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钱浩亮和“威虎山”剧组的翻筋斗能将(继续赞助湘君) |
 |
锺 舟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554
经验值: 0
|
|
|
作者:锺 舟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钱浩亮和“威虎山”剧组的翻筋斗能将(继续赞助湘君)
锺 舟
湘君所写的学艺生涯,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湘君的文章,点击率越来越高。
原来湘君是学武生的,小翻、拉拉、垛子、前扑想来都是拿手的小菜。虎
跳带转体三百六、七百二什么的,大概也不在话下。:)开开玩笑,翻筋
斗,我可是外行,呵呵。
说起钱浩亮,我相信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革命人民,认识、知道钱
浩亮的大名,都是通过观看样板戏《红灯记》。然而,上海文艺界对钱浩
亮的业务留下极其良好、深刻的印象,却是在61还是62年。
话说1961还是1962年(抱歉,记不准确了),钱浩亮随团来上海演出。
那时候,上海文化系统总是要组织至少一场的“内部观摩”演出。这类的
“内部观摩”演出,全部是组织观摩。观看“内部观摩”的,是专家、行
家或大同行们,对外不买票。说实在的,这种“内部观摩”演出,是演员
们最认真,最卖力的演出。上海的大、小同行们,从外地来的演员们身上,
学到了不少东西。
那次钱浩亮来上海演出,好像是因为文武双全轰动上海。文戏演的是什么,
全然地忘了;武戏演的是“伐子都”。钱浩亮所演的“伐子都”,动作规
范、利索(行话叫做身上干净、漂亮),引得观众彩声连连。钱浩亮的绝
活是,居然全身扎着大靠走了几个筋斗!走的是什么筋斗,我也忘了,反
正“抢背”已经不算在那些筋斗里了。(所谓扎靠,就是演员背上插有四
面小旗子,一般,头上也会插上野鸡毛,行话叫插“翎子”。)
那次钱浩亮最绝的一招,是扎着大靠从三张“九台桌”(舞台上那种红色
的长方形桌子)上,一个筋斗——是“云里提”,还是“云里”什么的,
从三张“九台桌”上翻了下来。全场为之轰动,上海“天蟾舞台”内这一
声爆雷也似的彩声,怕也不多闻多见。过后,只听得学武生、练武功的朋
友们叹曰:“这活绝,绝。。。”到了钱浩亮以李玉和的身份随《红灯记》
来上海演出时,看过他《伐子都》的,虽然对李玉和与《红灯记》也称赞
不已,但是,扎着大靠从三张“九台桌”上翻下来的印象,总是不能抹去,
当然,其时谁都不会在嘴上再提起了。(慎重说明:钱浩亮从三张“九台
桌”上翻下来,扎的是大靠还是软靠,我的记忆有些模糊,反正不管哪种,
都是够绝的。如果记忆有些出入,请各位谅解,——毕竟是四十多年之前
的事了。)
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剧组里,有好几个翻筋斗的能将,我认识其中三个,
他们都是上海京剧院学馆毕业的专才。一个叫郑福基,一个是文艺界某名
人的儿子、原京剧演员、后来成为女电影明星她哥——吴XX(抱歉,特
将名字隐去),另一个名字忘了。我忘了名字的那一位,就是湘君所写的
在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翻那一连串小翻的那一位。(我为什么能记住郑
福基老兄的名字?因为第一次听见他的大名,我肚子里直嘀咕,怎么叫
“整腹肌”呢?)
郑福基擅长于长筋斗,爆发力之足、筋斗之轻、飘,一致公认。忘了名字
的那一位,特别擅长翻小翻,那会儿,一口气能翻一百多个小翻。诸位可
能以为我是道听途说,或者以为我在吹牛,可我告诉你们,我可是看见的,
当时郑福基陪着我。我看后愣在当场,唯口中赞曰:“结棍、结棍......”
在《智取威虎山》里,那位吴XX也有翻筋斗的活。我印象最深的是,隔
天他老兄用小口径手枪打靶,不知怎么回事,有一枪打中了自己右脚的小
脚趾头。那一枪打得到底如何的壮烈,不知其详,因为我没看过他那只受
了枪伤的脚。可他当天晚上照样演出,上场翻筋斗。——那时候,到底是
年轻啊。
现在,这帮子哥儿们也都是五十多快六十了吧。哎,这么多年了,不知他
们现在都在哪里,还不错吧?挺想念的。愿他们诸事如意,健康快乐吧,
阿门。
作者:锺 舟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