入教堂之后看到上山的信徒不是手捧十字架就是怀抱圣经,就我一人是挂着相机。为了入乡随俗,也到旁边的法物流通处“请”个项链戴起来,别说,才五块,当真是物美价廉。

再来说说伊斯兰教。09年在宁夏有个工程,不过我去的城市还是汉族居多,没接触到多少回民。工程监理中有一位,吃喝嫖赌一应俱全,大约也是工作需要吧。在我看来年青一代的回民与汉民也没什么两样,除了不食黑肉以外,起码抽烟喝酒都是没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基本一致,无非是考虑怎么能多挣钱,快挣钱。《古兰经》是没有时间去看的。也难怪阿訇们痛心疾首。

关于回民喝酒的问题。我在宁夏的时候没有见到回族饭店贴出禁酒的告示,除了没有黑肉,与汉族饭店没有任何分别。但是在我老家有个回民聚集区,在那条街上的商店饭店一律不得卖酒,否则见一家砸一家。可能是戒律不同所致。

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的春晚为了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大联欢,民族歌舞是必上的节目。其中蒙藏两族是重点团结对象,年年必上,西南少数民族则作为陪衬。而作为五大民族之一的回族却难得出现,记忆里只有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大概就说这么多。总之我认为虽然我党对于宗教信仰的管制宽松了许多,但是中国人里真正的信仰自由还差得很远。表面上的繁花似锦实际上跟洪天王的拜上帝教相差仿佛。中国人如果能恢复解放前的信仰程度,则社会也不至于烂到今天这般模样。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也就是我一个失去信仰能力的80后唯一能做的。


后记:一个压在心里两年的故事

前些日子,一张老外和乞丐在南京一家肯德基门口同食汉堡的照片蹿红网络。我认为有两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一是有人教育那个老外中国常识,“街头乞丐”大部分都是骗子。老外答曰,万一他真是呢?就算上当也无非是几块钱的事,no big deal。难道撅起来的中国人连几块钱的爱心都献不出么,还是用“他是假的”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残存的良心。二是反过来想一下,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旧社会,但是读书多年也并未见到有大量“假乞丐”泛滥的记载,为啥在今天的河蟹社会假乞丐肆意横行?就连肢体残废都能伪造出来,化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下好莱坞的大片,端的是千古奇观。中国人果然是具有特殊聪明才智的民族。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我自己的故事了。身处国内的网友都知道大陆有很多专门在十字路口的行车道内乞讨的乞丐,一待红灯截住滚滚车流,则一拥而上隔窗行乞。大部分都是骗子,大部分人的反应也是紧闭车窗视而不见。但那天我遇到的不是,绝对不是!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耐心等待放行,他从前面的车一路乞讨过来,就如每天司空见惯的场景。平凡,甚至令人厌烦。“看样子年纪也不大,做点什么不好?”我在心里想。他走到我前面那辆车了,他手中甚至没有拿块抹布去为人擦擦满是尘土的车窗。“拜托,要饭也要敬业一点的。”我喃喃自语,一边在心里估摸着红灯还剩下几秒,省得他走到我跟前来讨厌。果然他又失败了,他似乎有点灰心,他缓慢地转过身子向我的车走来。他的个子很高,穿着一身脏到看不出任何形状与颜色,只能称之为黑色的衣服。他的头发很长,蓬乱而自由地在风中飞舞。但是他的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如同被火焰吞噬过的蜡烛,他脸上的肌肉似乎在向下流淌,在厚厚的污泥之下还隐隐透出了红色。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无常。恐惧、厌恶、恶心,但就是没有同情,因为我没有从他眼中的自己脸上看到。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到车窗边看着我,他早已习惯了人们冷漠甚至厌恶的反应。我不知道那天是怎么了,就是没有勇气去放下车窗。只是转过头不去看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后面传来的喇叭声惊醒了我,我赶紧踩下油门匆匆逃走。

我从后视镜里回望,他还是站在那里,只是慢慢地挪到隔离栏边上,为过往的车流让出通道。后来我又经过那个路口,但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也许有人帮助了他,也或许他是对这里的冷漠彻底绝望而离开了。我不知道,只知道在无数拒绝帮助他的人中有我在内。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场景,他黑色的身影始终站在那里,他那张已经不能称之为脸的面孔时常会再次浮现。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在遇到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却无动于衷。如果说是被恐惧摄住了心灵,但为何在恐惧过后也没有做出任何的补救。

我不知道,我只能给自己下一个结论——“良心让狗吃了”。


作者:我不知道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我不知道于2012-10-03 周三, 下午5:10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我不知道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5229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