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 彰往可以察來 • 顧後亦能瞻前 ◆ 析世鑑 • 2010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 彰往可以察來 • 顧後亦能瞻前 ◆ 析世鑑 • 2010   
所跟贴 ◆ 彰往可以察來 • 顧後亦能瞻前 ◆ 析世鑑 • 2010 -- HGC - (2095 Byte) 2010-3-04 周四, 上午11:02 (860 reads)
HGC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文章标题: ◇ 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退思 (538 reads)      时间: 2010-3-04 周四, 上午11:20

作者:HGC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析世鑑】製作組,提醒任何意圖對【析世鑑】發佈內容做再傳播者,請務必閱讀我們關於【析世鑑】發佈內容的各項聲明:
http://boxun.com/hero/xsj2

★【析世鑑】製作組,強烈鄙視任何未經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著作財產權受讓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關出版資訊等(例如:期刊名稱、期數;圖書名稱、出版機構等。)的轉發者及其相關行爲。

★ 囿於時間與精力,【析世鑑】所收數位文本之校對未能一一盡善,鲁鱼亥豕諒不能免,故我們忠告任何企圖以引用方式使用【析世鑑】文本内容的讀者,應核對有關文章之原載體並以原載體文本内容爲準,以免向隅。

★ 除特別說明者外,【析世鑑】收入的數位文本,均是由【析世鑑】製作組完成數位化處理。


◆ 彰往可以察來 • 顧後亦能瞻前 ◆



九一八事變退思

張學良原著
張之宇校注


進謁 蔣主席於北平

十八年夏間, 蔣主席北上,我親至北平進謁請訓,此爲我初次與 蔣主席會面,當時 蔣夫人亦同在。會談之下,甚爲歡洽。彼時閻百川亦在北平,曾數度會談,關於黨政軍諸問題,皆曾論及。又曾會同當時的外交部長王儒堂討論過日俄外交上諸問題,擬定對中東路的方針。關於日方要求擬在內蒙增設兩處領事館以我國在韓增設兩領事館爲交換,我堅決反對,得 蔣主席之同意,交換設領問題作罷。

抗俄之役

先是蘇俄哈爾濱的總領事館,共產黨人在該館秘集開會,經我東省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派警圍捕,當場搜獲陰謀文件,宣傳共產主義,煽動破壞我國社會秩序,而參加之人,多係東省鐵路的高級職員,此乃違反中俄、奉俄協定。我方将參加陰謀之人員逮捕看管,並封閉掩護共黨潛伏之機構。俄方向我抗議,宣佈絕交,雙方佈防,於十八年十月間,俄軍侵入我國境,突向我防軍進攻。先後有滿洲里、同江、富錦、綏芬、呼倫等役。以呼倫、同江兩役最爲壯烈:呼倫則爲韓斗瞻(光第)旅,英勇抗禦兩倍於彼之俄軍,韓旅長及團長林郁文等死之;同江則爲沈成章(鴻烈)所部之江防艦隊與蘇俄江防艦隊衝突,曾將俄之旗艦擊毀,逮其艦隊司令,我陸戰隊亦有壯烈的犧牲。我遂由遼寧派遣兩軍前往增援。在此期間,日本方面,由日本公使館須磨參事,曾表示日方欲出面調停,外交部徵詢我之意見,我立即反對,我認爲這是前門拒虎後門引狼,此一調人比俄寇更爲凶很(按:狠)。後經談判,和平解決,俄軍退出國境,東省鐵路恢復原狀,俄方撤回我方所逮捕之人員。

此一役也,暴露出我軍事弱點,及全國不能團結對外的現象,促進日本野心軍人,加緊侵略中國,造成九一八事變,縮短中日爭端戰爭化之期間。(按:張氏抗俄之役搜捕哈爾濱蘇俄領事館,據張氏解釋是學樣父親張作霖,在北京東交民巷搜捕李大釗之前例。崇父思想每見於行動而不自覺。至於收回中東路主權一戰,則自以爲東北軍勇冠全國。軍備武器更屬佼佼者。觸動蘇聯比日本易爲,以一試牛刀心理,挑起中蘇戰事。迨至張將軍發現蘇聯主帥爲加倫將軍[加倫曾任革命政府軍事顧問],始覺大禍已經造成,韓光第等死焉。張氏敗後與蘇聯簽定「伯力協定」時,東北派赴縱橫捭闔之代表日後受到國民政府之指責,張學良將軍對負責人蔡運升極爲歉疚。《呂氏春秋》<長攻>:「其王念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後患」也乎?)

