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适者生存(8): 奇书《天演论》(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适者生存(8): 奇书《天演论》(下)   
金唢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7/06/19
文章: 1504

经验值: 61256


文章标题: [原创]适者生存(8): 奇书《天演论》(下) (1934 reads)      时间: 2009-1-22 周四, 下午2:05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适者生存(Cool: 奇书《天演论》(下)


金唢呐


3、严复确实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大师级人物。在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在行文典雅,篇目安排,全书结构、表述方式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将《进化论与伦理学》中国化上下足了力量,不说内容,光是文字也很吸引人。因而《天演论》在当时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深受知识界的喜爱。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严复创造的那些四言习语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按照达尔文学说,各种生物都是“生存斗争(struggle-for life,或竞争生存struggle for existence)”、“自然选择”(nature selection)的产物。严复将“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和合二为一,创造了“物竞天择”这样的四言习语,我感觉确实翻译的好,堪称信雅达的典范。还有就是赫胥黎在讲解进化论时不光谈到自然选择,还谈到园艺、种植、畜牧等人工选择的例子,严复总结为“人治天行,同为天演”。而“适者生存”也翻译的很棒,这个说法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鼻祖斯宾塞发明的,英文原文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斯宾塞还恶狠狠地放出一句话,穷人“如果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生存竞争能力而死去,就让他们死吧。这对他们自己和对社会,都不免是一桩好事。”

严复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时,还注意设法让“进化论”的道理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说法“冥合”,使《天演论》更容易被接受,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对严复而言,赫胥黎、斯宾塞的言论再次从科学的角度验证了古代圣贤的先知先觉。比如他将赫胥黎《天演论》中“以人持天”、“与天争胜”的观点,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联系到一个思路上去认识;而把斯宾塞的“大昏存在任天,而人事为之辅”的观点,与古代黄老“无为”思想视为一脉相承。这样处理的结果,有强烈的亲切感,也充分注意到了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偏离了赫胥黎原来的意思,难免会影响人们对原著的理解与学习。

这种做法在今天也极为常见,如民主派可以抬出孟子的“民贵君轻”,搞生态平衡的可以引出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连胎教这么个现代玩意儿也可以抬出孟母语录:“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我记得当年某工业代表团出国考察回来,说是日本鬼子和美国鬼子工业发达,是因为学习了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结果。对国人来说,学习洋鬼子虽然事关生存,但面子不能丢,嘴不能软,自尊不能伤,这是中国亘古不变的国情,从前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

相比较而言,日本人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学习起外来的东西就要简单的多,很少听说国外出个什么理论,鬼子们马上到丰臣秀吉、织田信长之类的老前辈语录那里去翻找,看有没有什么能对上号的说法,从不用玩这些花样。就像伟大领袖教导的一样,“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其实进化论对日本人的影响也非常大,日本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治天皇)和一帮留学生到欧洲考察后,由达尔文的进化论总结出“弱肉强食”,以后福泽谕吉(就是印在万元大钞上的那个穿和服的思想家)总结出了“禽兽理论”。福泽谕吉原来是学习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生,光是《左传》就通读了11遍。后来看着中国老挨揍,觉得跟这么个老大混不出什么名堂,福泽谕吉在见识了西洋文明以后开始瞧不起中国了,讽刺中国是“不擅变革之国,一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而根本不知随机应变,妄自尊大之风盛行……”,反正是当学生,当西洋人的学生并不比当中国人的学生更丢人,就后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而且提出“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应该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与文明人一起寻求良饵”,以后证明,这“良饵”就包括中国。福泽谕吉的这些言论,怎么看都是像读过进化论的主儿。

4、在译著《天演论》时,严复动辄“踢开党委闹革命”“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最初我想进行《天演论》的中英文对照学习,既学习了文言文(或是半文言文),还趁此机会学习了外语,岂不一举两得。后来发现其内容多为意译,按原文字句对照根本挨不上。像我前边说过的那个例子,原文就一句“unceas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几字,可老严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整个《天演论》看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严复先看个“大概其”(北京话,意为“大概”),然后就开始围绕这“大概其”满嘴跑舌头。《天演论》还把生物进化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现实政治联系起来,就原著的某一思想或观点,脱离原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阐发自己的见解。严复的着眼点,不是单纯的翻译,更不是为了介绍西方生物学方面的原理,而是企图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发挥书中的论点,以唤醒中国人保种自强,与天争胜,变法图存。正如他在《译<天演论>自序》中所言: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这些严复个人的见解有些注明“复案”字样,还可以判断是严复自己的思想,是老严有感而发。有的则未加注解,夹译夹议于译述之中,弄不清是姓严还是姓赫。像他在《天演论》卷下论十七《进化》篇,几乎完全抛开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原文,大声疾呼“与天争胜”,“今者欲治道之有功,非与天争胜焉,固不可也。法天行者非也,而避天行者亦非。夫曰与天争胜云者,非谓逆天拂性,而为不祥不顺者也”。据统计,在《天演论》总共35篇的译文中,严复共写了28篇按语。其中有4篇的按语与原文相当,有5篇的按语超过原文。例如,卷上导言三《趋异》篇,按语超过中译原文的二分之一;导言十五《最旨》篇,按语则是中译原文的两倍多。从内容看,赫胥黎的原著讲述的多为自然界生物进化论,那么严复的按语则多为借题发挥,由论述自然界生物进化论引伸到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而且还影射中国的现实,利用按语犯上作乱,确实是老严的一大发明。

