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如果我是温家宝,我将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
吴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06 文章: 1164
经验值: 54086
|
|
|
作者:吴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 暴力革命与和平演变
如果我是一个伊拉克人,或者伊朗人,我认为快速实现宪政制度的方法就是让美国出兵推翻现政权,在美国大兵枪杆子的控制下,修改宪法保证公民的各种自由, 民主选举政府官员。这是最快的。这也算是一种暴力革命,是借助外来力量进行的暴力革命。可惜这种做法适用于小国,而不适用于中国,俄国这样的大国,不知道这算是中国人的不幸还是大幸。
还有一种借助外力的方法就像二战之后的德国和日本所做的那样,也是在美国大兵的枪杆子的监控下实现宪政。可惜这种做法必须是在发生了二次大战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下,并且必须是被美国这样的宪政国家所打败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现在国际环境短期内是不会发生世界大战,而且就算发生,中国也不见得就会战败。因此指望外力来实现中国的宪政制度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刘晓波所希望的中国被殖民二百年看来注定是不会发生的。
外力不可借,内力是否可借呢?
中国内部是否会出现内乱导致军阀混战,或者改革派借助军队力量发动政变,又或者军队中的改革派直接发动军事政变来实现宪政制度?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几率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说内乱之后大乱会不会走向大治,大治有多大可能性一定是宪政民主制度,而不是独裁专政制度,大乱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双输了。既得利益者固然利益会受损失,老百姓也会有妻离子散,生命不保的痛苦。这种双输的策略能避免就避免。就算你是改革派,就算你希望中国能够早点实现宪政,也不要寄希望于中国内乱,也不要鼓励军队造反,也不要支持军队中的改革派政变,那实在是得不偿失,饮鸩止渴的举动。
外力不可借,内力也不可借,合在一起就是暴力改革不可取或者不可能,剩下的只能是和平改革或者和平演变了。
2. 体制外与体制内
改革应该是由体制外人士还是由体制内改革派来主导?体制外人士主要就是“独运轮”。“独”指的是独立知识分子,比如芦笛秦晖这样的。“运”指的是民运人士,比如魏京生刘晓波等人。“轮”指的是法轮功人士。体制内人士指的主要是党内的改革派,比如温家宝汪洋这样的。
我的看法是改革的主导力量必须是体制内的改革派。体制外人士只能起到一个摇旗呐喊的辅助作用。这是因为中国政改的最大阻力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阶层,而这个阶层的力量非常强大,他们不单掌握军队武力,而且掌握巨大的金钱财富。不单握着枪杆子,而且握着笔杆子。不单本身人员众多,而且还能忽悠蒙蔽相当多的普通百姓,完全不是体制外的独运轮们所能比肩和抗衡的。另外独运轮早就亮明了旗帜要跟既得利益阶层对着干,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导致独运轮说什么都很难打动他们。摆明了是敌人,敌人的话怎么能听?除非你天天说反话。
一个小个子要跟大巨人搏斗,不能比蛮力,必须斗智,必须四两拨千斤,必须钻到大巨人的肚子里去,必须借助对方自己的力量来打倒对方。体制内的改革派就是这种打入对方内部的小个子,就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大圣。操作得当,就有可能推动中国的宪政制度改革。
3. 利益阶层与底层百姓
众所周知,毋庸置疑,芦笛是一个反党,反革命,反人民的三反分子。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但是非常不幸地是,三反分子芦笛却认为,人民不过是历史车轮底下的肉。更加不幸地是,我非常无奈地认同这一点。
