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童年记忆(1—23)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童年记忆(1—23)   
所跟贴 童年记忆(1—23) -- 万润南 - (22264 Byte) 2008-5-10 周六, 下午12:53 (1859 reads)
万润南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4/03
文章: 1370

经验值: 57959


文章标题: 童年记忆(24—30) (457 reads)      时间: 2010-4-20 周二, 上午6:04

作者:万润南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童年记忆(24)回城

五年级上学期结束,还有一年半,就要读中学了。母亲担心我在乡下撒开了野,收不了心,不适应城市生活,下令我必须回上海了。还说:那才是你的家。

童年时代无意中交替在农村和城市生活,使我的一生获益良多。对城市孩子来说,我了解农村;对农村孩子来说,我知道一点城市。处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偶尔擦撞出一星半点火花,也许就成了你生存竞争中的优势。

我和一位在巴黎的作家朋友,曾聊起这个话题。他说,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许多领域都表现出色。他们在诺贝尔奖中的获奖比例,远高于他们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其中一个原因,源于他们一方面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一方面相当重视犹太文化教育。两种不同的人文背景,使他们面对难题时比别人多了一种选择。当一套系统不奏效时,就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套系统。这就使他们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在以色列土生土长的犹太人,相对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因为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只有一套系统。

基于这一体验,我给万方他们建议,让朵朵在中国和美国交替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在美国上学期间,我自告奋勇,担当她中文课程的辅导。希望我们的试验有效果,给其他海归父母们一个参考。

我要回上海了,照例是外公送我。这一次,外公只送我到常州,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到上海。车站上,外公千叮咛、万嘱咐,教我把两个书包带结在一起,一前一后往肩上一搭,这样既省力,仅有的两件行李还不容易丢。上海父母那边搬家了,新地址在信封上,记得在上衣口袋里。又塞给我一把零钱,路上买点心、到上海后叫三轮,都足够了。

火车徐徐开动了,外公的背影渐渐远去。后来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总觉得,朱先生所写的那个让他揪心流泪,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依稀就是我外公的背影。

火车上,我对面坐着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他看我一个小孩子家独自旅行,觉得非常新鲜,对我不停地嘘寒问暖,问东问西。我都回答得中规中矩,中年人更是爱怜有加。又是给我倒水、又是请我吃点心、又是给我削苹果。小姑娘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一边拉父亲的手,一边朝我翻白眼。唉,我其实一点都不要想什么点心、苹果,却希望小姑娘的“白眼”,能换成“青睐”。

我觉得独自坐火车,那不叫什么本事。独自在深夜从上海火车站的人流中走出来,神闲气定地叫一辆三轮,去从未去过的新家,那才叫酷。

“瑞金二路明德邨298号”,我朗声告诉车夫。根本就不用查我上衣口袋里的信封,新地址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说好车资四角,我们就上了路。从北站到新家,要横跨半个上海城。夜深了,马路上人车稀少,三轮车蹬得嗖嗖的,也费了约四十分钟。到了目的地,车夫替我“乓乓”地敲开了门。

我要到上海来,这是既定安排。但此时此刻到,对我父母却是个意外。这源于当时通讯的落后。没有电话可打,电报则用于非常事件,为一个小屁孩,好像不值。就剩下写信了。外公确实写了信,但信还没有到,我人就到了。

母亲惊讶地发现,她的“大头痴”儿子从天而降,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先打发车夫,车夫说要五角。我在屋里听到了,大声喊:“不对!是四角!”

