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圈着养与放着养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圈着养与放着养
芦笛
昨天大放厥词,把黄人说成吃草动物,白人说成肉食动物,以此解释白人表现出来的冒险精神,此乃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胡说八道,可算劣等 “社会生物学”。作为有趣的文学比方可以,但不能当成严肃的论据。
当然我说的好像也是事实,白人无论是探险还是冒险的精神,都要明显比黄人强得多。只是这区别必须用他们的文化传统来解释,不能扯到肠子的长度上去,更不能与传统食谱相联系,后者只与某些病的发病率有相干。例如据说国人的胃溃疡发病率要比鬼子的高,而肠癌发病率就远比他们低。前者据老哈说是咱们喜欢热饮食所致(我的大夫的解释可不是这样,只是我忘记了是什么原因,不过他倒确实告诉我中国人的胃溃疡发生率远比当地人高),后者则据说是因为咱们的食物纤维素含量较高,那玩意人体无法吸收,只能刺激肠道蠕动,于是每天都得上厕所进行bowel movement。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当然时时运动的国肠的寿命就要比隔若干天才运动一次的鬼肠要高。
老河在楼下区分了“探险”和“冒险”,若用英文表达,前者似乎是exploration,后者则是adventure。无论是哪一种,咱们都没有这传统。探索未知世界需要好奇心,而中国人除了对他人的隐私之外毫无好奇心。这我早在旧作中抨击过了,从春秋战国开始,古人就对学术问题采取了极度功利的态度,实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声:有什么用?”(有轻度篡改)庄子在兜售他的学说时大概被人反复问这问题问惨了,以致他不惜长篇大论论证他的学说于无用中有大用存焉。
至于冒险精神就更不用说了。老河把赌博也当成一种冒险,然而那不是我说的冒险的意思。我说的是英文的adventure,没听说过赌博可以算adventure的。倒是探险常有adventure成份在内。所谓探险,似乎是不是理论或实验的探索,而是专指对未知自然界的野外探索,例如去火山、深海、南北极、月球乃至其他星体等等探索。既然是未知世界,当然结果就是uncertain的,必须take chances,而这与咱们从小接受的管教格格不入。
老河也说了,鬼子从古希腊时代便重视体育运动,这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确乎如此,人家的习惯跟咱们很不一样。从孩提时代起,咱们就是圈养动物,而他们是放养动物。
所谓“圈养”与“放养”,不是说鬼子不管不顾孩子,让他们去踢天弄井。谁都知道,鬼子对家长的要求很严格,中国特有的“钥匙孩子”在西方根本见不到,那是犯法的,未成年孩子必须在成人监护之下,此所以Iris一度动念想雇我去她家当babysitter。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家中国夫妇的孩子只有9岁。他俩也是学生,请不起babysitter,便使出国内养“钥匙孩子”的办法来。令孩子放学后便躲在家里,任何人来打铃都不开门,伪装成家中无人的样子。还算是他们点子高,始终没被邻居发现并举报。
我说的“放养”,是鬼子不兴像中国父母那样,其天职便是给孩子设定种种清规戒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是在密切的监视下任孩子去乱跑乱跳。最典型的是酒梨•萝卜刺演的那部《后娘(Step Mom)》上的一个镜头:前后娘坐在运动场上,死死地盯着那七八岁的儿子爬在一个高高的铁架子上,手持木剑与另一男孩打斗。那前娘把心提到嗓子眼里,不断地喃喃道:Be careful, sweetie. Be careful, sweetie,却既不过去制止,又不过去大声叮嘱。直到那孩子摔了下来,生父才与前后娘一道疾奔过去,抱起孩子来便往医院跑,缝了五六针还打了石膏。
这种事,中国父母能想象么?90年代我回国,去外甥女家做客。她和女婿带着孩子,领我到当地的景点去旅游。那男孩大约四五岁吧,闲极无聊,便爬到不到半米高的花台上去,在那对孩子来说是相当宽(大约三四十公分吧,记不得了,没带皮尺去,也没做测量和记录)的顶面上走,那父亲便失惊打怪的,立刻奔了过去把他抱了下来,板着脸对他进行了三十多分钟的安全教育,转过脸来又对我那外甥女进行了四五十分钟的严肃批评,说她太不像母亲,对孩子的安危漠不关心,出了事怎么办?