人民或者叫做底层的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当无法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海滩上的沙子那样,散落的到处都是,其力量还不如一块石头。这就是孙中山感叹的一盘散沙。老百姓的力量只有等实现了宪政民主,一人一票,才可能利用人数票数的优势,通过数人头,数票数凝聚在一起,来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在独裁高压统治之下,就只有散沙的力量。老百姓是改革的受益者,本来应该对改革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的,但是老百姓的财富最少,知识最少,见识最少,如果再被洗脑,也有可能对改革加以抵制,反而对改革起到负面的阻碍作用。因此指望老百姓发动从下到上的主导作用也不太现实。指望乌坎村像小岗村那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带动全国各地的政改,没有体制内上层政改派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结论就是底层百姓的抗争和争取,仍然只能是改革的辅助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主导力量只能是体制内隐藏在既得利益阶层中的改革派,比如温家宝汪洋之流。也许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也是这样的改革派。当这些人隐藏起来的时候,你还真是很难分辨的出来。
4. 双赢策略与单赢策略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体制内的改革派要如何做才能推动政改?这就涉及到策略问题。从大的策略上来分类,无非四种:双输策略,双赢策略,零和策略以及单赢策略。
先来说说双输策略。比如发动军事政变就是这样一种策略。政变之后,变数太大太多,难以掌控事态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实现了宪政制度,也可能仍然是独裁专制。而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和既得利益者双双受损,谁也不会独自得利。得利的恐怕只有个别的毛泽东式的野心家阴谋家和独裁者。双输策略坚决不能采用。
再来说说双赢策略。比如国企私有化就是这样的一种策略。国企的运营效率一定比不上私营企业,这已经是上百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用不着做更多的实验来求证了。国企私有化有没有损失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有没有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如果操作的好,谁的利益都不会受损,反而都会得利。端看如何操作。像朱镕基那个混蛋那种做法当然不行。把国企低价卖给个别厂长经理,让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除了这些厂长经理得利之外,其他人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双赢的做法有很多,比如把国企按股份作价上市,让民间资本来逐渐置换国家资本,让国企从完全国有,演变成国家与私人共同拥有,最后演变成私人完全拥有。就像美国拯救银行和汽车业那样,先是在银行和汽车业经营不好的时候,国家投入了一部分钱,也就相当于国家拥有了银行的部分股份。在银行经营好转之后,国家要把这笔钱拿回来,小赚了一把,同时把银行从政府和私人共同拥有的状态转换回到私人完全拥有的状态。中国政府要做的无非就是美国政府所做的后半部分。再比如,中国政府也可以直接出售国营企业。当然这种出售必须是竞标,必须是市价出售,而不是低价转让。对于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如果单个个人买不起,可以按股份卖给多个人。国家卖掉企业得到的钱完全可以用于社会保险或者养老保险。
总体来看,双赢的case并不多,改革开放是双赢,官商勾结捞的脑满肠肥,老百姓也能喝点汤,总比文革北朝鲜饿死人要强,所以可以认为是双赢。国企私有化也是双赢,其他双赢的情况就很难寻找了。
第三来说说零和策略。零和是说,我赢了你就输了,我得到利益必然导致你受到损失,我手上拿到的钞票实际是从你的口袋里拿出来的。对于改革来说,零和游戏就是要让老百姓和改革派得利,让既得利益者受损。改革派要改革,如果触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们不找你拼命才怪呢。零和游戏很难得到既得利益者赞同。当既得利益阶层还十分强大的时候,这样的改革策略就很难实行。比如,胡锦涛提议官员的个人财产公开,我党大多数官员都是贪官污吏,这样的提议要能得到他们的赞同,那才是咄咄怪事。
当然反过来说,对于改革派来说,不是任何零和游戏都不能玩儿,偶尔还是可以玩一玩的,但是要玩得好,玩的妙,就必须与毛主席的统一战线策略联系起来。什么意思呢?既得利益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左中右。改革派就要联合其中与自己理念相近的某些派别,打击另一些与自己理念差别大的派别。在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的时候,联合另一派强大的力量,保证自己能够赢的同时,也让另一派赢,让第三派买单。这种零和只会增加自己的力量,而不会减少自己的力量,还能够进行的下去。比如胡温与江系共同拿下薄熙来就算是一个例子吧。胡温算右派,民主改革派。薄熙来算左派,回到文革派。江泽民派系算原地踏步派,保持既得利益派。