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戊戌变法的惨痛教训(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戊戌变法的惨痛教训(二)   
所跟贴 戊戌变法的惨痛教训(二) -- 芦笛 - (3643 Byte) 2007-11-14 周三, 下午1:24 (2245 reads)
zzzz






加入时间: 2006/04/05
文章: 243

经验值: 3509


文章标题: 来点控制论吧,这可是数学介入社会的唯一手段(利用控制论对老芦的文章作个总结Jok (628 reads)      时间: 2007-11-15 周四, 上午11:16

作者:zzzz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e)
社会问题是可以量化的,相互依赖的,动态的。
而一个稳定的社会,政府以自己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标准,对社会起到一个监视和纠偏的作用。
量化的,动态的,可构成一道微分方程;相互依赖的,可构成一组微分方程(状态方程);
经济基础(社会的实际走向)反馈回上层建筑(政府)的信息,决定了政府的干预度(离‘标准’的偏差度或误差信号)。
这样负反馈系统就构成了。
1840年后,中国在列强的压力下,超稳定的社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状况。和欧洲不同的是,这完全是外部压力造成的。
这时中国社会显示出负反馈系统的典型特征,无论社会受到多大冲击,系统照样还在既定轨道上运行。直到甲午战争。
在甲午战争冲击下,至少在中国的年轻思想界冲破了传统的钳制,在这个(反馈)环节上,(传统的制约)崩盘了。
负反馈系统超负荷运转,一个surge就可能使其传入正反馈(决了堤)。
这就有了后来的康有为上书,影响了皇帝,就有了戊戌变法。
一个大系统要想存在,只能是个别参数失控,过渡到下一个稳定状态,再引发别的参数。所谓限制性的发展。不然的话整个系统都会坍塌。
康潭不顾当时中国大环境(甲午战争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中国的传统钳制),就想利用戊戌变法这个小环节去扳倒整个上层建筑的大环节。结果虽说整个系统没有坍塌,但是戊戌变法这个良性循环的小环节反倒被整个上层建筑的大环节给扳倒了。
负反馈系统的特征就是这样,你冲得越利害,我反弹得就更利害。局部突破的正反馈还不足以动摇整个上层建筑的负反馈。其结果是中国居然倒退到义和团闹事。
8年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君主立宪。但是此时传统的钳制已经大不如前,这反倒加速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崩塌。
这个稳定的负反馈系统的再建立,那是近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zzzz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zzzz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821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