擴大會議之解決與石友三的叛變

十九年夏間汪兆銘同閻百川、馮煥章在北平招(按:召)開所謂擴大會議。屢次敦促我參加,曾先後派陳公博、傅作義、薛篤弼等同我商談,並應允優越條件,而我都婉言拒絕,我之所渴望者是中國統一,不願再啟內戰。迨至秋間,汪兆銘等在北平成立政府,與中央軍事衝突擴大,我不願再見中國分裂,進軍關內,援助中央,我就任陸海空副司令之職。戰爭結束,閻百川下野,汪兆銘逃去。華北善後事宜,中央令我負責辦理,此爲又一棘手的任務。

晉軍馮軍以及其他各軍,號稱六十餘萬,雖有一部份在隴海、平漢線上,已遭解決,但大部份皆退集晉直境內。須整縮至少得裁汰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以上,當時腹案是:晉軍編爲四個軍,計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宋哲元、石友三各編爲一軍;龐炳勳、孫殿英各編爲一師。最難對付的爲石友三、孫楚、孫殿英等人,幸賴宋明軒(哲元)、徐次宸(永昌)、傅宜生(作義)諸人,深明大體,從中協助,此番編縮,費時月餘,終達到圓滿的結果。

我於廿年夏間赴南京參加國民會議,歸返北平後,突發腸傷寒症,臥病協和醫院,經該院內科主任赫爾大夫(Dr. Hall)醫治。我正在病重期間,石友三叛變。我彼時正在昏迷狀態中,所有一切軍事調動,乃由軍政高級幹部所組之委員會執行之。將遼寧防軍除少數外,皆調入關內,參加對石戰爭。而晉軍及其他軍隊未參與石變者,係由於徐次宸(永昌)、宋明軒(哲元)等之仰體時艱,老成持重。否則華北局面,必又是一番劫難也。後經劉經扶(峙)、商啟予(震)率軍夾擊,將石友三解决。待我病狀稍痊能坐起時,萬壽山(福麟)方將石軍叛變前後經過的情形告訴我知道。

九一八事變之經過

我傷寒症痊癒之後,身體極爲衰弱,赫爾大夫建議,我須長期休養,彼並願爲我準備戒除嗜好。我甚同意,所以我未銷假辦公,仍住在協和醫院,由醫師護士照料,每天服藥和注射,早晨時到公園各地散步,飲食一切,皆遵醫生指定,晚間偶出觀電影戲劇,以茲消遣,皆由兩位護士陪同,隨時照拂。(按:張氏與秘書二人,在南京貪食鮮櫻桃,患染傷寒病,在協和醫院治療。石友三之變後,九一八事起,張將軍仍在協和醫院休養。平時外出散步,外出看電影聽戲,皆有兩位護士小姐陪同照料。因張氏不許護士著白色制服,穿戴如平時装束,引起外界紛紜傳說,協和醫院屬美方經營,張氏爲此被院方「請出」。)

一切非重大事件,一概不加過問,北平職務,由萬福麟代爲負責,東北職務由參謀長榮臻負責。萬寶山以及中村事件,事前我毫不知悉。迨至日本軍人利用中村事件,大肆宣傳鼓動,東北憲兵司令陳介卿(興亞)親至協和醫院報告,並請求我必須迅速處理此一案件,否則恐日本少壯軍人,欲藉口製造事端。我遂招(按:召)中村事件直接負責之團長關瑞璣親加詢問。關團長將該事實的經過,盡情告知,並請求可開軍法會審,彼到時自己承罪,願以一死與中村償命,結束此案,以免擴大,而日方當無可藉口矣。我囑彼到憲兵司令部投案,以備向日方辦理交涉。不久日本軍部知我方有解決懸案決心,遂發動九一八事變,而關團長瑞璣由憲兵司令將其釋放,以免落於日人之手。