母亲付了车夫六角。回头对我说:“深更半夜的,人家不把你拐跑,就应该千恩万谢了。


==============================================


童年记忆(25)房东

这次新搬的家,是我在上海居住过的最漂亮的房子。瑞金二路地处原来的法租界,明德邨一律是带小花园的法式三层小楼。我们租的是一楼客堂间,小花园自然也归我们使用。

房东姓李,是个资本家。他有两个太太,这里住的是大奶。按上海人的规矩,我称呼他们李家伯伯、李家姆妈。他们家有一堆孩子,只有一个男孩和我们年龄相仿,叫中伟,能和我们玩到一块儿去。老大比我们大四、五岁,跟着中伟,我叫他大阿哥。老二是个姑娘,身材修长、瓜子脸庞,肤色微黑、十分俊俏,我也跟着叫阿姐。后面几个都比我们小,一连三个丫头,什么阿妹妹、恩格格……就在我的视线之外了。

李家很富有,原来是开厂的。公私合营了,李家伯伯继续当私方代表,同时拿很丰厚的定息,这栋法式小楼也是自家的产业,一家住一栋楼,宽敞、舒适、乐惠。按常理,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把一楼出租。起码,他们并不缺这一个月五元钱的租金。他们把一楼租给我们家,绝不是因为经济压力。

李家之所以出租一楼,是因为政治压力。按当时上海人的居住条件,他们家住得太宽敞了,所以当地的居委会要强租他们的一楼作为办公室。把自己家的一部分成为公共场所,誰都不会愿意。于是李家几乎是用拉郎配的速度,安排我们家迅速入住,断了居委会的后路,坏了他们的如意算盘。

李家姆妈和父亲是同事。父亲的为人、品行,很受李家姆妈敬重。把房子租给我们家,他们一百个放心。一般人都忌讳既是同事、又是近邻。而我父亲能让人放心到没有这种忌讳,可见厚道得非同一般。

这一安排显然得罪了居委会。居委会主任是一个陈姓老太婆,有一个儿子参加革命牺牲了,所以算烈属。陈老太婆三角眼,看我们的眼神,永远是阴沉沉的。也许是因为我们家坏了她的好事,所以不能释怀,憋着劲要伺机报复似的。

李家有个保姆,叫宝珍,很年轻,屁股翘翘的,全身发散出成熟女人的甜香。后来发生了一桩非常事件,大家就管她叫“狐狸精”。

非常事件是宝珍怀孕了,还把孩子生了下来,一个大胖小子。宝珍指称,孩子的父亲,是李家十五岁的大阿哥。这一下李家翻了天。宝珍要求正名,李家怎能同意,于是打官司。一审下来,判宝珍胜诉。人民法庭,自然是向着劳动人民的。

李家一片愁云惨雾,李家姆妈来找我母亲商量。母亲绝对是危机处理能手,建议李家去找检察院。资本家出身,让李家人抬不起头来。于是母亲陪他们东走西跑。在关键场合,母亲帮着强调了一句关键的话:李家阿哥和宝珍第一次发生关系,当时只有十三岁。

二审下来,判宝珍引诱青少年。李家虽然舒了口气,但从此全家仿佛中了魔咒。那样的前科,那样的出身,在后来历次运动中,倍受煎熬。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童年记忆(26)插班

来上海,是为了上学。离家最近的,是瑞金二路一小,就在明德邨的斜对面,也就是一百米的距离。学校条件相当好,但我无缘入读。倒是我弟弟小南,后来我儿子万方,都在那里读了几年小学。我是插班生,瑞金二路一小的五年级没有名额。有名额的泰康路小学,条件要相对差一点,距离也要稍微远一点。

泰康路小学是二部制。所有的学生只在校上半天课,另外半天在校外组织学习小组自学。母亲带我去学校报名。五年级的班主任许瑞芬老师,把我们带到办公室。见我刚从乡下来,年龄又小,就当场出了几道造句和简单的算术题。我默默地一挥而就。她满意地点了点头。我通过了资格考试。

第一天上课,我坐得笔挺,双手背在后面,聚精会神地听讲。乡下人的“戆大”样,引来一些上海小朋友的嗤笑。好在我只有一只耳朵,听课都来不及,顾不上再接收其它噪音,所以表现得沉稳而大度,平添了三分老师对我的好感。

我的学习成绩很快就在班上鹤立鸡群。原因之一,我在乡下籍并班上课的机会,已经学了六年级一学期的课程。原因之二,得益于二部制安排,使我半天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半天在小组自学时给其他小朋友讲课。

