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道德档案——还有比这更蠢的主意吗? |
 |
所跟贴 |
不妨说具体点 -- 越南人 - (45 Byte) 2012-3-14 周三, 上午7:33 (185 reads) |
学徒
加入时间: 2009/11/13 文章: 538
经验值: 21841
|
|
|
作者:学徒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经济人采用的合理策略之一是:在日常琐事上尽量采取谨慎和善意,以此获得最大的道德正评价,利用这个正评价骗取人们的信任,偶行大恶,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利益的----会涌现出诸多道德评价值极高、隐藏甚深、难以被发现的伪君子、逃债者、连环杀手。这是这个系统的副作用之一。嗯,私生活干净,律己甚严的希特勒说不定是这个系统里的好人,而老是欠债不还的文森特.梵高估计是个恶汉。
当然,如果人们凭经验发现,道德值甚高的人往往作恶甚大,那么这个道德评价体系也就会迅速失去公信力而崩溃,成为笑谈。
其实我的意见是:
1、在正常的社会里,如果一家私营机构试图以提供对个人的道德评价的服务来牟利,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让它去尝试好了,如果该机构能在法律体系内长期存活,能经受人们的质疑、反对以及诉讼而屹立不倒,我倒是乐见其成----那将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对现有的商业信用、资质背景调查服务的延伸。比如,一些特别看重个人道德评价的行业人士,有可能会与这样的机构达成协议,主动放弃一些个人私权,将自身置于这样的道德监测体系中,以换取较大的个人公信力和利益,比如政治家、公职人员、神职人员(请恕我亵渎)、文物鉴定者、私人银行家...等等。
2、在正常的社会里,如果是动用公权力或政府资源,在缺乏全民合意支持的前提下,试图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全方位监控个人生活的道德监测体系,我将会强烈反对----嗯,即使取得了全民合意,我可能也要强烈抗争,或者逃离。
3、在李阿姨的社会里,which我正在其中----我鼓掌,然后闭嘴。
作者:学徒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