我現欲在此處說一說,關瑞璣的愛國忠誠。當彼在內蒙防地捕獲中村偽裝爲農學博士,實行調查內蒙兵要地理,搜出其日記地圖等等,皆無關於農事者。中村不得已,承認其爲日本陸軍大尉。當時關團長與其部屬會商,如何處理此一間諜要犯,因當時日本在中國享有治外法權,我必須將犯人交還其本國處置,這自然彼不但無罪,反而有功。最重要的是,中村是詳知內蒙古兵要地理的情形,我雖然將其日記地圖沒收,但彼仍能記憶。關等遂決心,將其秘密處死,由彼負責,不報知上峰,以免處置上困難。不幸被一蒙古人出賣,將中村被捕時的情形及中村在其家中的遺物,獻之日方。而關團長到最後願付出自己的生命,爲我弱國外交上的羔羊,以免損失國家利益,而免發生重大事端。

日本野心家,先利用萬寶山事件,再利用中村事件,在國內大肆煽動,以期鼓蕩,欺騙日本民眾,思以製造成侵華是正當之行動的觀念。當我方已知此種情形:(一)我決定迅速解決中村這一案件。(二)我派湯爾和渡日,向日外相幣原表示,我方欲尋求解決東北懸案之意圖,幣原甚表贊同,遂決定擬由中日政府遠(按:選)派大員辦理。(三)通令東北軍政,凡事慎重,凡有日方挑釁之事,竭力避免,不可與其衝突對抗,以免擴大事端。此即爲不抵抗命令,致爲國人攻擊我之口實。在此一問題上,我從未有過聲述,因我想,知理明事之人,一見即知,不深明理之眾,我又何必在個人問題上,嘵嘵何爲。我曾在胡政之(霖)所辦的「國聞週刊」上,看見有過對於我的一篇言論,大旨我略記如下:

「不抵抗主義這個名辭,並不是由張學良創始的,但是如今我們,一提到不抵抗主義,可就會聯想到張學良,張學良是這個主義的一個實行者。這個名詞的出現,好相(按:像)是個新玩意兒,但是這主義的精神,早有牠(按:它)的歷史淵源,具有十足的必然性。我敢武斷的來說,假如東北負責當局不是張學良,九一八事變,任何人十分之九也是不抵抗。在民國十九年的中東路事件,張學良不是抵抗了嗎,鬧了個損兵折將,大爲失敗,內外責言,這是促成張學良不抵抗決心之遠因也。中東路事件給日本一個暗示,暴露了中國幼稚無能不團結。當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軍人高呼懲膺張學良,消滅東北政權。張學良本人自己也知道將會有事情發生,但是他總存有萬一的心理『日本或者是不敢吧?』等到九一八事變發生了,他覺著『打是打不過日本的,以不抵抗對付之,不使事端擴大,以待國際來解決。』那時候張學良是這種心理,中央也是這種心理。所以我說就是換作他人是東北邊防司令長官,也是十分之九的一樣不抵抗。以過去的濟南事件爲證,凡是對付日本武裝挑釁行爲,不都是退讓嗎?我要是給張學良定讞的話,他的罪過不在九一八的不抵抗,而是在其繼續的不抵抗。」(按:張學良對胡政之所說:「他的罪過不在九一八的不抵抗,而是在其繼續的不抵抗。」張氏對胡政之如此批評,至爲心服。)

但今日思之,爲了歷史的眞實,我不可以再事隱默。我今略述九一八事變前後我的心情,和處置的經過。我先說,我在那個時代對於日本的理解,我認爲日本是一個立憲的國家,軍部雖有帷幄上奏之特權,但不經天皇批准、國會通過,是不能對外用兵的。有國際條約之約束,元老重臣之穩重,雖然日本少壯軍人,從事煽動,如果我方不給以可乘的藉口,不跟他武裝衝突,那是不會發生軍事問題的。