因为我们家相对宽敞些,有一个小花园,所以有一个温课小组安排在我们家,我就是当然的组长。我要求大家像上课那样坐好,前面挂一块小黑板,自说自话当起了小老师。开始下面嘻嘻哈哈,很快大家就集中注意了,因为我不是鹦鹉学舌,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讲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算术作业,把演算的每一步,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大家跟着我走一遍,作业完成了,课文理解了,皆大欢喜,收获多多。

收获最多的,其实是我自己。原来不甚明白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就把自己讲明白了;原来就明白的,则把自己讲得更明白了。但从此我也落下一个毛病,就是好为人师。好为人师,大概也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这说不上是缺点,但要看机会、场合和对象,否则就会讨人嫌。

那时候,我不讨人嫌,甚至还得到班主任的赏识。一学期后,升六年级了,我被老师钦定为中队学习委员。一道杠换成了二道杠,升官了。

原来的学习委员被罢官了,我动了他的奶酪,他就同我杠上了,还恶作剧地把黄砂往我脖子里灌。受人欺负,我说不出半句恶言。倒不是我涵养多好,而是因为我嘴笨,上海话说不利索。看在老师眼里,好印象又平添了十分。

学校经常开家长会,那是我母亲最开心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对我一片赞扬,在其他家长面前,母亲非常有面子。当年她的那种开心,我自己后来也体会过一次。万方在美国门罗学院毕业时,是佩黄丝带的荣誉学生,老师在推荐信上说:“万方是这样一种学生,他使你的教书生涯变得真正有意义了。”读到这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慰贴。

是啊,有子如此,有孙如此。我母亲在电话那头,提起这些往事,依然开心得笑声连连。


==============================================


童年记忆(27)游戏

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我们在温课小组上集体完成。因为有我讲课辅导,所以效率很高。还余下大把的时间,那就撒开了玩。最经常玩的游戏,是打乒乓球。

院子里架起两块木板,中间用一排砖隔开,就是乒乓桌了。大小也就是标准桌面的三分之二。我比较缺乏运动细胞,小南和李家的中伟,打乒乓球的水平都比我高。比赛采取五分擂台制,输五个球就下台。赢者就是擂主,迎战下一个挑战者。我常常是三两下就败下阵来,战绩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喊的比赛术语。

当你输了四个球,还剩一个球就要下台时,他们就喊“拉司特”;如果打成四比四平,他们就喊“球司”;接着一方领先时,他们就喊“温”;发球触网或擦边需要重发,他们就喊“阿甘恩”。当时我不知所以然,也跟着瞎嚷嚷。后来学了英语,才明白他们说的是“Last”、“Duce”、“One”、“Again”,而且发音相当标准。难怪上海小赤佬学起英语来就是比我们乡下人强,原来他们从小就满嘴的英格里西,不服不行。

再就是下棋。斗兽棋、军棋、跳棋、象棋、五子棋,大多数小朋友都玩过。但有一种大富豪银行棋,可能玩过的人不多。那是一种模拟的资本游戏,先发给每人一笔相同的原始资本,然后转动轮盘,提供你各种投资机会,可以买股票,还可以置不动产。股票有涨跌、房价有起落,一切由转动的轮盘决定。你可能输个精光被迫出局,也可能赢得满钵满盆,成为大富豪。

这种游戏小时候和中伟他们玩过,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也许是因为它太资本主义了,不合时代主旋律,所以被封杀了。不过它是我童年时代的MBA课程,在游戏中被灌输了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如何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如何承担投资风险等基本概念。从小就这么玩,上海人在商场上厉害,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资本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复辟,这类游戏也应该正名平反、重现江湖了吧?

