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欲用胡僧药,且去就市场--谨复芦笛先生(下)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欲用胡僧药,且去就市场--谨复芦笛先生(下)
所跟贴
欲用胡僧药,且去就市场--谨复芦笛先生(下)
--
学徒
- (4231 Byte) 2010-2-11 周四, 下午4:42
(539 reads)
DaLuoHan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10/23
文章: 294
经验值: 11125
标题:
请教学徒网友一个问题
(120 reads)
时间:
2010-2-12 周五, 上午7:24
作者:
DaLuoHan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于把慈善,福利当成自由市场的商品操作,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原因在于其相对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
我们知道,商品供大于求时,自由市场靠降价,减量调节。好像不存在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不能降低,销量也不能减少。但慈善福利这种商品恰恰如此,因为降价和减量意味着贫困者得不到足够的救助。这是理博儒和恐社儒都不能接受的结果。
当然有论证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哪怕是仅仅从理论上,一种商品不能随着需求量减少而减少供应,那它还是普通意义上的商品吗?
能不能这样理解:政府应该承担这个商品的底线购买量的保证。也就是说,当市场供大于求时,政府必须出面以一定的价格购入剩余没销掉的。这个价格不能过高,与大众形成竞争,也不能过低,以维持起码数量的经营者不致破产。
也许有人会说,政府还不是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结果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本质不一样了 : 政府的角色由垄断经营者变成了产品消费者。这会大大提高效率,符合自由经济的原则。
如果这样,我们可以证明:即使在理论上最坏的极限情况下,也比现在的安排好。那就是说市场上没有一个人购买福利慈善商品,政府不得不全部购买。即使这样,也会同政府其它采购一样,通过招标,选取质量价格比最好的商品。质量好意味着穷人得到更好的,更符合需求的救助。价格低则意味着高校率低损耗。
如果是这样,理博儒是否就失去了一个最根本的反驳论据了呢?但不知这样考虑问题,为政府强行安排一个角色,还算不算恐社儒?或是一个立场不坚定的恐社儒吧!
作者:
DaLuoHan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231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