這是我對於九一八近年時的日本少壯軍人的囂張和日本當時之政情,未能隨時徹底研究注意,僅根據舊日對日本之理解。此乃是我的重大的錯誤。

我再說我當時在情理上,對日本的判斷。我想雖然日本少壮軍人們浮動淺識,但仍有其重臣元老。如日本無故對中國發動戰爭,以軍事佔領中國土地,蠻橫侵略,凡有深遠眼光的人,會明白將來的結果,對日本不會有利的。他們負責的人,安能見不到這一點嗎?我對於這一觀察,雖然是錯了——而日本終於不顧一切,發動蠻橫的侵略的戰事。但至最後,日本終自食其慘痛的結果,這一點也可以說我是沒有錯。

上述是我當時對日本方面之判斷。同時迷信條約神聖、錯估國聯的制裁力量。誠然是,當時我料其不敢,在利害觀點上,我更料其不能。當時我是認爲國際可以解決爭端的。基於這些心理,所以我自始至終,竭力避免事端擴大,以期易於解決,遵守國聯的警告。我佩服國聞週刊的言論,他說到了我內心的隱情。

日本軍人,內乘我正臥病於協和醫院,張輔忱奔喪錦州,萬壽山在北平給我代理職務,東北長官皆不在職。外則長江水災,粵變,和共匪猖獗。發動九一八事變。該夜我同英國駐華公使藍博森爵士,在第一舞台觀劇,約在十點卅分許,來人報告,瀋陽有長途電話,榮參謀長請我說話,有緊急事項,我立刻辭藍公使歸返。榮對我說:有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結集活動。我囑切戒我軍勿亂動,速與日本顧問妹尾、柴山向日方高級將領交涉制止,由交涉者即向日本林總領事處接洽交涉。通話之時,電話中斷。因恐邇後連絡斷絕,遂用無線電令,榮臻、臧士(按:式)毅二人全權負責處理一切。並屢詢情況的變化,到半夜二時許,無線電台被破壞,整個通訊中斷矣。天曉之後,除報告政府請示外,我派員向日本北平使館矢野代辦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詳,僅允轉達其駐京公使而已。我對於瀋陽情況,十分焦慮,遂利用長途電話令新民縣知事魏鑑,設法向瀋陽連絡,隨時向我報告。

我利用此時機,一述多年來外間對我誤傳有關九一八的一段小插曲——胡媟(按:蝶)女士的故事也。其他我不必多說,我在該當時,適在病後,病體尚未復元,散步行走過久都不能成,又安能狂舞乎?幸此胡蝶女士尚在人間,如有好事者,可以向她質詢。我同胡女士不但談不到熱戀,我同她從未有過一面之緣。我自己對於我自己,抱歉得很,徒空受艷福之名也!因之,我常推想到,歷史上有些不合情理的記載,多恐有失眞實。所謂捉風撲影,我同胡媟(按:蝶)之流言,是連風影都說不到,會傳的相(按:像)眞事的一般,不論將來百年之後,就是當事人皆生在的今日,有些人確認爲是眞实。「曾參殺人」,流言可畏也!共產黨善會利用謠言攻勢,來動搖我內部人心,我們不可認爲流言無關,忽視之而不加以警惕也!

事變之後,政府和我的見解是一致的,認爲條約神聖,國際正義存在,對於日本這種侵略的行爲,必當仗義執言。遂信賴國聯,而不同日本直接交涉,以免損失權利,所以幣原所提之五項原則,拒不接受。對於日軍行動,聽從國聯勸告,竭力取容忍方針,靜待國聯解決。但使我最痛心者,是當時全國不但未能團結一致對外,反而利用外交問題,發動政爭,以逞私憤。在中央迫 蔣主席下野,改組爲不倫不類的政府,成爲一國三公。孫哲生、汪兆銘相繼爲行政院長,而又負不起責任,如錦州山海關問題發生時,凡有請示,則皆答爲,相機處理或善爲處理。在地方,山東韓、劉火併,四川二劉對壘,粵則二陳相戰,貴州毛猶(按:酋)之爭。我觸目傷心,心灰意冷。

