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2010年09月17日新浪娱乐视频:范冰冰谈生日愿望 希望病童手术一切顺利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2010年09月17日新浪娱乐视频:范冰冰谈生日愿望 希望病童手术一切顺利   
所跟贴 9月16日范冰冰赴医院探望西藏病童 呼吁政府? 给予关注? -- 邢国鑫 - (596 Byte) 2010-9-17 周五, 上午10:34 (115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ZT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 医疗卫生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 (113 reads)      时间: 2010-9-17 周五, 上午10:38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医疗卫生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

http://hi.baidu.com/%CB%AB%D0%C2%CA%C0%BC%CD/blog/item/9f392023ff76dd46925807fc.html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11:37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正面临尴尬境地: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两个截然相反的排名道出了目前中国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困惑。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必须变革。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参与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曾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过多地利用了市场化机制,才导致了现有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局面,使得处于高端的城市大医院发展越来越快,而低端机构,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政府缺少必要的投入和干预是造成中国有限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在2006年中国高峰论坛上说,目前中国政府在总体医疗费用中的公共投入仅为17%,而美国政府至少投入了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三倍。在中国有一些医疗卫生功能难以实现就是因为没有政府的资金。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是年年两会上的一个热点难点话题。但说来说去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因为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让利给全民,任何有利于全民的医改方案都不能出台。以至于中国20多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实行的市场化机制导致了政府职能逐渐弱化,公共财政投入日益减少,其直接后果一方面造成医疗费用不可遏制的上涨,另一方面使得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为扩大收入转向发展昂贵的专科治疗性服务。

卫生部也坦承,如果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这种“趋利”趋势不加以控制,未来中国几代医生可能就会彻底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做好医疗服务,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该具备起码的良心和良知。

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了,每年的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发展不成比例,以至于从1980年到2003年之间,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支出的比例从36.2%,个人卫生支出从21.2%急剧上升到55.5%,甚至在2001年以后超过了60%。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明显低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且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 0.4%~0.5%之间,并呈历年下降趋势。更严重的是,就是这部份很少的投入大多也都用在了公务员身上。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健康产业论坛上披露,中国政府每年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都花在了850万党政干部身上,其他13亿人只分到20%。

再从政府投入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来看,以2000年为例,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73%,新兴国家的政府负担了70%,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9.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7.2%,而中国政府只负担了39.4%。

1998年前,拥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人,才能享有公费医疗的权利,其他人都是自费医疗人群。现行的医保方案虽然是全民医保,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公,只有公务员才由财政兜底,平均可以报销医疗费用的90%以上;而城镇职工这一比例是70%~80%,城镇居民(俗称一老一小,指没有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只有50%左右,到了农村则只有30%,甚至更低。

据卫生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目前中国50%以上的城市人口、87%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乡低收人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市占47%,农村贫困地区未就诊、未住院比例高达70%~9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中国有近九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救助,处于生不起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境地。很多家庭往往因为一个亲人身患恶疾就倾家荡产,更多的农村老人有病只能抗着忍着,根本不敢去医院。把他们放在今日医疗水平日趋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就会看到这个群体“小病扛、大病拖、不怕穷、就怕病”的心酸。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变化不满意,他们的直觉是医院越来越多,看病却越来越难了。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大幅增加了,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诸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

是什么原因造成医疗卫生改革的失败呢?改革本是要解决问题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就会出台什么样的改革方案;当初的改革就是为了要减轻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负担,所以医改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改革的初衷并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看病问题,也不是所谓的“政府的方向不明了,目标不明确”,因为根本就不是想着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被医改彻底抛弃了。而这个目标和方向,绝不是卫生部部长所能决定和扭转的。

政府、医院、医生、药商、病人、医药代表都对医改不满意。似乎六个方面都是医改的受害者,没有掠夺者;也就是说不仅病人是受害者,涉及到的每一方,都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似乎这样就免了责任。真能免责吗?

在改革初期是政府决定把医院的大部分财务开支省掉,交由医院自己营利解决。政府的一意孤行,并没有社会各界参与的机会。现在这种决策的贯彻执行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又是政府不满意了,把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当犯了错误的人想方设法推脱责任,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时又振振有词的说要把事情做好,谁能相信这样的人呢?如果一个政府官员,在社会矛盾面前装聋作哑,从来不站出来承担责任,谁能相信这个政府的承诺呢?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做出的战略规划和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是200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纳入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00年,中国提前实现了GDP翻两番的总体小康目标,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离我们却越来越远!

新医改方案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下姗姗而来,究竟能否让各方满意全民受益?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时间很快会做出最好的回答。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09426.html#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438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