对于右派来说,左派的行为最不能容忍,与原地踏步派合作拿下左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堵死了中国向左转的可能性。当然这种策略敌人也会采用,改革派不一定保证总是会赢,这完全依赖每个个人玩儿游戏的水平了。薄熙来的水平就不行,不知道统战,不知道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连自己的亲信都笼络不住,不栽跟头才怪了。你看看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都是统战高手。据一个教授写的回忆录,希特勒先是打倒犹太人,然后打倒共产党,然后打倒独知教授,各个击破。斯大林也是先联合布哈林打倒托洛茨基,然后又联合谁谁(忘了名字了)打倒布哈林,最终独揽大权。统战策略,独裁者用得,改革者也用得。贪官奸,清官应该比贪官还要奸。体制内太子党也分左中右。比如据说已故中共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前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具太子党精神领导之称的叶剑英次子叶选宁,支持中央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调职,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已故中共元老陈云之子陈元等则力挺薄。体制内的改革派应该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进步力量来推动改革。
最后来说说单赢策略。单赢与零和的区别在于,单赢是说啊,我赢了,你不见得就输了。我得利了,你可能即没得利也没有受损。举个例子,胡温倡导党内选举,谁是下届九大常委不再由某个独裁者说了算,而是现任常委,各省省长书记,再加上退休高官一起投票决定,这对于改革派来说只有赢没有输。为什么呢?因为民主选举制度建立起来了,相对于独裁制度来说就是进步了。虽然不是全民民主,甚至也不是全党民主,而是高官之间的民主,但是仍然比原地踏步一点不改要强。相当于为民主制度开了个头,这一步稳定下来,走踏实了,下一步就可以扩大参加选举的人数了。这就是和平演变,就是循序渐进的改良,就是把一个大变革分成多个小变革,分成多个步骤一步一步向前走。每一个步骤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也不见得就是输了。因为被推选上去的人也许是自己人呢,也许自己人还会占优势呢。这种选举制度如果在各个省市县都来进行,既得利益者不见得就一定会反对。因为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肯定自己就一定没有机会被选上。对于改革派来说,自己选上固然好,没有选上也不要紧,只要制度建立了就是胜利。这种党内选举,短期来说跟老百姓没有关系,但是一旦进行下去,老百姓也会从中得利。因为一旦有了竞争,不管这种竞争是党内的还是全民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国的,都会导致互相揭短,从而使得贪的太过分的人,吃相太难看的人上台的可能性有所减低。
另外一种单赢策略就是中央级别的改革派强力推行乡级县级官员的直选。这可以看做是一种避重就轻,避强就弱,捡软柿子捏的策略。乡级县级的官员势力没有中央的势力大,即使是想反对改革,力量上也不足,完全无法与中央的力量相抗衡。就算某些乡县官员跟某些中央官员有瓜葛,得到了中央反对派的撑腰,不见得所有的乡县级官员都有人撑腰,都反对直选。总有某些省市赞同改革的吧。先在这些赞同改革的省市做实验也是可以的。比如先把广东或者深圳作为政改特区来做个试验。况且,乡县级直选不会损害上层太子党的利益,也不会损害大多数奸商的利益(个别奸商除外)。对于现任的乡县级官员的利益也许有所损害,也许不会,端看直选如何进行了。温家宝如果真的是改革派,不应该只是喊一喊,而应该着手进行实际上的操作了。这些改革短期内不会触及任何一个贪官奸商的利益,不会要求贪官把受贿的金钱吐出来,也不会要求把自己亲属经商挣的钱拿出来,不管这些钱是正道来的还是歪门邪道来的。总之不会改革改到自己头上。所以温家宝应该可以放心大胆的推进改革。况且温在台上的时间不多了,除非他能保证自己的改革理念可以被下一代领导人继承,否则人走茶凉,人亡政息,改革也就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单赢策略应该还有很多,需要改革派多动脑筋想一想。这条路不行就换一条路。总之不能任由既得利益者原地踏步,固化强化既得利益格局。正像人民日报社论所说,改革有风险,但是不改革只能是等死。
总结一下,这四种策略里,双输应该避免,双赢很难做到,零和很难保证改革派总是赢家,剩下的单赢策略是最佳选择,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实际上我不是温家宝,我不知道温会如何政改。以上不过是我的分析猜测,是我的蛋疼之作,欢迎网友拍砖。
作者:吴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吴耐于2012-5-16 周三, 上午2:01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