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浅析“记忆之谜”(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浅析“记忆之谜”(2)   
所跟贴 浅析“记忆之谜”(2) -- 河边 - (2423 Byte) 2009-10-07 周三, 上午8:35 (1180 reads)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我不认为理解记忆是死记硬背,也不赞成你这话 (366 reads)      时间: 2009-10-07 周三, 上午9:4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般来说,人具有的逻辑能力总是能引导人“逻辑地”将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理解”。一个人如果只会进行“机械记忆”,这个人恐怕要么是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要么是有智力上的缺陷。”

照你这么说,似乎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只有程度之差,并无实质之别,对伐?机械记忆也有理解成分,只是比较少,理解记忆也有机械记忆成分,也是比较少,是不是这意思啊?我觉得恐怕不是这么回事,你见过哪个学校的学生早晨起来背公式的?三角公式那么多,也没见谁提着三角教科书到操场去,扯开嗓子哇喇哇喇背,只要记住母公式,其他子公式便可以推出来,何必去背?而且那玩意只需心领神会即可,并不需要念出声来才能记住。

机械记忆可就不是这样了,例如你知道right这个词,能据此推出left这个词来么?它是什么发音,靠的完全是死死记住,一点窍门都没有,又如圆周率3.1415926,有人能记得几十位,那请问又能有什么理解?当然,人在记数字的时候总是想靠理解帮忙,找些巧合。例如记电话号码,我得到一个新号码时,总是钻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和什么记住了的数字联系起来。又如我当年记英文单词时,常借助谐音去记忆,例如concentrate,我就念成“康生催他去浓缩”,这样就既记住了发音,又记住了意思,而且很快就成了永久记忆。但那是人的主观加工,而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理解。

学习不同学科,使用的智能侧重不一样,有的学科基本靠死记硬背,能作录音机就能考高分,而有的学科死记硬背毫无用处,主要靠理解之后的应用。我曾经辅导过一个文革前的老初一考大学,他把所有的数学公式都背了下来,然而数学只考了几分。这种事绝对不会出在外语考试或生命科学考试中。只要把教材背下来,一定能拿高分,因为毫无什么理解发挥应用余地。

西方的问题,是学校连理解记忆都不强调,连公式都不让学生记住,考试可以带书进去,类似咱们的开卷考,当真邪门。大概是为了爱护学生吧。然而记公式似乎从来不是个负担,至少对我来说不是负担,明白了它的意思后,解上几个习题,自然也就在应用中记住了。而生命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连习题都没有,要记住那些死板内容就只有一个方法:背!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611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