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为《圣火》刘杰纠错,为儒家“义德”鸣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为《圣火》刘杰纠错,为儒家“义德”鸣冤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为《圣火》刘杰纠错,为儒家“义德”鸣冤 (228 reads)      时间: 2007-12-10 周一, 下午4:47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为《圣火》刘杰纠错,为儒家“义德”鸣冤


刘杰在《日本的“义”与中国的“义”》中,痛斥儒家“五常道”之一的“义”。刘杰写道:

在中国古代的圣贤眼中,是这样解释“义”的:“义”者,宜也。也就是说,“义”并不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原则,而是一种权宜之计。这与我所相象的古代武士和士大夫的那种道德观相差太远;又道:这是一种犬儒式的机会主义的人生观,在一切大是大非面前却选择了放弃原则的权宜之计。

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五四以来儒家遭受空前惨烈的恶意歪曲和深度摧残,类似误解在知识分子中相当普遍。


“义”的本义就是正当合宜的道德和行为。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在儒家道德序列或“道德集团”中,其地位仅次于“仁”。

“义”本身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原则,但与“仁”相比,有权宜之意。仁义礼智信是“五常委”,其中仁是最高权威,原则的原则,中心的中心。义虽位高权重,仍必须接受“仁”的节制。所以“义”与“犬儒式的机会主义”毫不搭界且截然相反。孔子重“仁”,孟子倡“义”,但孟子的表现比孔子更雄威凛凛傲骨铮铮有“大丈夫”气呢。因为时代之机不同,只有表现得比孔子更有“英气”,才合乎时宜。

“义”者宜也,这个宜,合乎时宜,与“仁”之大经相比,是权道。关于儒家经权论,我在《东海难不倒》系列之40答有巢氏问中深入浅出地作过介绍:

儒家既理想主义又现实主义,两者圆满统一。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的是经权思想。经,常道,是基本原则,普遍规定;权,权巧方便,权宜变通,是对经的灵活运用。孔子很重视权道,在《论语》、《易传》中都表达了经权的思想,在《春秋》中更是将经权思想贯穿在历史事件中来表达,形成了公羊学家完整的经权学说。

孔子认为“权”是很高的人生修养和政治艺术,强调在把普遍规定和基本原则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需要通权达变,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但权不离经,仁义道德的大经大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在行“权”之时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这是儒家的权道与法家的权术本质的不同。


刘杰表示认同武士道中的“义”的精神,并引新渡户稻造先生就曾经在《武士道》中对于“义”的解释。他说:义是决断的心,“义”就是果决的心,在临事面前的决断。具有“义”的精神的人,该死的时候就得死,该攻的时候就攻。义是人之骨,无义不能立身于世。

其实,日本文化乃中华文化的分支,武士道中的“义”的精神与儒家“义德”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武士道精神对儒家“义”已有所偏离,与史记刺客列传中刺客们体现的“义”的精神也一样(更具“侠”的味道了。小偏而已,原则上并不悖离。孔子逝后,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曾流而为侠)。

刘杰将“人们往往打打着正义、公义、仁义的旗号,却干着那些没有道德,丧尽天良的事情。”归因于儒家影响,照搬柏杨之流肤浅混乱不堪的“门外”观点,斥儒家文化为“反民主、反人性,也反义的”、“代表专制精神”的酱缸文化,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汉武帝以来,儒家虽上升为“王官学”,但也是表面风光,历代王朝往往阳儒阴法、外儒内法,主要原因也在于儒家理想性。儒家在政治上理想与实践并重,其理想主义是一种“现实的理想主义”,其现实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现实主义”。但“理想的现实主义”毕竟是道德为主的,仍有“迂腐”的、不切实际的一面,实质上仍是理想主义。所以儒虽重视权道,为什么在历史上很多时候照样很难行通。

但是,阳儒内法不是儒家的错,道德变伪,“人们打着正义、公义、仁义的旗号,却干着那些没有道德,丧尽天良的事情。”更不是道德的错。任何学说都可能、也可以被专制主义利用来作“旗号”的。在西方历史上,人们打着上帝的旗号,却干着那些没有道德,丧尽天良的事情;在现代中国,民主自由不也被中共狠狠利用了一把吗?


枭文《以德治谁?》曾为领导人拟座右铭曰:仁以安人,义以正我,德以自治,道援天下!同时,这也是我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所拟口号之三。

“仁以安人、义以正我”的原创权应归董仲舒。他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义之为言我也。”意谓仁着眼点是他人,义的着眼点是自己,仁的重心在爱人,义的重心在正己。他又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承认)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仁义法》)

这才是仁义的正解(之一)呀。“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的东西”,与仁义何干,与儒家何干?2007-12-9东海一枭
2007-12-9首发《自由圣火》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814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