汪兆銘於廿一年夏間偕宋子文、李濟琛蒞平,見面之後,出示 蔣委員長親筆函,大意是汪院長來平,爲對日軍事問題,同我相商。談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華北對日本有用兵之意。我遂詢問,政府是否具有堅絕(按:決)的決心,有無相當的準備,我們不要再蹈往年抗俄之覆轍。汪答日:「不是那個樣子的事,是因爲政府受到各方的言論攻擊,希望我對日本作一個戰爭姿態,小加抗戰,王於勝敗則所不計,乃是在政治上可以應付輿論之指責也。」我聆聽之下,驚訝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無準備和決心,擬犧牲將士之性命,來挽救延續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遂曰「這是 蔣委員長的意思。」我說:「你若說是 蔣委員長的意思, 蔣委員長是我的長官,他會直接給我下命令的,他不會寫信,說汪先生你來同我商討。既然說是同我商討,這種並不是眞正的抗戰,而是拿人家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辦法,我的表示是,決不贊同。」汪呈不悅之色,乃言曰:「我以行政院長的身份,親來同你商量,那末同蔣委員長的命令,又有什麼分別哪?」我說:「命令是命令,我服從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命令,那是我軍人的職份。至於命令所作的事,我只是執行,我不負道義上的責任。商談是商談,我不計較什麼行政院長的身份,爲了政治上的利益而犧牲我部屬的生命,我良心上是作不下去,我決不敢苟同。請汪先生你要原諒我的。」此一會兒,遂不歡無結果而散,汪兆銘返回南京。導致因熱河問題,發生汪院長通電請我同他共同下野。我立即辭職,經華北諸將領堅決的挽留,而政府亦未允准。此事的發生,在華北引起數端不良之後果:使東北軍將領,不分皂白,對中央人員,發生誤會,使我處於其間,很是爲難。在熱河的問題上,亦受了相當的影響。(按:張學良引咎辭職,北方將領聯名願與其共進退。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特任張以全權代表委員長名義,代蔣處理一切,仍留北平。厚愛之。有關汪、張之爭,見《口述歷史之外——張學良是怎樣一個人》,頁六十六—六十九。)

熱河失陷我之去職

熱河本爲我方接濟東北義勇軍唯一之陸地路線。自東北淪陷以隆,各地義勇軍之活動,使日方深爲困擾。國聯調查團之李頓爵士,曾深爲注意此一問題,認爲此乃眞正中國民意,不承認偽滿洲國的表現。說到熱河問題,我也甚爲感慨。湯玉麟乃我父親的舊部,亦係我之長輩,其爲人粗野貪昏,我執政東北,即謀將其調換。在九一八事變之前:(一)屢次失職,方欲將其調動,每因有他事發生,致以延遲;(二)他爲我的父執之輩,我得設法給他籌劃一個下台的體面;(三)必須顧慮到他不服從,準備使用武力。致使他久禍熱河地方,在這一點上,我實覺對熱河的父老,深爲咎歉。迨至九一八之後,湯之態度,更形曖味,我決心將其撤換,但必須顧及到投鼠忌器,得布置週密。擬派商啟予率軍進入熱河,取而代之。彼時孫哲生的代表何遂,在湯處大事活動,希圖拉攏湯之武力,而爲湯撐腰。湯爲何還發表一有名無實的軍長名義,互相表裡。致商啟予入熱之議未得實行。有一度熱河情況吃緊,湯派其祕書長談國桓來平求助。我乃利用此機會,設法将其調動。曾在北平政務會讓席上,公推李石曾先生赴京說明熱河緊急情形,向政府請求款項。不意,汪院長兆銘,大發雷霆,通電促我下野,致使熱河問題,整個停頓。迨至日本向阜新開始進軍,湯既不布防,將其軍隊皆集結於古北口承德間,暗中表示,不許我軍通過承德。我當時若以武力解決湯玉麟,是不成問題的,但如不幸同他發生衝突,或如湯投向偽滿,不但有利於日本方面,而外患如斯,自相操戈,誠貽笑中外,我心中的隱情,不能對外人道及。但又不能坐視日軍長驅直入,遂令萬福麟軍出喜峰口,避過承德,轉道由平泉向凌源布防,給養補充,皆由此一路線補給,發生許多困難遲滯。奉軍布防尚未完成,日軍來攻,情況危急求援。我遂令宋哲元軍進援,但仍由喜峰口行進,致宋明軒及其部下曾對我發生誤會,謂爲何不由承德行進,而側敵走此崎嶇路線。我不得已祕向宋明軒說明內中隱情,請其切勿公開。宋明軒深體我之苦衷,立即向喜峰口進援,但其部屬始終仍多憤憤不平。