严复不仅是借题发挥,而且是纵论中西,横贯古今,旁征博引。据统计,《天演论》的按语所涉及的古今中外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马尔萨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申不害、商鞅、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班固等。严复在《天演论》中介绍与论述了很多赫胥黎没有涉及的领域。据统计,《天演论》中涉及到的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古希腊各学派以及佛教的神秘主义等。如果把《天演论》再翻译成英文,无论赫胥黎还是达尔文,绝无任何读懂的可能,肯定头大。


综上所述,严复的《天演论》确实是部奇书。奇就奇在严复生生把一部枯燥难懂的科学著作,译著成了一部集科学性、逻辑性、宣传性、鼓动性为一体,振聋发聩的战斗檄文,弄成了警钟、号角、战鼓。借赫胥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近代历史上激励、教育了一代知识分子。严复著译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介绍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告诉读者三件事:

第一,给当时思想界敲响了警钟,告诉国人当前真实的外部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当今世界和生物界一样,“弱肉强食”,弱国谁都可以瓜分,没什么公理可言;再就是西方国家进化了,不再是蛮夷之邦,现在随便一个欧洲弹丸小国,都可以收拾大清,不但是西方人,连昔日的学生“蕞尔小国日本”也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揍咱一顿跟玩差不多,中国人再不能妄自尊大了。而且和以前的蒙古铁骑、八旗辫子们不同,人家无论在德、智、体、美哪一方面,都要优于中国。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外,找不出什么比人家强的地方。根据《天演论》中“优胜劣败”的规律,中国再不睁开眼睛就要亡国灭种而“无以自存,无以遗种”。严复还旗帜鲜明地反对排外思潮:“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期于文明,则不排外而自排;期于排外,将外不可排,而反塞文明之路。”

第二,告诉人们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因是环境变了,中国只有适应世界大环境,只有争当“适者”才能“生存”。严复塞进了自己的私货,通过进化论讲述生物界的例子类比人类社会,列举了美洲及澳洲印地安人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适者生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没有“与时俱进”)而日益败落的事实,告诫人们只有顺应“天演”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才能使社会由弱变强,否则就要被淘汰,变法是进化的组成部分。原来人们以为只要引进西方的巨舰大炮就可以了,如林则徐的得意门生冯桂芬就曾经认为:“[吾辈]有待于夷者,独船坚炮利一事耳。”但后来才发现,同样的枪炮照样还是干不过日本人。他们从中发现国家强盛的真正根源不在于武备,而在于心态和制度。因此,在1895年后,新的爱国呼声是“变法”:“变革我们的律法”,“变革我们的制度”,“变革我们的风俗”。

第三,争当“适者”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国人的行动,“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严复告诉读者,在“物竞天择”的所谓“天择”中,有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两种方式。所谓自然选择,就是自然环境决定物种生存;所谓人工选择,就是在物种竞争中可以经过人工即人的主观努力,使不适于生存的生物,得以生存与发展。同理,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与天争胜”,就是以人力战胜自然规律,就可以使自己的种族或民族保持下来,并且加以发展(主语与宾语不清楚啊,套句流行歌曲的歌词就是“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严复用西方富强的事实来论证“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告诉人们,尽管鸦片战争之后,对洋人“中国人怨入骨髓,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但还要按规律办事,走西方富强之路,这就是结论。他还认为,鬼子能够办到的,国人同样也能够办到,关键是国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变法。鲁迅对猴子与人的分道扬镳也是这么看的:“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猴子是没有大两样的,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它们不但不肯站起来,并且不肯讲话,因为它守旧。人类就不然,他终于站起,讲话,结果是他胜利了。”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唢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405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