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昌耀诗选: 慈 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昌耀诗选: 慈 航   
所跟贴 昌耀诗选: 慈 航 -- nunia - (4641 Byte) 2007-10-01 周一, 上午11:45 (1465 reads)
nunia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1/04
文章: 2184

经验值: 5079


文章标题: 我认识的诗人昌耀/林莽 (424 reads)      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12:03

作者:nunia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漫话昌耀】我认识的诗人昌耀/林莽


十五六年前,我到青海游历。途经西宁,我请诗人白渔带我去看看昌耀。我想,到了西宁,如果见不到昌耀,那将是最大的遗憾。
穿过陌生的街区,一座灰砖砌成的简易楼,窄狭而灰暗的楼道,一间满是床的房子,昌耀先生局促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招呼突然来访的客人。至今我想起那一幕,心中还为自己贸然的打扰感到隐隐的不安。

他拿出白酒,还有半包白瓜子,招呼我这位远道而来的人。又让他的夫人去再买些吃的,我一再说只是来看看他,一定不要客气,他还是让夫人去买了几包瓜子。因为不熟悉,我们只是随便谈了些什么,谈到他要到塔尔寺所在的湟源县挂职。我不知道昌耀先生将会如何应付这样的事,后来听说他还是去了一年的时间。

第二次见面是几年以后了,这期间我们通过信,也彼此读过各自的新作,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那是在第五次文代会上,我听说昌耀到了,就打电话到他的房间,他说你过一会儿再来,我正在换衣服.因为我要出去办其他的事儿,没再打招呼就径直上了楼。只见他满头大汗,刚刚把一身棉衣脱下来。他说西宁家里很冷,没想到宾馆里这么热。在这次会上我们有了较多接触的时间。昌耀是我十分敬重的诗人,在西北高原上,他渡过了自己的大半生。从抗美援朝到自愿支援大西北,他以青春和热血,实践着一个年轻诗人的心愿。但命运对他是残酷的,他被打成右派,流放到藏区和沙石场劳动改造了二十年。在青海高原那空旷而荒蛮的地方,他坚守着一个诗人的尊严,他的灵魂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加宏大而辽远。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独坐无语。

——《斯人》

这就是昌耀先生的自画像。在那些岁月里,他将自己的灵魂放逐于旷野,他将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昌耀的灵魂是经历了炼狱的,那年,他右派平了反,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到多年没有联系的叔叔家,希望自己唯一的亲友分享这个好消息。他怎么也没想到,正在为儿子办喜事的叔叔将他无情地拒之门外。在人群熙攘的城市,对他依旧是天地茫茫,无处栖身。之后,他为了找回寄放在吐蕃特牧民家中的书,再次来到当年劳动改造的藏区,在那儿,一位爱他的已出嫁的藏族姑娘让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1998年的秋天,我们一起在苏南开会,在苏州,我们逃会一同登上东山,眺望水天一色的太湖,凉风瑟瑟,已是暮秋。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面。之后我为《诗刊》的“名家经典”栏目向昌耀先生约稿,正值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昌耀的诗》,他让我从书上选一些用,并请我代他向北京的朋友们送了那本新书。

最后一次通话,是他从医院治疗的间歇中回到照顾他的马女士家中打给我的,那时他已病入膏肓,说话有气无力,他向我通告了自己的病情,当时我真不知道如何面对他。再听到的已是他辞世的噩耗。马女士说昌耀临终前,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朋友的名字和电话,嘱托她一定打电话告诉他离世的消息。一颗桀骜不逊的灵魂就那样毅然地离开了我们!

昌耀去世后,一家报纸约我写几句话,表示对他的纪念。稿子要的很急,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匆忙中写了下面的话:

有人说昌耀是诗人中的诗人,这让我想起了庞德在英语诗歌中地位,庞德启发过一代英美诗人。而昌耀是一位独立的,在中国甚至是有些孤独的诗人。他在诗歌中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为我们的诗歌拓展了空间。我以为他五十年代的许多诗歌作品已经写得十分出色了。他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诗人,一位独立的探索者。他的诗歌语言和风格是浑然天成的那一种。在粗砺中显现了某种神圣之处。它们高远、广阔又不失情感与体验的精致与细微。他的诗歌有着生命体验的密码,它们需要人生经验的破译。因为体验的不足,一些人读不懂昌耀,这是很正常的,诗歌的确有着它的高妙与神秘之处。

他的生活经历曾让我十分感动。他是生活在时代边缘上的人。有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我希望我的祖国了解我/如果我不被了解——那我只好/像斜雨/一样/从祖国的土地/一旁/走过”。昌耀诗歌的深度与广度无疑与他的人生阅历有关。他虽不善言谈,但他天性中就是一位诗人。

昌耀贡献给我们的是一种特异而有很高价值的诗歌,他是一位让我们无比敬重的诗人。他因为癌症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而选择了死,我们从中又看到了昌耀性格中强悍的一面。尽管他一生面对坎坷,但他独立的人格力量是不朽的。作为朋友,我永远怀念他。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一年了。那天,与一位湖南的朋友通话,突然想起他的家乡离昌耀的墓地不远,便委托他在清明的时候抽时间代为祭奠。我在想象一位诗人的墓地是什么样的,那里是否长满了青草,他在那儿,在自己的家乡是否不再孤独,如果真有不灭的灵魂,我希望他是自由的。我希望得到他墓地的一张照片,希望那片墓地是宁静而质朴的,不再有人打扰,让诗人孤独的灵魂得以安宁。


作者:nunia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unia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604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