方熱河吃緊之際,中央已看明湯玉麟的態度。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曾會同我親至承德,希望促湯覺悟。湯雖口中承諾布防,但始終未向前調動一兵一卒。迨至奉軍危急,我請求服喪之張輔忱墨絰從軍,我思以舊日的老關係,張輔忱或可對湯有所週旋。但張進至古北口,湯以前方情況危急,阻其前往,致張未能到達承德,不二日而承德已失陷矣。(按:日軍以一百餘士兵、戰車十一輛,於三月四日從容進入承德,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失蹤。見《口述歷史之外——張學良是怎樣一個人》,頁六十九。)

熱河湯玉麟的問題,雖然有何遂、汪兆銘之困擾,但我不能委過於人。此一問題,是我上對國家、下對熱河人民,一件重大的過失。我早知湯玉麟昏聩貪悍,雖屢思除去,在九一八之前,不能當機立斷,致延至九一八以後,爲投鼠忌器,無可奈何。每一思及,我深感愧作也。

當前方戰事吃緊之際,中央派何敬之(應欽)奉第二、第廿五師增援北上,抵平之時,承德已失陷矣。我謁見蔣委員長於平漢路某車站,請訓之下,我決定去職。連夜返平,將職務交付何敬之,我未與任何部屬會面,僅留一親筆長函懇切告誡,翌日即離平赴滬。我之不肯同僚屬會面的原因是,恐彼等又效上年堅決挽留種種舉措,致彼我等諸多不便。我速離平,俾繼任者易於指揮和處理一切。(按:張自稱火車上與蔣委員長、宋子文之談話,外間傳說紛紜如親見目睹,使張氏爲之大笑,認爲是共產黨爲我解脱之說法。至於坚持張學良之毒癮已到非戒除不可,乃由端纳先去上海,進行安排米勒醫生斷除張氏毒癮。動議者是誰已很明顯。米勒醫生《自述稿》英文未出版之前,字裡行間更可爲佐證。張氏陷東北三千萬人民於日敵之手,蔣氏無功而賞,有罪不罰。堅持戒毒後,去歐避風。難怪張氏崇敬蔣氏一如戀父心懷。日後弔蔣輓聯有「情同父子」之句,應無偽飾。)

關於九一八事變,時至今日,使我發生之感想:負政治責任者,必須具有沉敏遠大的心懷和眼光,能一葉知秋,見幾燭照。我當時未能測知國聯之無能,條約之無效,日本軍人如斯之跋扈,元老重臣亦不能如昔日可以約束軍人。在歐美方面,當時執政者,以事不關己,取隔岸觀火態度。迨國聯的紙老虎被揭穿,國際條約被撕破,莫索里尼、希特勒相繼的侵略行動,後果是引起世界大戰,自身遭殃。美國更未能預料到,日本就是它的正面敵人,轟擊北大營會跟轟炸珍珠港是一系列的事。往事已矣,前科可鑒!今日世界的紅色侵略問題,尚存許多負責的政治人們,仍存當年對付日本的苟安心情,猶不知徙薪曲突,必將致仍貽毀滅大禍。爲天下蒼生計,極願我言之不中也。

◆ ◆ ◆ 内容完 ◆ ◆ ◆

上刊《九一八事變退思》,標題爲◆析世鑑◆製作組所擬,是以西元2002年第1版之《雜憶隨感漫錄——張學良自傳體遺著》(臺北: 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各節內容全文爲底本完成數位化處理。網際網路首發◆析世鑑◆:
http://www.boxun.com/hero/xsj.shtml

同期上線相關史料還有:

張學良: 西安事變退思
http://www.boxun.com/hero/xsj1

◆ 彰往可以察來 • 顧後亦能瞻前 ◆


析世鑑

SINCE 2005


作者:HGC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GC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1625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