我还意外玩出了一个新花样。

淮海中路有一家旧货商店,还有一家旧书商店。这是我当年最常去的两家商店。有一阵,我迷上了夜观天象,想自制天文望远镜。逼着母亲多给零用钱,一次次往旧货商店跑,去淘各种凹凸镜片。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天文望远镜没做成,却做成了一台幻灯放映机。

把鞋盒掏一个洞,安上纸板卷成的镜筒。镜筒的前端镶嵌一面凸镜,后端左右开两条细槽,用来插自制的幻灯片。盒里放一个电灯泡。再用长条纸板做幻灯片,在上面挖一排相同的矩形孔,糊上彩色透明纸,上面有米老鼠,香蕉、苹果、桔子,梅花、菊花、牡丹花,都是从玻璃糖纸上剪下来的。灯泡一开,彩色图案放大后打在墙上,那种光与影的美,所有的小朋友都使劲拍手。我心里那份得意,到现在花甲之年了,回忆起来还美滋滋的。

童年总是彩色的,童年记忆自然也五彩缤纷。当然,其中也会有粉红色......


==============================================


童年记忆(28)牵手

那时候的小学生,都很封建。偶尔同女生讲话,就会被起哄。同桌的男女生,课桌中间要划一道三八线。在那样的年代,和一位小女生,我的梦中情人、心中的“冬妮娅”,在大庭广众下手牵着手,还特地用小指头勾在一起,捧着鲜花,登上舞台。够大胆、够早熟、够新潮、够粉红吧?

其实都说不上。那是因为区里召开什么系统的表彰大会,我们被挑选出来,去给劳动模范献花。

小女生叫菁菁,我们同班,还住同一条弄堂。我家住明德邨298号,她家住明德邨310号。小姑娘长得小巧玲珑,皮肤白皙得像白雪公主,身材单薄得像林黛玉,弹得一手好钢琴。我大概算不上“金童”,但她绝对是玉女。

她是我们班上许多男生心仪的对象。在我心目中,她就是冬妮娅的中国版。当老师要求我们手拉手时,我提议相互用小手指头勾在一起,她有点害羞,但同意了。我忘了两人的大拇指还要再按一下。否则,“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们就算私订终身了。

第一次和女孩子牵手,那种振颤、触电的感觉,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从此以后,我们就成了同学取笑的对象。只要我们同时在场,大家就会喊:“羞、羞、羞,手牵手!”害得我再也不敢正眼看她。她远远看到我,也常常躲着绕道走。

文学城有一位网友红豆豆,写过一首《童年的情诗》,充满了童趣和情趣。读她的诗,勾起了我这一段童年的记忆。我就在后面跟了一个贴,说起了这一段往事。她也回了个贴,说:“万老师,额到时写一首《童年的牵手》送你吧。”

后来,她倒是送了我一首诗,尽管那首诗让我非常感动,但却不是《童年的牵手》。

小学毕业时,菁菁没有和我们一样就读普通中学,而是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差不多十年以后,文革期间,我们在上海见过一次面。是小学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把我们约出来的,他当时在复旦上学。菁菁当时在上海少年宫担任钢琴老师。她还是那样娇小、苍白、单薄。我很快明白这个男同学是拿我当托,有心要同菁菁进一步交往。我也就很识趣地少说话了。

他显然钟情于菁菁,但菁菁有情于他吗?感情世界,有自己的密码。他们的密码,对上了吗?不知道。

写到此处,突然文思泉涌,自己冒出了一首《童年的牵手》:

轻轻的,牵着你的手,
悄悄的,勾起小指头。

牵着手,心头颤悠悠,
拉勾勾,低首半带羞。

颤悠悠,不敢再抬头,
半带羞,故意绕道走。

再回首,匆匆岁月稠,
情难绕,缘分何处求?


==============================================


童年记忆(29)红豆

红豆豆是文学城的才女,她的《童年的情诗》,写出了小女孩的纯情和天真烂漫,非常动人。我把这首诗转帖在下面:


