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月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纪念“六﹒四”十七周年
今年是六﹒四屠杀和89年民主运动发生后的第十七个年头了。年复一年,人们都在纪念那成千上万的死难者和伤残者。年复一年,人们都在怀念那失去的机会,并且一点一滴总结血的教训和展望着民主运动的未来。我今天也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分析评点一回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思想立场。由此才能做出指导我们个人行为的有用的结论。
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出台了一组重要的历史人物。许多朋友可能还记得,在六四屠城发生之前,广场上曾经有一段轰动全国的小插曲。来自湖南的三位年轻人,有计划有准备的用灌满颜料和墨汁的鸡蛋,扔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毛泽东画像上。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中共和他们的倒行逆施的愤怒的心情。这个小插曲的下半段,更让全国人民目瞪口呆。这三位和那个挡坦克的英雄一样代表民意的英雄,并没有得到几声喝彩。反倒被同样代表民意,并采取非法行动占领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扭送给了代表中共一党专政的公安机关。
据最近透露出的信息,这扭送还不是个人头脑发昏的错误决定,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的不经意犯下的错误。而是广场指挥部开会讨论后投票做出的慎重的决定。也就是说有深厚的思想立场基础,揭示、预示出那场运动产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在89年之后的十几年中,他们三人,喻东岳,余志坚,鲁德成三位英雄,默默无闻的在中共的大牢中承受着煎熬。海内外热热闹闹的炒作着六四学生,却渐渐地把他们和六四时流血最多的人民大众忘在了脑后。甚至有人十几年一贯的坚持广场学生隔离群众的说法,坚持认为那是一场学生运动,不是全国人民参与的一场全面动员的民主运动。
最近,由于喻东岳得到了魏京生基金会的民主斗士奖,三壮士的壮举再一次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肯定。鲁德成先生被营救来到了西方国家,得到了海外各界的热烈欢迎。三壮士又成了舆论的热点。涂毛事件也随之成为褒贬的对象。至今仍有不少的知识分子不赞成他们当时的做法,认为那种做法不符合“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标准。甚至有人认为不符合“爱你的敌人”的宗教标准。指责他们侮辱了毛泽东和共产党员们的人格,伤害了他们的心灵。
17年后存在的争议,恰恰说明了这件事情的确意义重大。它代表的是反抗暴政维护人权的阵营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立场。一种是后起的,看透了中共本质的立场,要求彻底改变一党专政的共产主义制度。这是现在民主运动的主流,是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中共的死敌,几十年来中共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这个愿望的镇压和分化瓦解。但这个愿望从1978年在民主墙上出现之后,就从星星之火走向了燎原之势。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令中共恐惧的扑不灭的野火。
另一种则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清官情结。它是人民大众的最原始的思想立场,或者说代表着东郭先生式的善良愿望。是中国人民反抗中共暴政初始阶段的主流思想。文革时,绝大多数人虽然造反了,但只敢打着暴君和维护暴政的旗号造反,甚至在暴政的指挥和怂恿下残害、镇压同类。好笑的是进到了同一个监狱里,还在争论谁最符合暴君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当然,他们现在绝口不提这丢人现眼的疯狂愚昧的走麦城,吹嘘的都是自己如何远离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
这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976年的花圈运动。大家都不想再靠拢毛泽东的革命路线了,但反毛还要打着纪念周恩来的旗号。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平反,变成了民主墙运动中的招安派。在民主墙新生的反共民主派被镇压之后,一些人的确被招安了。并且成为八十年代民主运动的主流。监狱里的人不可能再进行活动了。因此,八九年民主运动的主流就是跪着造反派,以其跪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台阶上而得名。
这场运动的兴起,是被人民要造反的愿望支撑着。它的失败,则是跪着造反的必然结果。大家想想长达两个多月的,跪在那儿等着屠杀的过程就明白了。苏联和东欧的人民,还没有中国人民那样轰轰烈烈,反倒成功了。为什么?
魏京生
2006/06/05
作者:古月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