那母亲开头大概是不便当着她老舅和丈夫争吵,但后来好像受不了了,便严谨论证从花台顶面的宽度足可判断,从那上面跌下来的概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孩子体重轻,就是跌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事,云云。那丈夫更是七窍生烟,转入论证妻子之无心肝实在是骇人听闻,难道天下能有这种母亲?争辩至此,便从学术讨论变成了网战。
我到最后实在听得腻味透顶,便说,没事没事。我小时曾和芦箫去爬城墙,从五六米的高处摔到地上,一点事都没有,连个伤疤都没留下来。一个男孩若连那如此安全的花台都不让他去爬,长大了恐怕要成窝囊废,阿拉伯上海人说的“娘娘腔”。毕竟是长辈发了话,那女婿尽管老大不情愿,还是只有讪讪地住了口。
这种孩子到西方来,注定要受罪。那阵子我们单位来了对东北夫妇。众所周知,毋庸置疑,越是北方人便越怕冷,尤以东北人为甚,盖他们不像南方人那样,冬天室内室外一样冷。他们怕冷倒没关系,可害苦了他们那四五岁的孩子。那阵子还是初秋,天气虽有些凉,但说不上冷。母亲送那孩子去上幼儿园,从头到尾包扎得严严实实,然而进了门后教师便让孩子脱了厚衣服,坐在室内的地板上和其他孩子玩游戏,有时甚至让他脱得只穿短衣短裤,到户外去参加孩子们的运动。结果那孩子三天两头感冒发烧。那母亲多次向教师抗议都没用,只得向我们抱怨:鬼子怎么那么野蛮?小小的孩子那么柔嫩,就算不是亲生的吧,怎么忍心让他穿那么少,去户外的寒风中跑?跑个大汗淋漓回来又坐在地板上玩游戏,这不生病还怎么可能?我只好说,鬼子都这样。一开头可能不习惯,时间长了大概就会适应了。那母亲愤愤地嚷:适应?有什么必要去适应?这不是折腾人么?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鬼子的野蛮习惯了。我太太刚来那阵,曾非常惊讶地跟我说:老外领孩子怎么那么随便,提着孩子的手就把他拎起来?这要在国内,小孩的手还不得脱臼?莫非老外的孩子跟咱们的孩子不一样,手不容易脱臼?而且,他们还会把孩子扔到空中又接住,那孩子也不怕,反倒乐得咯咯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问题彻底考倒了我,到今天我也答不上来。的确,无论是我还是芦箫,小时手臂都经常脱臼,多次到跌打大夫那儿接上。大概是鬼子的食物有利于孩子的韧带发育吧。至于扔孩子的事我可怎么也想不出解释来。我当年曾试图这么干过,还没敢出手,只是把孩子举起来后突然作自由落体,让他体验那失重感,但手一直牢牢地抱持着他,根本不会有任何危险。饶是如此,孩子还吓得脸色惨白,让我以后再不敢这么干了。
我想,是圈着养还是放着养,便决定了国民冒险精神的高低,咱们是圈养的家畜,人家是放养的野兽。从小咱们接受的是严格管教,在棍棒的强化教育下(当然今天的独生子女可能没这套教育了),有可能遇到的一切危险都牢牢铭记在心,生活基本由各种各样深思熟虑防患未然的戒律组成,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条件反射,当然在长大成人后也就老成持重,不会去干出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可笑的蠢事来,冒着生命危险,不过是为了寻求一把刺激。
另外就是我说的那个问题。我认为,古典帝国主义与近代帝国主义的一大区别,乃是前者是统帅的冒险,后者是群体的冒险。土土不同意,认为古希腊、古罗马人的冒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群体的冒险。这确乎成立。但它们和近代的帝国主义扩张仍有明显区别。
古代的军事扩张,当然可能由志愿者组成,但它毕竟是组织起来进行的,是统帅先有那意图,然后才有组织起来的行动,不是民众的自发冒险。例如亚历山大远征直至印度,到最后所有的人都不想再走了,他被迫压下了征服欲,班师回国。
近代帝国主义的扩张则常常是民间推着朝廷走。荷兰和英国都如此。先是商人们漂洋过海做生意,到后来才形成民意压力,迫使政府为保护商人利益而开战。最典型的就是为大众熟知的鸦片战争。那侵略的先驱可不是政府军,而是投机倒把的奸商们。商人们甚至可以组成武装去开疆拓土,英国人征服印度就是这样。闯世界的既有唯利是图的奸商,又有立志拯救野蛮人灵魂的传教士,还有形形色色的冒险家与亡命徒,当真是八仙过海,五花八门。总之,只有到了近代,帝国主义才真正成了一种全民事业。
这是为什么?我想大概与文艺复兴、特别是所谓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个性有关,其实是普通人个性得到张扬的表现。因为个人发财被说成是造物主赋予的神圣人权,所以普通人若在本国没机会,到外国去创业自然是天经地义,而保护他们的权益也就成了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始终没经过这个性解放运动,因此也就始终不曾变为一个向外扩张的民族。
不过这不足以解释万恶的老毛子的扩张天性。因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有的民族如中华民族最大的乐趣便是窝里斗,而老毛子那种同样毫不尊重公民基本人权的下流民族又喜欢向外无限扩张,我还真说不上来。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