《童年的情诗》

一个花毽子一二一地踢
一根牛皮筋飞起腿来跳

一只小沙袋闭着眼睛抱
一只死老鼠最尖声地叫

三十晚上你忽然走近我
过年穿一件花花新棉袄

悄悄塞给我一张小画片
画片上的美人儿象我笑

从此你眼神天天跟着我
看得我脸红心儿砰砰跳

直到一天你写了坦白书
老师赶快把你的父母找

你那父母又来找我的妈
啥事也没有吓我一大跳

从此你再也不敢把我瞧
走近我时你只看我的脚

一个花毽子一二一地踢
一根牛皮筋飞起腿来跳

一只小沙袋闭着眼睛抱
一只死老鼠最尖声地叫


红豆豆后来赠我的诗,也写得神采飞扬,任何男人读了都会血脉贲张:


献给鬓白的男人——赠万老师

愿以我
灿烂美酒般的唇红
抹浓你
怀恋故土的醇香
         
愿以我
忽闪万千的睫毛
唤回你
少时运筹帷幄的狂妄
         
愿以我
青春飘渺的浪漫
扫去你
所有的无奈和一切的恐慌
         
愿以我
比天空比太阳比月亮
比海洋比霞光比火山
比太空的湛蓝
更美丽的中国女人的心灵
给你
永远优雅的温存
伴你生生世世
直到海枯石烂直到地久天荒
直到宇宙灰飞烟灭
         
从你遇到我的一刻起
时时刻刻都有我与你
同苦共乐同水共火
同日共月同天共地
         
在我没有封皮的字典里
从来就没有死亡!!!


==============================================


童年记忆(30)反右

说了一点粉红色,网上有朋友就说我是“早熟”。其实不然。我真正早熟的,是另一方面。

我喜欢读大人的报纸。父亲每天下班,公文包里都会带一份《解放日报》。我会把它偷出来,读得津津有味,特别喜欢读那些评论文章。一九五七年秋,我开始读六年级。一九五八年夏,小学毕业准备上中学。这一年当中,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许多大事。在报纸上,我读到右派、党、进攻、反击这样一些词汇,对我来说,都是抽象的概念,离我实际的童年生活,很远、很远……

直到有一天,这一切都变得如此的近、如此的具体。

我父亲单位有一位同事,外科主任大夫周楚仁。周伯伯是湖南人,身材高大,医术高明,是我们一家的好朋友。小时候我难得生病,三年级时好不容易发一回烧,还是因为出麻疹。周伯伯来看我,给我带来的柑橘又圆又大。童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后来只要我看到又圆又大的柑橘,就会想起和蔼可亲的周伯伯。

五八年夏天,反右已进入尾声,大跃进揭开了序幕。老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不亦乐乎,还觉得不过瘾,又忽发奇想,号召全国人民和苍蝇、蚊子斗,和老鼠、麻雀斗。这就是伟大的除四害运动。

暑假的某一天,我跟着父亲去他们单位,观摩这场伟大的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房顶上、高墙上,在所有建筑物的制高点上,都站满了狂热的人群。他们敲锣打鼓、挥舞着被单、彩旗,他们要把麻雀轰得惊慌失措、轰得没有歇脚之处,然后累死、饿死、摔死。对了,根据篡改过的列宁语录:革命是没有头脑的人们的盛大节日。消灭麻雀的战争就是这样的盛大节日。

节日里人人兴高采烈。我注意到有一个人不高兴,他就是周伯伯。周伯伯非但不高兴,还一直阴沉着脸。这时候救护车呼啸而来,有人从房顶上摔下来了,紧急送医院来抢救。周伯伯一边准备做手术,一边从嘴里崩出了八个字:

“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这两个成语,我觉得用得太贴切了。能这样说,需要大智慧;敢这样说,需要大勇气。周伯伯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下子高大起来。我读报时得来的那些模糊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试探着问了父亲一个问题:“周伯伯会不会是右派?”

父亲一下子勃然大怒,厉声喝止我:“细佬家不可以胡说!”

一个星期以后,父亲下班进了家门,首先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了我一会儿,然后宣布了一个让我们全家伤感的消息:“让大南说对了,周医生被戴上了右派帽子”。

因为周伯伯,“右派”这个称谓,在我心目中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好人、能人、有头脑,而且敢大声地把真话讲出来。

那一年,我将要满十二岁,已经长大,要上中学了。


==============================================

作者:万润南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万润南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764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