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余含泪妙文赏析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余含泪妙文赏析
所跟贴
差点没赶上飞机=赶上了飞机,差点赶上飞机=没赶上飞机
--
芦笛
- (221 Byte) 2009-12-09 周三, 上午10:02
(326 reads)
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标题:
从这几个简单的例子大概可以看到汉语逻辑的不完善
(310 reads)
时间:
2009-12-09 周三, 下午3:27
作者:
别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芦的前两个例子,1,“差点没赶上电影开头”,我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跟老芦相反,是没看到开头。2,“差点没赶上这幸福的时代”,我的理解跟老芦也相反,就是没赶上幸福时代,是在幸福时代到来之前死掉了。或者幸福时代刚刚结束,就出生了。我一直对自己的语感非常自信,跟老芦看法悖,我失去了自信。我想,这个句型是否存在着因地域不同表意不同的差异?希望听到不同地域的朋友的解释。
老芦要总结规律,我想会无济于事。看老芦的例子:
差点没感冒=差点感冒,差点没被偷=差点被偷,差点没把我笑死=差点把我笑死,气得差点没昏过去=气得差点昏过去。
这几个例子一共有“感冒”,“偷”,“笑”,“昏”四个动词。这四个动词有什么共性吗?很难找到。能够算作一类吗?找不到共性怎么归类呢?恐用动词的性质解释不了这种语言现象。
这种表达方式是无法用句子本身的语法,逻辑解释的。以我之见,这样的表达方法只能够按照句型来理解。类似于“差点”、“几乎”、“险些”的同样的句型,都是表示否定的。差点做完了,是没做完。差点没做完了,也是没做完。差点赶上了,是没赶上;差点没赶上,也是没赶上。
但是因为第一段的“赶上”的例子没有定论,这样解释还只是一人之言而已。
严格地说,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同一个句子(当然也包括语境相同)不应该出现两个相反的意思。出现了两个相反的意思,这个句子就是病句、或者错句。因此某个正确的句子“可做两解”的说法是不对的。
解释一下我的两个例子,我的理解是,差点没赶上缠足,是不可以做两解的,只有一个意思,是没赶上缠足。
另一个例子“杀头他差点没赶上”。语境上提供的信息是少了点。阿Q就是杀头差点没赶上,赶上了枪毙。同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地方,从那里过的人都被杀头了,而他晚到了一会,就可以这样表达:杀头他差点没赶上。
作者:
别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6049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