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论思想流派的优劣与致“愚”、疗“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论思想流派的优劣与致“愚”、疗“愚”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文章标题: 论思想流派的优劣与致“愚”、疗“愚” (1203 reads)      时间: 2009-3-06 周五, 上午5:48

作者:即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论思想流派的优劣与致“愚”疗“愚”

有人说辩证法是糊涂法,有人说辩证法洞察全局。有人说某人按照辩证法
犯了多少的混。有人说由于掌握了辩证法战无不胜。其实,我看即使现时
自以为十分重视概念的言论家中,也有不少在议论辩证法时根本没有对他
们所论的辩证法究竟是什么作出明确的界定。有的甚至是自定“辩证法即
糊涂法”,然而在这样的定义下来讨伐辩证法。这种以政论的方法来进行
思想的批评,很显有五、六十年代中国主流思想方法的遗风。

现今有不少言论家还把某种思想与某种行为的“对”、“错”一一对应起
来。于是他们的头脑中对思想流派有着十分清晰的划分,这些是“好”思
想,或说是“有用的”思想,“精确的”思想。那些是“坏思想”或说是
“没用的”思想,“糊涂的”思想。凡“错误的”行为,“无效的”行为,
“糊涂的”行为,一定是后者引起的,而凡是“正确的”、“有效的”、
“精确的”行为,便是前者指导的结果。

一般俗人有此评论倒还容易理解,自称为追求精确思辨的言论家也这样看
问题就有些令人费解了。我们先不说对以何种思想指导行为不感兴趣者,
就以自以为努力以某种思想当作行为指导原则的人而言。行为的“正确”
与否,也与他所推崇的思想不可能有必然的联系。首先,他虽推崇此一思
想,但并不一定确实理解此种思想的真蒂。其次,思想体系只是一种思辩
方式的系统表述。这有些象系列的数学表达式的功能。最简单的是:
1+1=2 。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正确性。但是,如果有个孩子抱怨,他
无法运用它解决一只鸡加一只鸭的问题而抱怨1+1=2 不精确,不科学,
是糊涂学。你会说1+1=2 是糊涂学还是说这小孩糊涂呢?

思想流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人们很难说自己对某种思想体系已经全面掌
握了。就如那小孩就没有知道在应用一加一等于二这样个规律时,还要懂
得同名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我们要使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单掌握
“正确”的思想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得对行为过程中将涉及的所有
事物有真确的认识才行。所以,我们在批评某种“错误”行为时,不能简
单地,鲁莽地怪罪于行为者自认的指导思想。在批评思想流派时也必须要
有对“精细”与“全面”两方面追求。

“精细”与“全面”并没有绝对的分界。在一个研究范围内是“精细的”
方法,在另一个范围内就可能是“模糊的”。同样在一个范围内是“全面
的”换一个领域就可能只是局部的“精细的”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
以糊涂地忽略不计对物质分子的了解,在研究化学反应中只有对分子的了
解就显得太不精细了。但是,怎样定范围,如何作判断呢?由于我们面临
的事物的复杂性,没人能列出精确的界定。但是我们必须具有“设置研究
课题一定要明确其时空环境”这样一个“模糊”的认识,才会在具体的研
究工作中去关注在特定领域中对“精确”或“模糊”概念作出合乎情理的
相对“精确”的判断。从而争取相对精确地达至行为者的预期目标。

由此可见,如果一定要把辩证法说成是模糊法的话。这种“模糊”法并不
排斥“精确”。甚至这种“模糊”还敢于否定在不同层次的“模糊”本身。
这也就是《道德经》中所体现的玄之又玄的思想。这是我理解的排除了任
何本体论的辩证法。而不是以前学校中所授传的“唯物辩证法”,也不同
于黑格尔的“辩证法”。

对思想流派的研究,主要的目的不是去指责某种思想体系的“错误”或颂
扬它们的“正确”。主要的是要研究思想体系形成的社会条件,包括它形
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及他在思想史上的承继关系,甚至该思想主创者的
个人经历。该思想体系的内含以及它可能的延展领域。并分析其在不同领
域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某种行为必定与某种思想有着相关性,然而不可能有精确的一一对应性。
思想流派决不是分析任何行为的社会效果的充分条件。善良的动机可能造
成恶劣效果就是一个实证。糊涂人做聪明事,聪明人做糊涂事更是不胜枚
举。当然聪明人做聪明事,糊涂人办糊涂事更为普遍。否则人人都要争当
糊涂人了。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就是一个深通“糊涂”哲学的聪明人
的表白了。但是,这位聪明人做的聪明事与糊涂事孰多孰少,也众说纷纭。
我觉得糊涂者理解“精确”者易,“精确”者理解“糊涂”人难!当然这
或许是我太信糊涂学而说的糊涂话。

最后,我想再举个例来说明一下“精确”与“模糊”到底哪个有用。

我学驾车时遇到过两个老师。第一个是“模糊派”。在教我倒车泊位时。
他说在适当的位子停车后,要眼观车后,然后倒车时,手转动方向盘的角
度要与倒车速度适当配合。究竟怎样才算适当配合是个他也说不清楚的,
十分模糊的概念。他只是说要根据从后窗的观察而定。观察什么又十分模
糊。对于一位初学者的我,面对动态的情况要完成掌握方向盘,车速与观
察车位三个模糊控制使我手足无措。一次次的失败几乎弄得我失去了自信。
后来一位朋友知道了我的苦恼,说不要理他,我来教你。他是位“精确派”。
与前后车保持恰当距离的停车位置后,他说,第一,把方向盘右转到底。
第二,倒车直到车尾后角位接近人行道的边。第三,将方向盘左转到底,
倒车见车身对着正前方即可。按他的静态的三部曲,练习没几次就没问题
了。

对于一位初学者,这经验充分体现了“静态精确法”相对于“动态模糊法”
的优越性。我甚至想那位教车爷是否为了多赚些钱而有意在坑我。但是,
当我成为熟练司机后,手、脚、眼协调一体的“动态模糊法”便充分体现
了好快省的优越性。当我回想起学车时的“静态精确法”,倒反而觉得“
愚”得可爱。

所以,“动态模糊法”与“静态精确法”本没有什么致“愚”,疗“愚”
功效上的区别。使用它们的效应优劣全在于行为者是否运用得当。你看,到
最后,我好像还是一个“愚”不可及的模糊派。好在我前面已经说了“模
糊派”是敢于否定自身的。所以,我想不会引起“精确派”太激烈的反对
吧。

作者:即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即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8.49701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